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0929 指揮中心記者會

作者: laptic (無明)   2021-09-29 23:59:34
政府單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直播連結:參見 #1XK_rX2A (nCoV2019)
出席名單: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周志浩 疫情監測組組長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張上淳 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陳時中 指揮官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陳宗彥 副指揮官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莊人祥 發言人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羅一鈞 醫療應變組副組長
一、本日新增案例數
本土病例:1 例,在新北市
該女士比較「曲折」,曾經驗過八次陰性,CT 值 33。確診前最後一次驗是在
09月22日,也是陰性。
境外移入:10 例,美國、哈薩克各 2 例;巴基斯坦、柬埔寨、俄羅斯、菲律賓各1 例;
另 3 例的旅遊國家正在調查中
死亡個案:沒有
二、BNT疫苗接種劑量問題(莊發言人)
就先前施打未經稀釋的劑量事件,到底是一般標準劑量的幾倍,已經出現爭議,因此糾錯
澄清如下:
一瓶BNT疫苗的原液是 0.45 毫升,含有225 微克的新型冠狀病毒抗原,所以民眾在接
種疫苗時,本來的 0.45 毫升必須要加1.8 毫升的無菌生理食鹽水,變成一瓶 mRNA 疫苗
(2.25 毫升)裡面有 225 微克抗原。
而因為一般會去抽取0.3 毫升,等於說這含量的稀釋疫苗就會有三十微克的抗原,所以一
般的標準劑量是0.3 毫升。至於從原來的0.45 cc 原液抽取 0.3 cc 一事,這佔原225 微
克的三分之二,即150 微克,因此對比來說就差了五倍。
三、疫苗施打/預約統計
昨天接種劑量:291,441 劑
(含 230,000 餘BNT第一劑、31,000 餘莫德納第二劑)
人口涵蓋率:54.63%
劑次人口比:64.35%
符合預約資格:約一百零六萬人
AZ (50~64 嵗):894,000 人
高端 (第二劑) :165,000 人
問與答
民視:
一、為何今天的本土個案會驗到八次陰性?之前的職業是什麼、有沒有研判感染源?
二、臺北市議員耿葳表示,市內有六千九百位年底滿十二嵗的學生,可能成了「疫苗孤兒
」,並提到教育部會反映給中央。請問指揮中心的作法?
陳部長:
一、到年底以後才能接種,到時會開放在平台的預約。
莊發言人:
一、目前的預約平台其實是用「出生年」進行意願登記,目前是到民國九十八年,而生日
在民國九十八年九月一日後的7,854 人已經完成登記,因此沒有所謂「沒有辦法意願
登記或預約」的情事。如果實際符合十二嵗的門檻,就可以去進行BNT接種預約。
羅副組長:
二、案 16,326 是印尼籍看護,去年二月入境。於今年四月到九月之間,因為多次轉換僱
主、到醫療機構陪病的關係,所以檢驗多次。指揮官剛才說的「八次」,是從七月開
始算,有一次是快篩,餘者皆為PCR,最後一次陰性是09月22日。其實從五月中的
本土疫情開始計算的話,五月、六月也驗過四次,所以系統一共記錄到十二次陰性,
不過在06月01日至07月03日之間,檢驗的間距比較長一點。目前因為 CT 值是33.9,
所以還要再搭配後續檢驗抗體的情形,再來研判比較像是新感染,還是也屬於先前留
下來的舊案。
無名氏:
一、美國正在推動「強制疫苗令」,有些醫護因為拒絕接種疫苗而遭到解僱或被迫離職,
紐約還為了因應醫護人力短缺,考慮調用國民兵或其他州的醫護解決。請問對於這指
令的看法,以及台灣是否能避開重演美國的衝突?
二、三十七個國家出現R.1 變種病毒,針對台灣邊境,請問有掌握到感染該變種的境外移
入確診者?
陳部長:
一、接種疫苗這事,一直都是鼓勵的性質,尊重自由選擇權。希望能儘量鼓勵大家打,畢
竟利大於弊,不過目前沒有打算執行強制性的政策。
張教授:
二、各種變種病毒都會陸陸續續被報導會不會出現,不過這些在台灣本土目前都是沒有的
。現在是要防範境外移入,因此根據目前訂定的檢疫措施,有需要做篩檢的通通照規
定去做,並儘可能去做基因定序,確認是否有新的變種病毒株,也要密切注意整個檢
疫隔離作為上是否完整、有擴散的疑慮。這些都會密切監測下去。
東森:
關於昨天的案 16,315 之臺北個案,目前有初步瞭解到他的感染源嗎?基因定序什麼時候
會出爐?
