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0729 CECC指揮中心記者會摘要

作者: jerejesse (淡嵐)   2020-07-29 21:36:38
聲明:非逐字稿
政府單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直播連結:https://youtu.be/uXVITBL-xo4
出席名單:
第一排由左到右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周志浩 疫情監測組組長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張上淳 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陳時中 指揮官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陳宗彥 副指揮官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莊人祥 發言人
第二排
國衛院感染症及疫苗研究所 廖經倫 所長
一、本週新增案例數
昨天五個境外移入,前天四位境外移入,今天沒有境外移入和本土案例。
總共四六七案例,解隔離四四一人,十九人住院隔離中。
這兩天泰籍移工回到泰國驗出陽性的事情,經過了解也是非常弱的陽性。
泰國方有在連絡希望他能做第二次採檢來確認情況,但機會不大。(QA時改為初步同意)
之所以希望再次採檢,是因為我們對189人PCR檢驗都是陰性,抗體檢驗也全都是陰性。
換句話說在這兩間公司中傳播的可能性降到非常低。
另外移工出國前有到一個賣場採購、吃飯和歡送會,疫調已經掌握相關接觸者,會視情況
設定健康管理、採驗或隔離。另外也會用健保資料追蹤該地區疑似症狀案例。
二、
關於海嘯來襲這個說法,海嘯是有,來襲還不至於。
這六週以來全世界確診人數增加一倍,快要一千七百萬人確診,死亡六十八萬人。
指揮中心持續呼籲大家力行防疫新生活。生活可以放鬆一點,因為本土仍然是安全的,不
過若能防微杜漸,大家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安全社交距離,這些都是非常重要而且很基本的
事情,若能把這些做好,近期國內出現大量傳播的可能性就會降到最低。
近來境外移入增加的狀況可以說是必然的,回想三月初到四月中境外移入案例非常多,二
十天有三百多個案例,現在世界的疫情比那時嚴峻,所以大家一定要提高警覺。
邊境上短期內不會繼續放寬,會持續觀察狀況,看世界各國發展的情況再做進一步決定。
三、國際醫療
上週宣布開放國際醫療,大家擔心會有大量的人帶著病毒進來,我向大家保證絕對不會有
這樣的事情。
開放國際醫療最基本的精神在於醫療人權,考慮醫療延續性與必要性。
另外程序上,首先要由醫療機構提出申請,包含前述延續性必要性或其他特殊狀況,我們
再根據所提出的醫療計畫書與防疫計畫書進行審查。
最基本的規格,進來要附上PCR檢驗陰性證明,進來就會採檢,十四天後還會再採,確認
都是陰性後才會進入醫院開始治療。
只有在生命有受到威脅等特殊情況下可以提前進入醫院,在有感染控制的情況在隔離病房
進行治療。
從公布到現在總共收到七例申請案件,三例腫瘤、兩個肺癌肝癌,像這類緊急重大疾病,
現在正在審核中。
四、治療性抗體研究
國衛院、國防醫學院預醫所合作研究的治療性抗體有些進展。
(廖經倫)
簡史:利用過去抗SARS抗體庫為基礎挑選可辨識新冠病毒(SARS-Cov-2)的抗體開發。
倉鼠攻毒試驗結果,使用此抗體治療的倉鼠體重及活動力正常,且感染肺部之病毒量大量
下降,對比之下,沒有使用的倉鼠體內病毒量持續上升。顯示有治療效果。
世界上目前有兩間公司研究治療性抗體獲得人體臨床試驗許可
Regeneron公司:臨床三期
Eli Lily公司:臨床二期
全球已發表動物攻毒試驗證實效果的另外有四種。
國衛院使用的是最近剛發表的,美國何大一院士使用的倉鼠試驗模型。
