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210618_臺北市防疫因應記者會

作者: prussian (prussian)   2021-06-18 19:43:58
※警語: 本文非逐字稿。
政府單位: 台北市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直播連結: https://youtu.be/eFt0vnuJxds
出席名單:
衛生局長 黃世傑
副市長 蔡炳坤
市長 柯文哲
副市長 黃珊珊
傳染病防治醫療網北區副指揮官 璩大成
KP:
- 中央公布疫情
- 行政區確診數據 ->

不要糾結每日數據,以週趨勢來看比較恰當
希望每個禮拜降一半
萬華不是疫區,但數量還是比較多
- 快篩陽性數 ->


快篩- PCR+ 的比例愈來愈高,
病毒量少快篩作不出來,病例愈來愈隱藏不明顯。
但遇到一個超級感染者,案例就會散開,
如何處理社區潛藏還滿難的。
現在比較有人力作精準疫調 ->

普篩不到1%,以確診者中心抓比較有效率
花費人力多一點,但執行清零計劃這是比較有效的方法

過去疫調有在作,但一天300病例公布足跡沒意義
病例愈來愈少了,想辦法抓出最後潛藏,
是這一個月最重要的工作
打疫苗

預約至 6/18 14:00 27821 人
診所190個 有155個額滿了
對診所有一個全新的看法: 老百姓打疫苗選擇就近。
如何讓基層醫療在防疫過程中發揮更大的效果,
打疫苗過程中給我們一個全新的思考。
疫苗在地、社區化,要給醫療體系重新思考
診所較容易預約客滿,大醫院反而比較慢,和想像不一樣。
這次開放80歲以上打星期五和明後天,
看預約登記的狀況,統計完後明天公布可以從80歲降到多少
從上次看來 預約:沒預約 = 6:1
鼓勵預約,比較好準備。
預約兩天,90%在第一天。也許改變策略預約一天就好。