羅副組長:
今天有新的結果,在昨天二採PCR時,CT 值已經升高到 39,另外抗體檢驗結果方面,
IgM 陰性、IgG 陽性。所以目前雖然沒有找到很明確的傳染來源,不過可以研判確實曾在
五月出入雙北的風險地區,因此說不定有可能是舊案。定序的部分,雖然 CT 值偏高,還
是會早收到檢體之後,嘗試做看,但也有高機率無法定序。
無名氏:
關於恩主公誤打事件:
一、院方聲稱是因為瓶蓋脫落,但有醫師說其實瓶蓋很牢、不容易脫落,因此為何會有這
種狀況?
二、院方也聲稱,誤以為是殘劑,但有質疑指「那個時候是中午,哪來的殘劑?」,請問
有掌握到實際情形嗎?
三、目前有討論到對恩主公醫院的懲處嗎?
陳部長:
一+二、
目前感覺上,院方或施打人員也認為瓶蓋很緊,因此不會自己脫落,不過這個事件以
衛生局的進一步調查為主。
三、有懲處的話,會針對醫院執行。
報導者:
有關疫苗接種的事,昨天公布第十期疫苗開放第十類的五十嵗至六十四歲民眾接種第二劑
AZ,但接種順序比較前面第九類(十八嵗至六十四歲重大疾病、罕見疾病患者)中的十
八歲至五十嵗部分還要早,請問何時會開放給他們?另外,現在的第二劑好像是以年齡作
為疫苗接種的排序基準,而非重大疾病,請問是不是有什麼特別的考量?
莊發言人:
其實在第八期的時候,就已經針對所有已經符合間隔滿十週打第二劑的部分開放過一次了
因此第十期的AZ第二劑是用年齡的方式,逐年逐步下來。目前AZ的量都還有很多,所
以第九類的應該也都會包括在陸續開放的年齡裡面。
無名氏:
一、全台校園接種BNT疫苗計劃發現短缺三十萬劑,現在有統計出來哪些縣市、多少學
校受到影響嗎?
二、請教所有疫苗接種後不良反應的通報及死亡案例。
陳部長:
一、這不用去發現啊,這本來要配下去的量因為來的時間稍微晚了,所以就把配送的程序
稍微往後延,以配合進貨的時間。
莊發言人:
二、昨天新增八十七件不良事件,其中四十一件為非嚴重不良事件、九件死亡、三十七件
其他疑似嚴重不良事件。死亡部分,七例跟AZ疫苗有關,年齡是五十六嵗至九十二
嵗之間,在接種疫苗後當天到一百零三天之間發生;一例跟莫德納疫苗有關,年齡六
十八歲,接種後七十二天發生;一例跟高端疫苗有關,年齡五十三歲,接種後三十一
天發生。
無名氏:
一、因為BNT疫苗的延遲,導致不少學校延後施打疫苗,可能會影響到學生的段考週,
校方跟醫院都不好安排接種。請問順序上應該要怎麼辦?且副作用影響學生考試的疑
慮,請問有沒有因應措施?
陳部長:
一、學生考試的時間,學校本身最瞭解、要儘量避免影響到,因為打疫苗也不是說非這一
天不可,是可以有一段時間的彈性運用。如何將生活或課業上的影響減到最低,麻煩
學校做最好的安排。
無名氏:
明天是不是有一批五十五萬劑客製化標籤的BNT疫苗來台?
陳部長:
應該是很有可能。
無名氏:(編按:冗長繁複 = =)
一、目前疫情趨穩、各個措施都在鬆綁,指揮中心目前還在一級開設,原則上各部門的鬆
綁措施應該要在指揮中心徹底瞭解之後進行核定,可是一再發生指揮中心不完全瞭解
鬆綁措施、面對記者的細節提問也回答不出來,如果指揮中心無法完整掌握措施的細
節,又怎麼樣核定?如果無法掌握細節,回答是不是能由提案的部會親自到指揮中心
記者會說明?畢竟因為是一級指揮中心,如果防疫人員無法瞭解細節,請部會人員來
現場也算是很合理的,所以沒有辦法瞭解的話,是否要降為二級開設?