作用原理:
病毒上的棘蛋白S1S2像是鑰匙會打開細胞上的ACE2管道,病毒因此可以進入宿主細胞。
常見做法是阻斷S1S2與ACE2結合。
國衛院針對的是S2,會阻斷病毒表面S2和宿主細胞融合後形成的病毒通道,從而有效抑制
病毒入侵細胞。
目前的報告顯示病毒突變主要都是在S1區域,S2突變率非常低。
治療性抗體的實驗設計:
在倉鼠感染病毒後才給予抗體治療。(預防性抗體是在感染病毒前施打)
實驗結果:
倉鼠體重在感染第六天體重下降到最低,若給予抗體則體重和健康的倉鼠一樣持續上升,
並且可以有效抑制感染性病毒在肺部增生。
目前狀況:
利用遺傳工程技術建構出擬人化單株抗體,方便未來大量生產。
也已經驗證擬人化抗體與原來的抗體有相同結合力。
特點:
可專一辨認SARS-Cov-2棘蛋白不容易突變的S2區域,不受病毒常態性突變影響。適合用來
治療重症或預防性投藥。
具有與病毒高度結合能力與極強抑制病毒感染能力。
除了單獨使用外,也可以搭配其他能辨識RBD的抗體,採混合治療提升整體治療效果,亦可
避免產生抗藥性。
國衛院與國防預醫所完成抗體製備及動物攻毒驗證,後續將持續徵求具有抗體研發生產製
造相關經驗的廠商,進行技術轉移,協助產程開發及臨床試驗。
小結:
這樣的研究方向對於未來新冠肺炎治療應該有幫助,目前在實驗室與動物實驗中有初步成
效,學理也相當可信,但後續仍需進行人體臨床試驗、製程開發,需要一定時間。不過仍
是一個好的可能性。
五、檢驗政策
台灣與國外檢驗的不同之處在于,國外很多國家強調他的檢驗,我們強調的是檢疫,
「隔離重於檢驗」。
之所以採用這樣的策略,
第一個檢驗的準確度,目前都是相信PCR的檢驗為主,因為他還是最準確的。
第二,檢驗的時機點很重要,並非任何時間驗都驗得出來,發病前兩天和之後九天驗出準
確度相對提高,其他時間往前推可能還在潛伏期驗不出來。
基於這樣的理由才會採用檢疫十四天,
如果感染者有症狀,在十四天內應該會發病,這時我們來驗就會比較精準。
如果感染者沒有症狀,在十四天內不會發病,但十四天後縱使是無症狀感染者身上的病毒
量也低到不會傳染給其他人,這點有科學上的證據。
基於檢驗的準確度與時機的決策,決定了我們防疫政策的成敗。
我們採用十四天這樣比較長的時間觀察,一方面增加準確度,一方面也確實的把病人與社
區隔離開來避免造成傳播。
有些新聞評論有些地方積極採檢,驗到進醫院沒驗到回到社區,但問題在于這些回到社區
的人雖然是陰性卻不能排除受到感染,反而造成社區感染風險提高。
我們承認檢疫十四天社會成本相當的高,但在世界新冠肺炎大流行的現在,我認為我們應
該要採取比較安全、比較完整的隔離檢疫措施,才能保護台灣安全。
或許未來科學更進步對病毒了解更多,或著世界疫情再減緩,我們可以更改這樣的策略,
這些都有討論空間,但目前這幾週世界疫情發展的情況以及我們對於疾病的瞭解,我們認
為隔離檢疫十四天這樣的政策才能確保台灣安全。
報告完畢
QA
三立:泰籍移工檢測是弱陽性,是否有掌握閾值?跟之前日籍女學生相比?
是否掌握歡送會到底多久?多少人參加?場所在哪?是否匡列這些接觸對象?
越南最近連續爆出本土個案,是否會把越南從低風險改為中低風險?
陳時中:
越南雖然近來爆發一些個案,但在世界各國來比他仍然是相當相當的低風險。
沒有問到泰籍個案CT值多少,不過初步了解他願意再重驗一次,這對於我們要了解疫情是
有幫助的。
歡送會具體時長不清楚,但幾小時總是要的。目前匡列十幾位採檢對象。
問:希望泰國那邊二次採檢的原因是什麼?泰國方面的檢驗方式是什麼?有可能是偽陽性
嗎?
確診泰籍移工的女友有沒有症狀?是在同一家公司上班嗎?
莊人祥:
檢測方式是核酸檢測PCR。並未獲知他的女友是否確診,還要再詢問。
今天有跟該個案聯繫,更新一些資訊。
他與他女友平日活動範圍以工廠附近為主,外出都會配戴口罩。他在二十一號回泰國,當
天下午開始出現腹瀉症狀,因為二十五號開始發燒所以被採檢。
會對七月18,19,20他的行蹤進行疫調匡列接觸者,有必要會居家隔離。
工商時報:今天沒有聽到短期商務國家名單與陸配子女回台鬆綁的部分,剛提到目前不會
繼續鬆綁邊境,是否代表兩個月內短期商務國家名單不會增加?
