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210531_臺北市防疫因應記者會

作者: prussian (prussian)   2021-05-31 20:58:42
政府單位:台北市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直播連結:https://youtu.be/dezx3AwWNbE
出席名單:
衛生局長 黃世傑
市長 柯文哲
副市長 黃珊珊
傳染病防治醫療網北區副指揮官 璩大成
0:00 2021.05.30 防疫第四級警戒擴大管制兵棋推演
4:08 正片開始
32:00 片尾感謝名單
KP:
- 今天中央公佈案例
以發病日畫成圖 -> https://imgur.com/mUmLBF8
感染的數目沒有一直上升,還有一點趨緩
行政區 -> https://imgur.com/jh0osWv
嚴重度下降,但均勻分布在12行政區
萬華 -> https://imgur.com/ltdtwAh
陽性率上升,但是因為來篩檢的人變少了
陽性數 -> https://imgur.com/Y3qmHTq
慢慢下降
疫情趨緩,至少有被控制住,但分布不限萬華
因為台北市還是一個生活區
從萬華擴散到其他行政區
猜新北鄰近城市也是同樣的局面
目前為止 自發封城
疫情看起來有趨緩現象
下一步要怎麼作,看看其他城市經驗
東京為什麼 封城-解封-封城-解封
昨天用點狀圖看更明顯,有潛伏感染者在社區
目前局面每天大概一百,就算要減也是慢慢減,到處都有
沒有嚴格管理措施很快就會上升
現在要思考不是 how much 是 how long
目前升四級的風險是沒有,問題是管制狀況要維持多久
前幾天一直在講,疫苗才是終究解決方案,
如果按照這個局面拖下去還可以拖多久?
我也認為一放鬆確診數就會上升。
https://imgur.com/aXXQywq
最近中央給 22000 劑
每天打5000上下大概就打完了
https://imgur.com/J2zAmnL
說明是說還會再給 56000劑,到時也是一樣,只打一二三類
- 地區醫院以上工作人員,特別是防疫專責。基層診所
- 中央地方防疫人員 警、消、執行居檢、居家隔離
- 高風險者 包括防疫旅館 車隊
下一次計劃,預計明天發下來,
禮拜三開始一個禮拜 56000 把它打完
目前疫情有控制,疫苗發得多點就多,一個禮拜打完。
現在要思考的是下一步要怎麼作,
因為維持目前狀況疫情可以慢慢趨緩,但是一放鬆就死灰復燃
33:
確診安置計畫 -> https://imgur.com/exgi52E
確診者為什麼還在家裡,
一部份是因為採檢完過了幾天醫院才通知PCR陽性
我們有提出移出計劃 ->
新的計劃有新的標準,跟大家作個說明
如果是在家的確診者,有狀況,中重症,不分年齡,
打119後用救護車送到醫院去
家裡是輕症的,還在等我們的聯絡,
只要有症狀,防疫計程車接出來送到中央提供的檢疫所,
或台北市自己的加強版專責防疫旅館。
無症狀
<55 中央同意用居家隔離 17 天,確診日開始計算
健服中心開居家隔離書,確診者如果無法作到居家隔離的話,
也會希望中央加上電子圍籬。
>55,<55 有共病,需照顧,或無法在家的,
一樣計程車或巴士,送到檢疫所或專責旅館。
在家請了解自己的狀況,隨時有狀況都可以打給健服中心。
媒體提問
========
Q:
28日分配到的疫苗施打狀況?
明天配發 56000,台北市全體醫護是否能完成第一劑接種?
一線醫護大概有 70000人,如果全部發下來醫護就打完了。
但是我們還有警消什麼的,
一小時大概可以打到 40 個,一天10小時400個。
為什麼問說中央要給我們 schedule,
因為打疫苗是生產線的問題要規劃,
一條線要一個醫師兩個護理師,還有文書人員要登錄,
一個地點要擺幾條生產線,有後勤補給的問題。
如果有明確的 schedule 說給你多少,才有辦法去規劃打疫苗的計劃。
每天我都搞不清楚,他們常常搞神秘,前一兩天才說給你多少,
一下多一下少,生產線很難規劃。
目前疫情還算可壓制住,但是代價很大,
因為一放開就會飆上去,問題是這樣可以維持多久。
坦白講現在餐廳夜市藝文活動都停了,
如果再撐三個月,我認為餓死的會比病死的多,
開始要思考要怎麼處理。
Q:
基層醫師反應,他們也算在一線提供醫療服務,
為什麼診所順序比較後面,考量是什麼?
