[新聞] 電影底片有救了

作者: cheer16max (Is this it)   2014-08-02 13:04:03
[新聞] 「數位投射技術不過只是在電影院中看電視!」
昆汀塔倫提諾、克里斯多福諾蘭聯手出擊拯救膠卷!
http://hypesphere.com/?p=34908
文/Camille
隨著越來越多工作者的加入,數位化儼然成為了電影圈的主流。
膠卷漸漸遭人遺忘,現今只剩前陣子剛走出破產陰霾的柯達公司還在生產。
再也無法對這種情況坐視不管,好萊塢包括昆汀塔倫提諾 (Quentin Tarantino)、
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賈得阿帕托(Judd Apatow)
及JJ亞伯拉罕(J.J. Abrams)在內的一線導演們,共同發起了底片的救援行動。
這給了風雨飄搖的柯達公司一線生機。
根據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的報導,在A咖大導們的關說下,
好萊塢的幾個製作公司成立了一個聯盟。這個聯盟即將與柯達簽訂合約,
內容包括保障膠卷電影的拍攝量以及底片購入量;
即使購入的底片到底會不會用在未來的電影製作中仍是未知數。
其實2006年至今,膠卷的銷售量已經下跌高達96%。
造成這種情形的主因是包括溫斯坦(Weinstein Co.)及派拉蒙(Paramount)
等製作公司表明即將停止使用膠卷作為放映帶的形式。
「使用膠捲是個財政負擔,這點毫無疑問。我們如果不這麼做的話,
實在是無法面對製片。」溫斯坦影業的董事長-鮑伯溫斯坦(Bob Weinstein)
在接受華爾街日報的訪問時這麼說。
即便膠卷普遍被認為是較昂貴的選擇,它在大導演們的心中仍有著無可取代的地位。
「代表著電影拍攝技術的黃金規格」諾蘭先前在奧斯卡科學技術獎
(Scientific & Technical Academy Awards)的頒獎典禮上曾如此形容膠卷。
在今年三月的全國影院(Cinema-Con)大會上,諾蘭向與會者闡明了他對膠捲的支持。
「我承認,我對新科技的確非常著迷。但前提是,它必須超越之前的技術。」
他認為35釐米底片能夠呈現的畫面,在目前來說仍是數位攝影無法匹敵的。
而如同他的電影風格,昆汀採取了較為直白且詼諧戲謔的方式表達自己的看法。
今年五月的坎城影展(Cannes Film Festival ),《黑色追緝令》(Pulp Fiction)
上映屆滿20周年,而這部片是整個影展中唯一以膠捲播映的。昆汀見狀說到
「就我看來,數位放映如同電影的輓歌。
電影若不能以35釐米底片呈現,那人們不過是在電影院中看電視。」
數位攝影的確替許多抱著電影夢的年輕人帶來許多自己那個年代難以擁有的機會,
這點昆汀也不置可否,「但我很確信,我們現在只是沉醉在數位科技帶來的方便之中
,眼花撩亂、暈頭轉向。這一代我看是沒救了。但我相信,我們的下一代很聰明,
只有真實的東西才能滿足他們。那時候,他們就會明白自己到底錯過了什麼。」
阿帕托告訴華爾街日報,即便要使用膠卷跟數位攝影可以自由選擇,
但若沒有任何導演能以前者拍攝將是場悲劇。
阿帕托自己的新片《Trainwreck》以膠捲拍攝,「膠捲就是有種魔力。」他這麼說。
JJ亞伯拉罕眾所矚目的新作《星際大戰7》也正以膠卷拍攝中。
儘管電影帶來的利潤不到柯達今年預估總收益的10%,
電影膠卷製造廠的關閉仍是十分沉重的打擊。
「娛樂產業的膠卷用量驟減,創造了巨大且令人擔憂的未知。」
柯達新任執行長-傑夫克拉克(Jeff Clarke)說到。
「我們現在的當務之急,是盡可能與各方協調以尋求解決辦法。」
(Indiewire)
作者: leo88426708 (WenZaoMos)   2014-08-02 15:06:00
惋惜, 今年才剛進135底片世界,7月才進120世界手上冰了10多卷底片 拍出來真的很棒,更可惜的是我不知道哪裡有手工底片放相的店家,只能掃成數位檔來看,就算拍了底片,也是無法享受底片放相出來的感覺。
作者: gangland (麵包兒)   2014-08-02 17:25:00
還是有少少的店家在做手工放像喔,例如台北的善美
作者: fashsboy   2014-08-02 18:28:00
我覺得底片會變成像黑膠唱片一樣的存在歐洲還是有些小廠在生產黑白底片XDD
作者: SYNACK (雞排咧)   2014-08-02 20:24:00
台北八德路達蓋爾也有手工放相 還有教學
作者: ginnietulip (直覺)   2014-08-03 00:24:00
關於手工放大 我想跟影像的網路分享有絕對關係放大出來的東西除了面對面以外沒有其他方式分享 討論且放相的過程很隱私 又況日費時只憑授薪階級少少的假期根本稱不起來 但學生族群光衝特定階級的數位機都沒錢了 更遑論暗房的大量開銷 其實底片攝影數十年沒變是社會變了
作者: infoto (Still Live)   2014-08-03 01:16:00
膠捲電影之所以如此快速消逝,原因出在電影院的數位化你現在幾乎快找不到還能播放拷貝帶的院線電影院雖然用膠捲拍電影消耗很快,但最大宗還是放映拷貝,全球要同步上映的話,拷貝數量就非常可觀,這種量才夠支撐工業kodak關閉羅徹斯特最大一條生產線早已成定局,調漲價格已經幅度從25%直接跳成100%,就足以說明不夠支撐的力道,要由終端消費者自己承擔,已經沒有任何工業可以幫你分攤我認為膠捲在有生之年是不會消失,但是會貴到你覺得很扯的地步,拍一捲要花上千元應該是未來10年的狀態
作者: ginnietulip (直覺)   2014-08-03 03:21:00
in大 我覺得問題不在一捲多少錢 而是要達到一款專業片正常的表現要付出的成本 以及該拍攝者獲得的效益
作者: infoto (Still Live)   2014-08-03 12:22:00
老實說,數位輸出已經到了可典藏的程度,我不認為相紙有絕對優勢,只是膠捲承襲著攝影發展脈絡,這點才是無可取代
作者: oecgoat   2014-08-03 14:05:00
手上的底片機都出光了 只剩一台1V不知道要不要留QQ
作者: ginnietulip (直覺)   2014-08-03 15:32:00
老實說 對照DC的銷售這麼慘淡 攝影發展的脈絡好像越來越不重要了 就算重要 一般人也很難進入
作者: cching1021 (ching)   2014-08-03 23:23:00
經歷過polaroid收掉IP奇蹟般重啟後我對底片的態度就是聽天由命底片能撐多久就玩多久了...
作者: GR1v (shoot you)   2014-08-04 00:14:00
這種東西產線收掉就沒了...
作者: infoto (Still Live)   2014-08-04 01:36:00
對一般人來說,攝影發展脈絡本來就不重要,只要便宜能用就好,最好是快速直接不經大腦,但如果你是想要製作藝術品,脈絡就非常的重要,甚至能影響拍賣售價如果你長時間在關注全球拍賣市場,有些東西仍舊是搶破頭大型相機的相關需求這幾年是正成長的,我想最後也只剩這塊會續存,其他規格都會隨著時間消逝
作者: WYchuang (愛賴床的黃金獵犬)   2014-08-07 13:50:00
大型相機有包含4x5嗎? >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