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外送員與民眾接觸頻率高 消基會呼籲納優

作者: jenoren (right)   2021-06-14 18:02:18
完整標題:外送員與民眾接觸頻率高 消基會呼籲納優先接種對象
發稿單位:公視
發稿時間*最後更新:2021-06-14 14:33[;37m
撰 稿 者:黃立偉 莊志成 / 臺北報導
原文連結:https://reurl.cc/835lxo
三級警戒延長到6月28日,讓外送服務人員、運輸倉儲人員很忙。消基會開記者會,以美
國為例,認為外送人員應該先注疫苗,不僅保護外送人力,同時也降低取貨時的接觸風
險。
本土疫情爆發以來,學生停課、不少上班族居家上班,就算休假也宅在家,有人吃、喝
、購物全靠線上訂購,專人送貨服務。但疫情如此嚴峻,即使不出門,還是會接觸到網
購商品與外送員互動,真的安全嗎?
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黃怡騰指出,「一天大概30到50個這個接單量,這些外送平臺
的人員總共有8萬8千多人,這些人假設全勤上班,接到350萬張的外送單子,收(貨)的
時候接觸對象就是350萬人,所以總共有700萬人次的接觸。」
消基會表示,民眾防疫在家,吃穿用都靠外送員挨家挨戶提供服務,與民眾接觸頻率並
不會少於接種順位第二類的「維持防疫量能」,提送餐等服務的村里長或村里幹事,也
應納入優先施打對象人員。
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秘書長徐則鈺舉例,「依照美國的例子,食品工作者是列為第一類接
種順序,就是他們的順位是在跟這個醫護人員幾乎是同樣的順位,讓這個社會機能正常
運作繼續的維繫下去。」
餐飲外送業者表示,也曾透過各種管道為員工爭取優先施打疫苗,但目前疫苗到貨量,
第7類軍警、教職員、運輸倉儲業等族群短期內排不上,目前只能透過零接觸配套方式,
盡可能降低接觸風險。
Uber Eats臺灣區公關總監潘瑞蓮表示,「我們在五月中的時候首先強制的推出(商品)放
在門口,線上支付零接觸的外送來保障外送員的安全,還有消費大眾的安全。」
消基會建議,過渡期間業者應該定期為外送員快篩,避免員工交叉感染,也能讓訂餐民
眾安心,降低商品、食物進到民眾家中,引發的染疫風險。
備註:
【冷知識】根據維基百科記載,消基會促成了《消費者保護法》的立法施行以及行政院
消費者保護委員會(即消保會,於2012年政府再造時降格為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成為
行政院的一個部門)的成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