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那年夏天 (一個海洋大學康輔社的故事 )1

作者: lonal (中年上班族男子)   2013-07-21 09:23:03
書名:那年夏天 1 (一個海洋大學康輔社的故事 )
筆名:盧子廷
e-mail:[email protected]
http://rucollin.pixnet.net/blog
(如果覺得好看,請在我的部落格上留個言鼓勵一下,或是寫信給我)
因為這個故事,是跟很多夥伴,不同學校救國團的服務員,在龍門運動
公園一起編織的,如果有一起參加
辦過那個活動的夥伴,想要加上哪些話,可以跟我說,或是想要成為小說當中
的一個腳色也可以跟我說!我會幫大家加進去。
歡迎轉寄,但請將註明出處,還有把上面的資料附上
夏天,對你而言是個什麼樣的季節呢?
夏天,你想到的是什麼呢?
是路上偶遇發生的熱戀,
或者是與一群好友一起度過一段難忘的旅行~
還是……
民國41年,當時的中華民國總統蔣介石,在「反共復國」的國策方針下,為了
做好青年人在政治思想上的工作,
於3月29日的總統青年節文告中,倡議成立一個青年組織。籌備責任由蔣經國來
承擔。成立之初,其性質類似於
國民黨在大陸統治時期的下屬組織三民主義青年團,或像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
的共青團,為帶有官方色彩的政治
性組織。
救國團 標誌
成立之後,隨著年月遞增與政治大環境改變,救國團逐漸由一政治性組織,轉變
為主要辦理在週末假日、寒暑假
期青(少)年國內外休閒、旅遊、留遊學等活動的組織。其服務對象主體是高中
職的學生。
救國團舉辦的活動 對於1980年代的高中生與大學生有極大的影響,在早年是非常
重要的大型聯誼活動,故其中
凝聚的感情以及誕生的情歌不勝枚舉。當營隊名額供不應求時甚至規定成績要為
班上前三名才能獲得參加機會……………….
中橫健行,營隊,救國團這或許是身為現在人的我們,曾經聽過的名詞,確不曾體
驗過的生活。
救國團 標誌 3
基隆
一個常常下雨的地方,又被稱為是雨都,從福和客運下車後,緊伴隨而來的就是海水的味道。
一進入市區看見的是擁擠的人群、熱鬧的廟口、繁雜的交通,還有進港的船泊。
沿著馬路慢慢的往八斗子的方向過去,就會看到一隻巨大的海鷗石雕座落在濱海公路旁,這巨大的海鷗好似準備乘著
那微微吹來的海風,飛向那前方的大海。
海鷗
那就是我的母校基隆國立海洋大學的象徵性建築物,由著名的藝術家朱銘雕塑,象徵飛得高、看得遠、不畏艱難、勇往直前
的創校精神。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