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0519 CECC指揮中心記者會摘要

作者: Zeel (我本將心照明月)   2020-05-19 13:55:35
政府單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直播連結:
出席名單: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午安,謝謝大家今天依然與酷企鵝一同關心國人健康。(以下省略)
一、本日新增案例數
敦睦:0
境外:0
本土:0
確診數:440
解隔離人數:401
社區平穩,仍請力行防疫新生活。本日上午有拜訪藥業公司了解疫苗進展,希望保持
高度合作。
產能產線有相當準備,疫苗上市還有一段路走。目前陸續開始臨床,對於疫苗有一線
曙光,防疫新生活在疫苗出現前都要穩定施行。
QA
民視:上午提到世界看到也需要臺灣,這句話的涵義?北市府的酒店復業要件不含社
   交距離,中心看法?
答:上午表示,三年多前表示不只需要WHO,WHO也需要臺灣。這次世界都有看到
  臺灣防疫模式和成就,很多國家現在都希望分享臺灣模式的經驗。像是昨天美國衛
  生部長提出希望世界能和臺灣分享這個成果,不應該忽略臺灣的健康權益。
  北市我看了一下方向,方向是對的,在能夠管理的前提下做開放,我祝他們成功。
工商:台鐵車站大廳引發民眾聚集抗議的活動,會不會有防疫上的影響?未來會如何建議
   台鐵開放大廳?婚宴會館和安心餐廳有規劃試辦的場所和時程嗎?
答:開放的步驟和方向都會有不同的見解,我認為這時候非必要的群聚要避免。不能避免
  就戴口罩。
  婚宴我想大型宴會場所都已經有所準備,會順利進行。這樣的情況順利進行也許我們
  會更開放一些。但開放都是一步一步來。
  探病部分開放後沒有提到其他反應,有其他反應再研究。
信傳媒:部長日前提到保費調漲,前署長表示認同,但認為有可能引發世代衝突,有漲保
    費以外的選項嗎?未來會減少記者會次數或調降中心層級嗎?
答:國際仍然緊繃,目前沒有考慮降級。
  長照不贊成保險制就是因為世代負擔的考量,認為再加重年輕人負擔不太適合。
  健保部分,認為沒有這樣的必要,維持社會保險即可。健保困境不分黨派,大家對於
  社會保險如何在既有的,或是先前設計的概念下進行改革,大家都會支持,也會一起
  提供意見。
三立:勞工紓困貸款案件數多,預估下周一將有額度不足,會再增加額度嗎?
答:會把預算找足,有確實需要申請通過一定會發。
中視:川普服用奎寧和鋅片預防COVID-19,這兩者真的能預防嗎?有其他問題嗎?
   對於吉列開發疫苗進度的了解?口罩解禁時程?
答:有關預防用藥部分,美國還有其他國家都有一些設想方式,這部分要有臨床試驗公佈
  後才能知道。
  疫苗部分,先前跟大家說明過,目前有百種以上的開發中疫苗,也有十種以上進到臨
  床。該藥廠公佈初期臨床試驗看起來效果不錯,希望能有好結果。
  口罩庫存目前是滿水位,正在積極尋求倉儲空間。未來走向開放是一定的,只是時程
  上有一定步驟。方向就是定額徵收,戰備庫存滿載,有力量可以援外。
  定額徵收或及早外銷內銷通路等等,經濟部正在與口罩國家隊廠商商談定額比例。外
  銷很快就會啟動。
  未來國家仍有責任將防疫物資適當儲存,國產國用。
東森:新北自製審核手冊,但昨天數據顯示新北不是核定比率最高的地區,中心認為手冊
   有必要嗎?
答:昨天說過該手冊就是公文合輯,地方覺得有必要合訂成一本也不會反對。相關數據會
  定期公佈,互相砥礪。
TVBS:關島預計七月旅遊解封,將台灣納入免簽,中心有掌握當地狀況嗎?
   免簽實施後回來還要隔離嗎?
答:臺灣現在相對安全,但對方放鬆我們是因為我們安全,如果對方仍有疫情,境管不
  變。
問:WHA未邀請我方參與,然後撥放中國領導人的致詞影片,請問對影片內容看法?
  目前有14國支持臺灣參與實體會議,本次有可能用台灣名義參與嗎?名稱會是底線
  嗎?
  口罩會配發到一天一片嗎?
  武漢目前重新檢驗中,是否表示有再爆發的可能?會針對中國地區重新檢視疫情發
  展狀況嗎?
