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ASUS Zenbook pro ux501實測

作者: dhzzzj (寫不完~)   2015-03-15 00:50:23
NVIDIA GeForce GTX 960M,ASUS ZenBook Pro UX501 實測
http://chinese.vr-zone.com/145691/
改走精品路線的 ASUS ZenBook Pro UX501 在表現上是否盡善盡美。
ASUS ZenBook 隨著數次改版之後,逐漸在產品設計中取得了不少經驗,
在今年更打打出 ZenBook Pro 這台機器挑戰已經在市場中橫行許久的
Apple MacBook Pro Retina 15。
當然硬體規格上,ASUS 未必會輸人,但設計上可就說不準了。
這也是我們這次的評測重點,一台 15.6 吋筆電在各項功能、設計上,
均要盡善盡美才值配上碩大的體積。
第一眼見到 ZenBook Pro UX501 時,你大概會覺得這台電腦,
不就是 MacBook Pro 配上了同心圓 A 蓋嗎?厚度上好像也非常相近,
是也非也,看起來確實相近,實際上卻多了一點,達到 20.6mm(vs 18mm)。
ASUS 在邊緣處選擇了向內切削設計,讓外表看起來較為薄型一點,
同時因為有傾斜角度,手指在開闔時有更多的施力點,開啟時更省力。
Hinge 的設計也直接採用了全金屬材質打造,在外表上維持更一致的金屬質感,
同時採用下沉式設計,將散熱孔巧妙的安排在其中,減少突兀的散熱孔顯於其外。
當你一打開螢幕時,迎面而來的 B 件螢幕邊框帶來了失衡感。
極不協調的磨砂框體圍繞,顏色也是非常暗沉的黑色,
不同於 Apple 一貫的處理方式為採用全機同色或者玻璃材質減低廉價感。
ASUS 直接使用一般常見設計,給人的視覺感是完全迥異的不同風格,
這點也讓這台精品走向的產品漸失其美學。
C 件則是 ASUS 使用許久的水波漣漪設計配上同色鍵盤,
邊緣處也增加 CNC 切邊設計,在視覺上確實給這個 C 件很多的加分。
但這也帶來另一個小困擾,它非常難保養,同時很容易受傷且易沾指紋。
相較單純做不割手的處理,確實剛到手時很新鮮,但久了也就一般般了。
觸控板則是用 ASUS 自家的名字,經由拆機確認晶片後,
可以發現 ASUS 採用的是 ELAN 產品。在高解析度上使用不算困難,
加速度感應還算精準,偶有暴衝情形,觸感部分材質提供與 Apple 相近的觸感。
不過在這台旗艦機種上,並沒有配備 ForcePad,所以仍然是傳統的 TouchPad,
在功能上就沒有那麼新穎甚至多功能。或許讀者會認為 ForcePad 算很新的東西,
其實不然,早在 2012 年即已經出現,不過甚少人使用,
在今年度隨著 Apple 的推出而徹底爆發出來而已。
D 件則是一整片設計,卸下螺絲即可拆卸,但實際上內部還有卡榫固定,
拆卸難度較高。可以發現雖然一樣有髮絲紋,與 A 蓋同心圓不同在於
D 件採用直條,並沒有將整個圓的主軸貫穿全機。
同時底部 4 個腳墊其實並非一樣的大小,前緣採扁平,後緣採較高的設計,
放於桌上時會給筆電一個角度。
內部硬體還是提供了一小部分可升級選項給使用者,不過話雖如此,
但一般使用者根本無法自行升級。原因就出在機構設計上完全不人性,
或許你會認為底部就 10 顆螺絲固定,有什麼困難跟不人性?