KP:
單防疫專責醫院和照顧快篩陽性的防疫旅館,
一線的工作人員就用掉一大堆。
基層診所接下來這一批就打得到。
還有當時萬華地區警消也先打,
那個地方已經上千名救護車、警察、消防隊,這些總是要先處理。
每個人都覺得他為什麼沒有打到,
作為政府還是要排順序,
當他接觸的很明顯都是陽性、都是確診者,
當然這一批人要先處理,
可是這批人數量就不得了了。
這個要跟大家說抱歉,我們還是用科學方法考量,
不過基層診所大概禮拜三開始就可以打了。
Q:
新北市市規劃大型接種站+快篩站,初期先作篩檢站,
每天最多可篩檢3600人,未來可以轉作疫苗大型場所,
市府跟進嗎?
KP:
昨天晚上疫情指揮中心突然宣布允許企業設快篩站
我覺得作事還是用科學的基礎 ,
一年前人家說快篩站,拼死都不作,找一堆理由,
怎麼現在又說要設快篩站,這有時候前後矛盾。
當然邏輯是對的,所以也不要一下子病例多就自亂陣腳。
如果這個地區盛行率百分比夠高的話作快篩才有意義 ,
現階段你去澎湖、金門、台東很少的地方作快篩作什麼?
原則上中央應該還是有統計數字 ,
熱區作 OK 啦,感染率到幾趴要作快篩有意義,
盛行率在 0.1%以下,作這個有什麼意義?
還是要有科學根據,
不是疫情比較嚴峻,急了就亂灑錢,
該設的地方才設,不該設的地方設快篩站,
偽陽一堆反而亂掉。
結論是要設快篩站可以,但要有科學基礎,
要說你這地方是熱區才值得作,不然就亂掉,
所以打疫苗和快篩不見得要設在一起,
打疫苗是按照供應量,來設計生產線怎麼處理。
最後的決定是訊息愈清楚的話,我們就更容易設計整個施打的狀態。
Q:
衛服部宣部購買國產兩家 10M劑疫苗,被質疑沒有通過三期就購買?
KP:
這一題不用我來講,是非對錯有一定的標準,
如果一年前全世界都沒有疫苗,台灣的感染非常嚴重,
今天作這個,我反而不會講話。
常常是這樣,依據當時的環境作決策。
目前世界上有 18 億劑打過了,
有WHO國際認證的疫苗有六隻甚至以上,每隻都打了上億,
這原則之前我們要去採購一個二期還沒作完的,
人家三期作完,有明確的價格,
二期的還沒有作完,價格多少說商業機密,
我常講考第一名的條件是什麼? 第二名考得比你差。
很明顯國外疫苗價格多少,馬上可以買,
這時你硬是要用這個,你的理由是什麼,
我也知道這樣,過去很多美國 FDA 通過的藥要進台灣,
衛生署還是審來審去,這個叫行政障礙,保護本國產業。
今天有個問題,中央是要保護本島的生技產業,
還是要保護本國人民的生命,
要把政策價值講清楚。
奢侈品娛樂品我沒意見,這個是人民的生命。
還有一點,講要發展本國生技產業很重要我同意,
但要先講,這個疫情在北台灣,潛伏的感染源已經散在裡面,
我們是照目前的管制方式才可以壓成這個樣子,
坦白講台灣的國民素質還是一流,
其他的國家沒辦法這樣子,
沒有辦法說政府用勸導的就乖乖待在家裡,
這是台灣國民素質很高的地方。
但是這是我們有很大的代價,
剛才講過,按照目前的管制方式,再拖三個月,餓死的會比病死的多。
就醫生觀點,小時候老師教我們 ,藥治療病人,不是治療病。
中央政府要考慮,你要扶持本島生技產業的發展,
還是整個台灣國家的最大利益,
考慮國家的最大利益,不是考慮兩家生技產業的最大利益,
這個要想清楚。
Q:
昨天死亡更正,是北市通報出問題,還是中央搞錯?
KP:
死亡一定要從醫院通報登錄,中央才會收到資料,
沒登錄,怎麼會收到資料? 這個對錯很清楚啦。
不過我想是這樣,偶爾也會犯錯,下次小心一點就好了。
Q:
昨天兵推造成恐慌,北市距離四級還有多遠?
KP:
到四級封城代價太大,現階段沒有絕對的必要不會作四級封城,
只要大家按照取府的指示去作事,目前沒有封城的危險,
但是先講好,是大家有合作才不用封城,
像其他國家,也不戴口罩,也不待在家,辦大型活動,
保證馬上死灰復燃。
Q:
昨天首度用GMAPS公布確診分布,
議員質疑助長恐懼,甚至污名化特定區域,市長看法?