沒有預約的,或是預約了沒來的,還是要設定地方讓他打。
禮拜天發通知單,禮拜一上下午帶健保卡身份證,
12行政區12家醫院去打。
前一批沒打的,不管什麼理由,禮拜一也可以去打。
媒體提問
========
Q:
6/18接種狀況? 85歲以上統計?
蔡副:
預約 12307, 到中午完成 10269 83.44%
85 up 61000位左右,打了 38129, 63%
第二批時又進來 446 位
預約系統沒有設定年齡上限,錯過的下一批一樣可以預約
Q:
莫德納下午抵台,認為可以自由選擇嗎?
KP:
實務中央去思考。
沒預約不好準備各種疫苗。
中央要有統一規定,同一接種點要不要有不同種疫苗。
有不同種行政成本高。很困難的題目。
Q:
猝死案例? 慢性病適應症疫苗規劃?
33:
4例司法相驗中。台北市政府協助救濟。
Q:
上午人數不多,是分流見效還是猝死影響施打意願?
若影響意願會開放下一類施打嗎?
蔡副:
236點都非常順利,老人家也都按照時間來,所以已經沒有排隊的狀況。
在這裡特別表示感謝。
里長也很關心是否影響意願。
前面提到中午已經打了 83%,
看起來早上影響有限,不敢說沒有
我想已預約的長者還是按照時間來施打。
Q:
今天有街友猝死,衛生局還是不協助篩檢?
33:
衛生局和委外的聯醫都有到現場。SOP早就訂好。
現場無法判斷,當場認為司法相驗比較完整,
通知地檢署,法醫也到現場。
發言的員警可能對SOP不了解,會約束言行。
Q:
媒體報導火化人數成長五到八成?
33:
去年 6/1-6/15 火化 894, 今年 1347 = +453
COVID-19 相關 184 ,沒有增加到五成那麼多。
Q:
85 up 接種率不如桃園 70%?
萬華區疫苗分配較少?
KP:
行政區接種要事後統計。 但台北市設籍和實際居住人口有很大差異。
住在國外的人還不少,有時候算不準。
疫苗分配不平均就是誤導了,
萬華剛好常去的台大、和平,大醫院都不在萬華,
醫院有幾隻疫苗除以地區人口,這是錯誤的類比。
蔡副:
台北市有很多大型醫院之外,最好的方式是有這些診所
這次有190診所,民眾歡迎會繼續增加。
台北市是用預約,可以自由選擇最適合的地方去,
不太適合以各區人口作比例。
希望更多社區化的方式讓長者減少移動來施打疫苗。
Q:
一元建議殘劑建立後補機制避免浪費?
KP:
同樣的問題第三天回答了。(copy paste)
預約了也會有人不來,85up 98%,
估計今天 80up 加上後補最高 90%。但90%也是高的。
兩個原則是按照指引作,真的不方便,不要浪費就好。
為了要建後補機制,難道還要再弄一個網路系統嗎?
社會裡不要用繁文縟節很死的法律把一切都綁住。
人與人之間要建立在互信的基礎。
主張這樣,儘量預約,按照規則作,
有剩下的,按政府公布的原則,比方打一至七類。
還是找不到人的,授權醫師。
非常反對在一個社會把每個國民都當賊處理,
防弊到整個國家不能有效運作,這是台灣社會最大的悲哀。
Q:
現在有人撇清3+11與北市疫情關係,是帶風向嗎?
KP:
事情已經發生了,追究沒有實質意義。
但是要講,英國變種絕對不是太空掉下來的。
講到這裡就好了。
Q:
2317 2330 疫苗看法? 是否出現AZ緩打潮?
KP:
疫苗什麼時候來也不知道,AZ 可以打就趕快打一打啦。
國際認證的,可以打就趕快打。就醬。
Q:
台北市是否買疫苗? 拖太久是否可惜? .... (靠北你到底要挖幾個坑,這是總統
級問題嗎
KP:
這些東西我都不想再聽再猜測。
也是有人來問我們要不要自己買。
就算台北市買了五百萬劑,然後呢?
很多東西事後愈看愈奇怪...反正不想講了,
對老百姓來說疫苗可以早點來早點來,可以早點打早點打。就醬。
Q:
美國表示將在台灣合作生產疫苗?
KP:
講過了,重來一遍主張走韓國路線。
日本是較大的國家,自己生產、代工、購買同時作,
韓國是購買、代工,
台灣不買不代工,自己生產,賭太大了。
現在開始談授權,開始代工也是半年以後的事了。
疫情雖然慢慢壓下來了,但是很大社會代價才壓得住,
放開還是會反彈回去。
三級管制要多久我也在想這個問題。
結論是疫苗能趕快進來就趕快進來。
Q:
好心肝調查進度?
33:
政風處今天完成調查報告,接著交給考紀會,接著轉給廉政委員會審查。
疫苗給好心肝、禾馨的行政責任都會追究。
施打對象不符規定部份下禮拜會完成行政裁處。
Q:
北農?
33:
果菜市場農產、漁產都自己到快篩站快篩,
農產篩 197 陽性 2
農產確診的確是18人,但跨5/12-6/18 一個多月的時間
有些都已經解隔離。新近的按規定匡列、隔離。
8 戶籍新北由新北追蹤,10台北依規定匡隔。
公司記者會質疑的部分是包裝,一發生都有清消,場域沒有問題。
承銷人數量確實龐大,可以匡列都會匡列,
也通知承銷人何時有確診,希望他出來快篩。
目前為止政府沒有強制快篩權力。
希望將來有機會讓這些可能接觸者都來快篩。
Q:
台北通登記狀況? 有與中央整合? 沒整合是否破口? (你新來的齁?)
KP:
QRCODE兩個互通的。有整合,沒有所謂破口。
Q:
某款快篩劑偽陽性太高?
璩:
這個問題非常專業。市府有掌握數據。
1.
聯醫校研部有研究,對五種以上試劑分析都非常清楚。
2.
偽陽是醬,
快篩 +/-, PCR +/- 2x2 有四個數字,
流行病學上很多專有名詞,
重點在陽性預測率,快篩+/PCR+
靈敏度, PCR+/所有樣本
這兩個數字都愈高愈好,但實務上一個高另一個就低
在選擇上可以將所有數字攤給決策者選擇。
一個實務狀況是
前線希望陽性預測率高,快篩+ 最後PCR就是+,不喜歡最後PCR-的
另一方面快篩- PCR+ 的,從管理端看是比較危險的
先把人放回去了,發現是陽性還得追回來,這令人擔心。
深入研究這部份CT值,還好 快篩- PCR+ 的,其中 CT>30 的(中央解隔離標準)
高達60%。市政府充分掌握資訊。
教科書就有講,陽性預測率,靈敏度會隨著大環境疫情變化,
感染率比較低的族群比如說壹電視、文大,
最後陽性個案很少,數字會劇烈上下浮動。
這部份市府有充份掌握。
Q:
莫德納猝死狀況比AZ好?
陳時中說和外國相近。有先例為何未能防犯?
KP:
併發症國外有的台灣還是會出現。
藥物原本就有成本效益,還是主張年長者要接種。
台灣 80up 死亡率 14%,國外20% 還是相當高。
雖然有些副作用,整體來講還是應該要打。
Q:
民眾黨立院提案行政院官員打國產疫苗?
KP:
這個就是口水題啦。不過我相信民進黨的政務官都會追隨小英總統才對。
Q:
疫情趨緩? 如何解封?
KP:
這一題我們想很久。
比方隨便講,內湖區,這禮拜沒有新增案例,
可是圍繞內湖區,新北的汐止到台北的南港...
不能單看一個地方講管制要不要降級,
還是涉及整個台灣。不同縣市要不同級不太容易。
問我心裡有沒有想到慢慢解除管制要用哪一個?
當然是有答案,就是不吃飯的優先。沒有脫下口罩吃飯的優先。
去看美術館一定是優先,電影院也許不在裡面吃爆米花OK
原則上解除管制從不張口吃東西的開始。
Q:
疫苗抵台,中央已有告知分到多少數量?
KP:
中央分多少我們就打多少,
只是說早幾天講比較好準備。
但要確定,不要說今天發下來明天開始打,就會大亂了。
(完)
※警語: 本文非逐字稿。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