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新聞]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 衛福部Q&A

作者: depository (depository)   2014-03-27 13:30:23
※ [本文轉錄自 medache 看板 #1JCbRKKA ]
作者: bpnoi (????????????????) 看板: medache
標題: [新聞]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之最新問答集Q&A
時間: Wed Mar 26 12:25:53 2014
http://www.mohw.gov.tw/cht/Ministry/DM2_P.aspx?f_list_no=7&fod_list_no=4555&doc_no=43957
服務貿易協議Q&A (0322)
一、 因服貿來臺之大陸人士不會加重健保負擔?
1. 大陸人士來臺如果只是停留,無法參加健保。
2. 大陸人士若取得居留證明,亦必須在臺等待六個月,不會帶病投保。
3. 依過去資料分析大陸來臺人士所繳保費超過其醫療支出,不會造成健保財務負擔。
二、 開放陸方投資不會造成老人及身障機構「營利化」?
答:依我國社福法規規定,老人及身障福利機構不得以營利為目的,服貿協議開放之小型
老人及身障機構,須依我國法規接受政府高度監督管理,也不得以營利為目的,陸資投資
比例須低於50%且不具控制力。
三、 「陸資合夥」社福機構「仍舊不會營利化」?
答:合夥係二人以上互約出資之共同經營行為,但仍須依我國社福法規規定以非營利方式
,經營老人及身障機構。
四、 開放陸方投資老人及身障機構不會犧牲弱勢權益?
答:服貿協議僅開放陸資,並未開放大陸人士來臺從事照顧服務工作,且機構負責人須為
我國國民,並受政府高度監督管理,不會犧牲弱勢權益。
五、 我方開放醫院服務業之內容是否會影響現有醫療財團法人醫院之營運?
答:陸資來臺僅能(1)合資;(2)捐助;(3)設立非營利醫療財團法人醫院;(4)限新設立,
不允許捐助或介入現有醫院;(5)僅核准在醫療資源缺乏的地區,對現有醫療財團法人機
構不致影響。
六、 開放陸資來臺是否會成為大陸醫事人員來臺工作之管道?
答:臺灣不承認大陸地區的醫師、藥師、護理師、營養師、復健師等醫事人員的學歷,更
不允許大陸地區醫護人員來臺執業。
七、 是否成為大陸醫事人員在臺之訓練基地?
答:臺灣並未開放對大陸醫事人員之培養、亦不開放大陸醫事人員來臺考照、不開放大陸
醫事人員來臺執業,即便陸資新捐助設立之醫院,仍應依現行規範辦理,不會成為在臺之
訓練基地。
八、 臺灣是全面開放陸資來臺設立醫院嗎?
答:僅有限度開放,允許陸資以合資「捐助」設立醫療財團法人醫院,不包括社團法人醫
院、私人醫院或診所,亦不得投資或捐助任何現有的臺灣醫院,地點限於醫療資源缺乏的
地區。
九、 陸資捐助成立之新醫院董事會,其法律規定為何?
答:董事組成仍需依醫療法規定,董事9到15人,且大陸地區人民與外國人擔任董事之人
數合計不得超過董事會總額三分之一。
十、 開放臺資赴大陸設立醫院是否會造成醫師大量出走?
答:不會,大陸開放臺資設立醫院已經十年,但由於經營不易,僅約十家去大陸投資,迄
今也沒有醫師大量出走,多數臺灣醫院對去大陸投資醫院不感興趣。惟近年來大陸高薪挖
角我國醫師之現象亦有所聞,本部已積極創造國內更好的環境以留住人才。
十一、 護理人員是否會成為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下的受害者?
答:臺灣並未開放大陸的護理人員來臺工作,因此不會排擠本國人員的就業機會。醫院的
負責院長須為我國醫師,僅能聘用臺灣的護理人員,反而增加本國護理人員就業機會。
十二、 新設立醫療財團法人醫院對現有醫療機構之衝擊?