KP:
這張公布多久了,看數字都不會覺得驚訝,
為什麼改成一點一點的就變得很驚訝。
按ㄋㄟ啦,公開透明還是一個政治價值,
公開透明可以讓我們更清楚如何去解決問題,
這也沒什麼好講的,平常心,
理性務實科學的態度去面對實際上要解決的問題就可以了
Q:
首長呼籲到市場自主分流,市長看法?
KP:
昨天呼籲市民一週採買兩次,
要求市場減攤,每天停四分之一,
先看個兩三天看效果怎麼樣。
我還是相信台北市民水準,看個兩天,
身分證難道還要派一大堆警察,在市場門口檢查身份證。
這樣啦,
訴諸國民的素質、道德,比政府拿警棍有效。
再講一遍,一個禮拜上市場兩次就好,
我們會跟自治會講,每天減少1/4
也不需要強迫,看兩天效果怎樣。
Q:
昨天說一人中鏢全家篩檢,黃偉哲說這不是大家一直在作的嗎,
為什麼是新的政策,難道之前沒有作?
篩檢的費用是否市府負擔?
KP:
以前是一人確診全家隔離,現在是考慮要不要篩檢。
昨天中央突然丟出設社區篩檢站,反而亂掉。
等他們明確說要怎麼作,我們再作相對應的調整。
Q:
民眾反應是確診者接觸者,但沒有被匡列,
保險、薪資等受到影響,如何處理?
現在接觸者匡列標準為何? 人數眾多還能確實匡列嗎?
33:
接到中央通報確診 健服中心就會立刻展開疫調,
了解同住家人、工作狀況,發病前三天足跡和生活狀況,
有這樣的疫調才會作所謂的匡列,
不是每一個接觸過的人。
有一定的標準,之前有規定是相處15分鐘以上,沒有戴口罩。
戴著口罩的人不見得會被匡列,
同事、家人可能比較容易被匡列,
匡列有一定標準,
目前為止只要是同住家人幾乎都被匡列,
不是每一個同事都會被匡列。
Q:
台北市將啟動機動快篩車熱點巡迴,
確切執行方式,本週上路? 哪些地區優先?
33:
三個快篩站,之前接近1000人,
現在六個不到600,固定點的效益在遞減。
市長指示成立機動快篩,
民眾因為交通關係沒辦法到快篩站,
今天已經成軍兩組,
可以隨時到社區作快篩安排。
行政區會以萬華優先,熱區優先,
這禮拜原則上安排熱區試辦,
試行完畢後跟里民公告預約,才不會有排隊的問題。
Q:
新北雙和醫院確診者情緒不穩,利器砍傷醫護,
北市作為? 是否需要篩檢或自主健康管理?
KP:
你確診是要醫護救你,怎麼會把要救你的人砍傷?
被確診者砍傷要作什麼檢查有醫療判斷,就照醫療判斷
這時候要跟大家講,醫護人員還是很辛苦,
我覺得這個案子是很奇怪的案子。
Q:
目前專責計程車和防疫計程車有何差別?
33:
專責計程車是因應快篩陽性的需要。
以前防疫計程車完全是供居家檢疫的運送,
專責很明確是運送確診或快篩陽性,從快篩站到集中檢疫所,
或從快篩站回家,或就醫,都會用專責計程車,
因為他們會作比較高級的防護。
這部份是兩種車隊。
今天為止因為數量愈來愈多,
本來30輛車,現在用到40輛車
Q:
聲量分析防疫作為受到肯定,怎麼看?
KP:
謝謝很多人,
5/13中午接到和平有病患確診,
而且不是在院內得到的,是從外面進來的,
就知道這一定是有不明原因的社區感染。
5/13到現在17天,感覺好像參加一次世界大戰,
所以要感謝很多人。
十幾天當中防疫專責醫院床位增加到1300,
專責旅館增加到1800,還有一堆人員要訓練要招募,
坦白講要謝謝很多人,
醫學中心院長說話算話,病房有如期開出來,
感謝整建過程中,擋在第一線的仁愛、和平。
仁愛的爆料那是事實,
因為大醫院還在整備,病人還是要有地方收,
不是加護病房也是用呼吸器。
感謝很多人啦。
目前為止疫情一個程度有控制下來,
這是一個相當困難的工作。
不過這個疫情還沒有結束,現在只是控制住,
要想說下一步要怎麼辦。
過去兩個多禮拜,要感謝很多人的努力,
只能這樣講。謝謝。
片尾感謝
========
(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