二、最近境外移入有突破性的感染逐漸增多,大部分都是無症狀或輕症,部分外電認為打
滿二劑仍確診、且症狀輕微的情況下,能夠增加比較強的抗體。如果未來台灣的第二
劑涵蓋率增加,再感染時會否讓保護力得到提升?
陳部長:
一、「我不明白說細節是細節,你舉個例子來,我比較能夠瞭解你的細節到什麼情況。」
無名氏:
一、「例如說像KTV唱歌能夠喝水這件事情,然後在詢問之下,其實好像也沒有什麼太
多的細節;然後像怎麼樣打麻將,然後經濟部那邊怎麼樣核定、桌遊怎麼樣實行,這
個其實都有很多像執行上的一些細節困難,可是指揮中心這邊是沒有辦法給,我們要
詢問……」
陳部長:
一、「沒有,KTV就是戴口罩唱歌,除了飲水之外。」
無名氏:
一、「就是這邊寫『飲水』,可是像喝飲料,能不能喝有些民眾也是會想知道……」
陳部長:
一、「我們現在講的是飲水。」
無名氏:
一、「這些說法有些會有的時候是A,然後到一段時間又變B,然後又到一段時間……」
陳部長:
一、「有可能啊,所有的這政策都是在滾動式的檢討中……」
無名氏:
一、「沒有,當天就……」
陳部長:
一、「當天我們公布出來,當然還會再觀察一個禮拜才要做,也要透過大家反映看看有哪
些地方可以修正的沒有。如果你講到這樣的一個細節的話……」
無名氏:
一、「是不是能夠請那個規劃的單位能夠到現場跟大家說明,然後記者能夠詢問這樣子是
瞭解得比較好?」
陳部長:
一、「但是我當然覺得有夠細節的話,相關的單位可以來說明,這沒有問題。不過你舉的
這東西,我覺得我們講的跟該單位講的是一樣。當然有更詳細的,當然可以請各主管
的單位來。」
張教授:
二、沒錯,多數國外經驗或報告,以及從境外移入的個案都確實顯示他們多數都是症狀比
較輕微、甚至沒有症狀,在先前已有提過。施打疫苗確實是可以預防重症、住院,這
個效果是非常清楚的,即使對於Delta 也是如此,甚至身上帶的病毒量可能比較少。
不過當然也有例外的報告,也就是說美國曾經有在某處群聚現象中,發現即使打了疫
苗並遇到突破性感染,帶的病毒量還是相當的多,所以有一陣子引起當局特別關注。
這事件中,他們已經打過兩劑疫苗,理論上多數的人會有適當的抗體,可是還是發生
突破性感染,學理上來說是再一次的病毒抗原刺激,抗體、保護力一定會再加強一次
,這就像是打第三劑的概念。這樣一來,體內的抗體或中和抗體,學理上一定會更強
;對於後續再發生感染的機率,同理也會更為降低。不過目前還沒有看到太多類似的
統計資料,因此只能從推理上這樣說。
無名氏:
一、網紅四叉貓第二次驗抗體,發現暴增二十五倍,請問這個檢測數字有何意義?這樣的
數據能拿去國外,向美國、日本表明高端疫苗是有效的疫苗、可以列入入境的許可疫
苗名單?
二、請教被誤打BNT原液的二十五人之最新身體狀況。
陳部長:
一、自驗抗體的部分已經在上一次說明了,跟個人體質、疫苗廠牌、時間點都很有關係。
至於要用單一個人的數據來充作基礎,恐怕有困難;高端本身還在準備臨床試驗的報
告,會以該報告為基礎跟國外談。
二、目前在回報裡面,還算穩定,一部分在醫院觀察中。
無名氏:
一、就那二十五位接種未稀釋BNT疫苗的人,專家小組有沒有進行風險評估討論?第二
劑是否評估要如常接種?
二、先前陳部長提到BNT疫苗二劑的間隔可能會縮短,莊發言人也提到初步可能會縮短
到六週,目前確定了嗎?
三、今天新增的境外移入病例中,是否有突破性感染?