請指揮官分析亞洲週邊國家疫情狀況。
陳時中:
剛剛講的短期沒有這麼長到一兩個月,每天都會做監測,每個禮拜都會更新。只是說不會
在這兩天有所變動,需要一點時間觀察。
比起說亞洲的狀況,美洲的狀況比較不好。
周志浩:
亞洲的情形,印度的確診數增加非常快,印尼與菲律賓也持續上升中。
香港從七月五號到現在已經增加超過一千三百個。澳洲也在持續上升。
上週已經將這幾個國家排除到中低風險國家之外。
越南近三日雖然有一些本土病例,但已經開始採取相對措施,整體病例數相對其他地方還
是比較低。
中國的部分,新疆與遼寧疫情還是在上升。
日本的病例還在上升,除了東京大阪之外首都圈病例數還在增加。韓國相對平穩一些。
所以說周遭國家的情勢還是相當嚴峻。
昨天的定期會議結果,短期商務國家名單沒有改變。
問:八月一號開放國際醫療,有人擔心醫療量能不足。為什麼要選在疫情依然在高峰的這
個時間點開放呢?
陳時中:
剛剛已經說明過,出現防疫破口的可能性在現行政策下非常非常低。要有PCR檢驗陰性報
告入境採檢陰性檢疫十四天再次採檢陰性才會到醫院進行醫療,相關的嚴謹度是夠的。
因為是由醫療機構提出申請,所以不會有醫療量能的問題,他有足夠的量能才會提出申請
。提出來後也要由我們審查他的相關性。目前有七件申請案,都在審查中。
問:想問泰籍移工的足跡,除了剛剛提到的聯絡,是否有其他比如手機定位等掌握足跡,
有沒有更新的足跡資料可以提供?面對泰籍移工回國確診的狀況,指揮中心是否擔心國內
像新加坡爆發集體感染的狀況?是否會做超前部署?
陳時中:
所有的部署都已經超前了嘛。
新加坡的狀況和我們有個不一樣的地方,我們的移工都是小規模的,相當於分艙分流,新
加坡是一個非常大規模的住宿場合,很多公司都住在同一個地方。
台灣因為都是小規模一個單位一個單位,不會像新加坡那樣引發大規模移工群聚。
以這次為例,有一群移工住在一起,總數也就十八人,現在都已經在集中檢疫所一人一間
的隔離。
因為台灣和新加坡政策、結構的不同,情況就會不一樣。
莊人祥:
早上有問到泰籍移工寫在健康聲明卡上留在台灣的手機號碼,至於泰國手機的號碼,有請
駐台辦事處提供。有想很多辦法來做,會先以今天跟個案問到的做背景,之後若有拿到手
機號碼再做比對。
目前主要跟個案詢問的是發病前兩三天的活動,想釐清有沒有需要隔離的接觸者。
需要用手機的部分是如果之後他確診,要調比較久之前的活動會用到。
民視:歡送會有多少人參加?未採檢有多少人?之前說要比對健保在桃園就醫紀錄,進度
如何?有新加坡移工群聚案例在前,我們會對國內這麼多移工做什麼樣管理?
莊人祥:
歡送會有十幾人包括同公司與其他公司泰籍移工,會再去了解具體有哪些人,若有其他公
司的泰籍移工也會採檢隔離。
昨天有跟勞動部拿到桃園地區所有泰籍移工的資料,正在跟健保資料比對。目前先看同公
司十八名今年有就醫紀錄的,再看六七月桃園地區有就診有呼吸道、腹瀉等相關症狀的部
分,找出來四十三位。
這兩天會請桃園市衛生局協助,找這四十三位來採檢及血清抗體調查,來確認當地是否有
風險存在。
陳時中:
所有移工要進來都要隔離檢疫十四天,所以進來都相對安全。
另外有一些黑數,留在台灣的時間相對較長,我們透過勞動部和一些相關NGO協助他們去
看病。他們因為沒有正當的身分沒辦法看病變成防疫破口,我們請這些平常就有在幫他們
忙的NGO他們信任度比較高,可以協助他們就醫。
信傳媒:中研院發現扁豆萃取蛋白能有效阻斷病毒入侵,張教授怎麼看防疫上的使用?
張上淳:
國內外大家都在找治療藥物,這是我們研發單位當中找到的其中一個部分。
TVBS:是否會對最近進來的確診病患進行病毒株檢驗?
張上淳:
當我們收到新的個案,除了做PCR檢驗也都會做病毒培養,若有培養出來後續就會進行定
序分析。
信傳媒:外籍人士來台就醫可以去那些醫療院所就醫?有沒有其他因應措施?
陳時中:
這是由醫院提出來的,就必要性延續性提出醫療計畫書,也要有防疫計畫書,也要有保險
。進來要有PCR陰性報告,進來要先採檢十四天後要再檢驗一次,層層把關。
問:目前有GR型病毒株嗎?
張上淳:
還沒看到最近的資料,所以我還不清楚最近的病毒株是什麼類型的。
培養出來要做定序還需要一些時間,到時候再跟大家報告。
記者會結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