答:武漢狀況請莊人祥跟我們分享一下。
  WHO和中國領導人在世界上被檢驗,相互取暖也是免不了的。各國也提案要徹查,雙
  方互相支持一下也是應該的。
  名稱會堅持國際上有使用的名稱,思考哪一方面最不被矮化。
  有關武漢疫情,雖然0123左右有很大的疫情,但他們用封城處理,最後公佈五六萬確
  診。但確診數還需要研究核實。
  如果真的只有五六萬人感染,以COVID-19的RO2.2來看,目前該地區應該還沒有達到群
  體免疫的門檻。是有可能因為部分個案未被發現,所以解封後引發第二波感染,這也
  是各國要開放邊境和解封時的考量因素。
  部長:相信實際數據比公佈數據大很多。但經過強力封鎖後,相信有一定效果,不過
     開放同時會不會對社會帶來傷害,目前看來是有零星的擔心跡象,但只有這些
     跡象的話,是不用太過擔憂,畢竟沒有大規模擴散。
     但如果有再次的隱匿,那我們就不敢說。
醒報:目前隔離中的患者情況?最長隔離多久?治療狀況?
答:目前還有一例使用呼吸器,先前有脫呼吸器和解隔離,但後續出現中風現象,目前正
  在脫呼吸器過程中,其他就是在等三採陰。
壹電視:法國有小男孩確診,初期症狀類似猩紅熱,有本土類似個案嗎?兩症差異?臺灣
    本土猩紅熱的觀察?商務人士檢疫放寬的規劃期程?
答:先前是說小孩症狀多屬輕症,但目前有發現學齡前孩童感染後有類似川崎氏症現象。
  這些症狀因為國內小孩個案極少,沒發現類似狀況。最新報導的情況在本土當然也沒
  看到過。
今周刊:韓國媒體報導,韓國官方看法認定復陽者沒有傳染能力,我們的政策會有所調整
    嗎?目前四例復陽個案隔離中嗎?如果解隔離了,有比先前感染時短嗎?
答:復陽者三採陰就出院了,通常都比較快解隔離。
  有幾個個案包括#440也是國外二採陰後回國確診,後來也是住院後很快就三採陰。磐
  石也有一些個案是隔離前被檢出,也是進到醫院後很快就三採陰出院。整體而言就是
  後期這種二陰一陽應該不太有傳染機會,只是保持高度警覺。
  那幾個復陽者接觸的家人也都是陰性,無症狀,有些證據顯示出院後復陽者確實沒傳
  染給其他人。
  這些都是一些相對好的訊息,有更多統計證據才能訂定相關政策。
追問:商務人士入境?
答:快定案了。
問:剛剛張P說到的中風患者,年紀和慢性病病史?國外研究說病毒會造成中風或誤判
  中風?
答:患者70多歲,目前知道的患者有兩例發生中風現象。國外報告顯示有些個案會發生
  凝血異常,這會增加中風的機會。本土個案可能和這個高凝血狀況相關。
補問:WHA有提到要追溯病毒來源,這件事情重要嗎?還有口罩。張P提到血栓,有針對
   心血管慢性疾病患者追蹤目前的血管傷害程度嗎?
答:目前來講,來源追查對於未來疫情幫助不大,對這次的疫情。就像我們有些無頭個案
  過了一段時間後追來源就不重要了。
  但是covid-19如何來,傳染路徑等等,對於未來的控制模式會有幫助。但目前不是最
  重要的事情。
  本土個案年輕人居多,中高齡患者以高血壓糖尿病為多,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多。出院
  回診未聽說相關狀況。
中央社:剛剛說非必要群聚盡量避免,無法避免要戴口罩。過去移工會用北車大廳辦開齋
    節,中心對於大廳的開放態度為何?
答:那是火車站管理權責,我們只建議疫情方面,管理方面請車站相關單位研究。
問:周刊說有三個需要觀察的疫情觀察點,中心看法?
答:這個放假潮國內疏運洗牌經過兩波,社群應該是安全的。
  漁船規劃都做了,有相關規範。
  邊境部分不會通案開放,會針對重要經貿開放。開放配套共識幾乎完整了,之後公
  告。
  漁船部分,農委會會補助每人每房每天一千元,再加上交通部的千元,船東分擔已
  經較輕。有去中南部溝通取得支持,五月底六月初開始大家一起努力配合。
本日結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