答案就出在機構上難以拆卸的問題,加上螺絲隱藏在腳墊下,
也就造成即使可自行升級,卻無法如一般筆電來的簡易,甚至易造成損壞。
電池部分則提供 96Wh,相當接近飛機可攜帶的電池容量上限,
提供內部高階硬體較長的續航能力,最長 6 小時的文書處理或
5.7 小時的 DVD 播放。
I/O 埠左側為 DC-In、Mini DisplayPort、HDMI 與 USB 3.0,
右側為 2 埠 USB 3.0、讀卡機與 Audio Jack,其中 Mini DisplayPort
可選購為 ThunderBolt 規格,提供更高速的傳輸介面。
效能測試部分,我們分成處理器、硬碟與顯示卡 3 種類別的測試項目,
提供 UX501 所搭載的 Intel Core i7-4720HQ 與
NVIDIA GeForce GTX 960M 在 1920 x 1080 解析度下的實際表現。
這邊將不會採用面板原生解析度 3840 x 2160 的進行測試,
主要原因在於目前該解析度尚未有單晶片能夠勝任。
測試數據在處理器與顯示卡的部份其實並不算亮眼,
畢竟處理器僅只是 Core i7-4710Q 的小升級版,
而 GeForce GTX 960M 則是 GM107 核心的 GeForce GTX 860M 的 Rename 產品。
如果對於遊戲的特效需求再降低一些,或許能夠滿足更多遊戲的需求。
我們認為 ZenBook Pro UX501 的亮點在於 M.2 x4 介面的 SSD。
可以見到,這個 SSD 在讀寫數據表現有著相當大的突破,一般都在 1400MB/s 左右。
溫度表現中,我們使用 AIDA64 Extreme 穩定性測試進行實測,
在 30 分鐘後溫動達到均衡時顯示為 84 度,在輕薄高效能機型中表現尚可。
不過從數據中其實也可以看到,整體設計並沒有辦法滿足處理器維持在高時脈上,
過程中可以看到處理器因溫度(或者電流)的上限而出現 Throttling 情況,
最高達 38%,這也表示性能受制於機構上的不足。
Intel Core i7 標準電壓的處理器,再搭配 GeForce GTX 960M 獨立顯示晶片,
以及 3840 x 2160 的解析度,可以凸顯 15 吋的 ZenBook Pro UX501
想要與 ZenBook 走不一樣的路線。然而,對手相當明確地就是
Apple MacBook Pro with Retina Display 15 的情況下,
ASUS ZenBook Pro UX501 似乎沒有佔到什麼太大的優勢。
特別是超高解析度在 Windows 程式支援度不佳的情況下,
對使用者而言,這可能是扣分的效果。
現階段的筆記型電腦市場並不如過去般,你推什麼,市場就需要接受什麼,
因為 Microsoft Windows 已經不再是消費者唯一選擇;
市場上可以見到 Mac OS X 以及 Google Chrome 陸續被更多消費者接受。
也許,我們只能期待 Windows 10 也能為超高解析度的筆記型電腦帶來更多的優勢。
==
另一家的測試也出來了
很明顯的還是有可能推不動高解析度的螢幕
再加上機身的設計
已經有出現無法全效能跑的狀態
那也有可能出現我今天下午所預測的的
第一 依照物理特性 變成煎肉磐石的可能性
第二 測試網站也寫到了 i7無法全速跑 這樣 價值就更低了
第三 由於規格與外觀的控制 價格勢必會很驚人== 但這樣會好賣嗎?
這些應該都是asus得去思考的
也是消費者購買前要注意的
希望這台在上市後有不一樣的效果
作者: z2114422 (Hunting)   2015-03-15 01:21:00
話說4K版本的螢幕就是全玻璃平面了價格再怎麼驚人大概也不會有mbp 15"頂規驚人XDhttp://nb.zol.com.cn/509/5094674.html 再貼一次對岸評測 個人覺得比較仔細哈http://nb.zol.com.cn/510/5103313.html 4K版的
作者: tonyd (天生平凡)   2015-03-15 09:26:00
主機版面積還是這麼大 用料與技術還是差蘋果一截...
作者: dhzzzj (寫不完~)   2015-03-15 09:27:00
他不是 core m 內 而且最新那台是減法到極致的配置
作者: z2114422 (Hunting)   2015-03-15 09:50:00
I7-4720hq 是要小到哪裡去......無言
作者: tonyd (天生平凡)   2015-03-15 09:55:00
跟CPU無關 是電阻,電容,PCBA,Chip等等整體料件差異 有興趣可以比較MBPR跟這款的PCBA設計 雙A真的要加油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