張教授:
一、當天獲悉這個情況後,署長立即召集臨時性緊急會議,這不是正式的專家小組開會。
會上找來數位對這方面比較有經驗的專家,包括自己,一起討論事件的發生狀況以及
第一時間需要做的緊急處理的建議。這些建議已由衛生局跟區管單位一一執行當中。
至於第二劑要不要施打的議題,當天也有討論,但基本上當時沒有足夠的參考資料,
可以給指揮中心或衛生局建議,不過後續已經請疾管署、指揮中心的同仁快速、積極
地蒐集國外在過去類似誤打的狀況中,後續的處理模式,相信BNT原廠也有掌握到
相關建議。在蒐集足夠的資料後,才會再召集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的正式會
議來討論後續建議。
陳部長:
二、在一定的範圍內,會根據到貨量來安排。
羅副組長:
三、符合突破性感染定義的部分:
案 16,317:五月、七月分別接種兩劑AZ疫苗
案 16,318:(同上)
案 16,320:六月內接種兩劑科興疫苗
不合突破性感染定義的部分:
案 16,316、16,319:只接種一劑疫苗
案 16,325:曾接種兩劑AZ疫苗,但在入境的時候,未滿十四天
東森:
澎湖近日疑似有民眾罹患不明怪病,皮膚會有大片紅疹、奇癢無比,有人說好像是社區有
毛毛蟲,澎湖縣衛生局表示是刺激性的接觸皮膚炎。請問指揮中心有掌握該情況嗎?
莊發言人:
有請衛生局向皮膚科醫師諮詢過,看起來初步排除是傳染病。最近也請他們照相,之後跟
醫學中心的醫師進行遠距視訊,看起來比較像是在住家附近有受毛毛蟲的接觸感染造成。
因為不是傳染病,所以沒有再特別注意後續進展。
中視:
一、有關恩主公醫院誤打BNT原液的事件,有醫師點出肉眼可以分辨已稀釋跟沒稀釋的
水位,而且瓶身照理來說,應該要有標籤。請問看法?
二、之後會不會強制各大醫院比照台大的作法,分三組人力進行稀釋、抽取、施打,以接
種BNT疫苗?
陳部長:
一、「怎麼樣建立一個自己院內的一個防呆的那個機制,我們也鼓勵他們那樣做,當然有
的人眼光看得出來等等,都有那樣的可能性,不過還是要建立比較完整的不會出錯的
方法。」
二、各個醫院都有本身的標準作業程序,「怎麼樣儘量能夠在本來就有這些施打、給藥,
這都有一些三讀五對的一個過程」。
HEHO健康:
繼續追問恩主公事件,有免疫專家建議可以針對這二十五位已經接種的民眾進一步進行抗
體檢測,瞭解劑量與免疫反應的關係。請問會否考慮這作法?
張教授:
這基本上也是在緊急專家小組會議上提出的建議,從學理上或理論上來看,打超量的抗原
到體內時,抗體量會比打正常抗原的來得更高。這也是在一般疫苗的前期臨床試驗中,會
有不同劑量的施打對象。其實在BNT的第一期臨床試驗中,也可以看出,打三十微克跟
打一百微克的抗原,產生的抗體量會以後者為高,所以打一百五十微克到體內的話,想像
中平均來說,抗體會更高。不過每一個人還是有個體的差異,所以也可以進行這樣的檢測
,當作國人意外施打比較高劑量的時候,抗體反應的參考,但也要這些受試者同意被做這
個試驗。
無名氏:
一、有人打BNT後,發現生理期提早來。請問有掌握到BNT催經的副作用之通報嗎?
還是 mRNA 的疫苗都會如此、原因是什麼?
代中時:
二、今天新增一例接種高端疫苗後死亡的個案,請問有出現什麼狀況嗎?死因是什麼?目
前累計十八例死亡的年齡層、男女比為何?
張教授:
一、「應該說在臨床試驗當中,我沒有聽到有這樣的一個說詞,就是我們在打COVID-19的
疫苗當中,各種廠牌的也沒有特別聽到有這樣的一個狀況。」
莊發言人:
二、這位是五十多嵗的男性,08月23日接種疫苗,本身有腎結石、高血壓、心臟病、糖尿
病的病史,09月03日因為心臟不舒服,到醫院就診。主要是心臟功能變差、有雙腳嚴
重的水腫,之後就無法下床,最後導致於09月23日逝世。
無名氏:
就BNT延遲到貨、短缺的三十萬劑部分,有家長詢問,當初為什麼沒有規劃預留疫苗,
請問如何回應?
陳部長:
一向都是希望疫苗能夠在到貨之後,儘快地讓更多的人打。當然這延遲的情況本來是在估
算之內,不過相對的就是稍微晚了一些。到頭來,一定要讓每一批發揮最大的效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