答:目前開放設立地點限制以醫療資源缺乏的偏鄉為主,且都是由臺灣的醫師與醫事人員
提供醫療服務,其收費亦受健保及地方衛生單位的管控,醫療品質則受醫院評鑑及各種督
考的監督,對現有醫院應不致衝擊。
十三、 對於陸資捐助設立之醫療財團法人醫院是否有設定資金上限,是否會有主導醫院
經營之疑慮?
答:陸資來臺僅能合資、捐助、設立非營利醫療財團法人醫院;且僅核准在醫療資源缺乏
的地區。同時董事會裡2/3董事席次須為本國人,仍具主導優勢;且董事會的運作及醫院
財務運用均受政府嚴密督導。
十四、 是否陸資只需準備20萬美金(約新臺幣600萬)即可進入臺灣設立新財團法人醫院?
答:這絕對是誤傳,依照醫療機構設置標準規定,綜合醫院至少需有20床,又依醫療法人
必要財產最低標準規定,財團法人醫院之土地、房舍皆須自有,且設置病床每床至少需
150萬元,因此,至少需3,000萬元以上的資金再加上自有的土地等資產。
十五、 開放大陸合資捐助資金設立醫療財團法人醫院是否改變醫療機構非營利本質?
答:財團法人醫院在臺灣屬於非營利性質,即使有部份陸資捐助成立之新醫院,亦需完全
符合臺灣的法律,不會改變其非營利本質。
十六、 如何監督管理新設立的陸資醫院的財務?
答:所有醫療財團法人的財務都受到三道審查機制把關:第一道是外部會計師查核簽證。
第二道是將已簽證的財報由衛生福利部委請第三方資深會計師、財務管理專家及公益團體
代表審查,包括醫院的各項主要支出與資金流向,及與關係人之間的交易與捐助合理性;
第三道是透明化,外部專家的審查意見併同財務報告全部公開於網頁供大眾查閱。
中藥批發 (原有問答題)
十七、 從98年6月30日開放以後,對臺灣中藥批發業有何影響?
答:幾乎無影響。
(一)自98年6月30日開放至今只有1家在臺灣營業,原陸資投資預計4710萬元,目前只有
210萬元到位,投資資金有限。
(二)國內中藥批發交易環境已經很成熟,歷年來中藥材的進口產值約在25~31億元之間
,兩相比較下,目前這些資金的投入,對於市場環境衝擊微乎其微。
十八、 開放大陸企業到臺灣投資設立中藥批發公司,會不會造成大陸藥事人員進入搶佔
市場?
答:不會。這是開放服務貿易,並非開放專業人員的移入。陸資到臺灣設立中藥批發公司
,仍應根據我國藥事法規定,聘用臺灣中醫師、藥師或藥劑生駐店管理;如有租牌之情事
,對該公司及人員將依藥事相關規定處分。
十九、 引進大陸的中藥批發業者來臺灣,是否會壟斷我們的中藥材批發業市場?
答:不可能。有事前審查、事後稽查管制機制。
(一)陸資到臺灣投資設立中藥批發公司,仍然須要經過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審查。
(二)大陸企業來臺灣投資中藥批發業當然也要符合我國藥事法規定,聘用臺灣中醫師、
藥師或藥劑生駐店管理,且不可以從事核准批發項目以外之行為。
(三)如果發現壟斷情形,就可以依據「公平交易法」及「大陸地區人民來臺投資許可辦
法」第8條第2項規定處理,並得禁止其投資。
二十、 未來若有陸資來臺灣從事中藥零售業務有法可管嗎?
答:有。陸資來臺灣如果從事中藥零售業務,因為與經濟部許可項目範圍不符,就可以根
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93條之1予以處分,可以限期命其停止或撤回投資。
作者: jumomo (豬爸)   2014-03-26 13:20:00
現在你還相信政府的話嗎?
作者: justiceWWEV (メイアハンター)   2014-03-26 14:00:00
問的好。健保推行前有沒有這類摸頭文
作者: carlchang (carlchang)   2014-03-26 16:03:00
開放陸生之前也是3限6不,後來也是鬆綁啊。
作者: sharkimage (生日那天的甜蜜 ~知道效m)   2014-03-28 04:02:00
怕怕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