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要隔離的只是病毒 愛與關懷伴她度過檢疫期

作者: B0858B   2020-04-04 11:56:14
完整標題:要隔離的只是病毒 愛與關懷伴她度過檢疫期
發稿單位:中央社
發稿時間:2020年4月4日11:19
撰稿者:管瑞平;李明宗
原文連結: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004040032.aspx
「恭喜出關」,居家檢疫最終日,里幹事熱情道別;從至親好友到素昧平生防疫人員,都
給中國返台的劉詩嫈溫暖力量,陪她度過14天,讓她深信「該隔離的是病毒,非愛與關懷
」。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理學博士、專長為公共衛生的副總統陳建仁曾在社群網站臉書(
Facebook)撰文談隔離防疫重要性,用數學算出如果沒隔離,一名感染者傳3人,傳到第
10次,就有達近6萬人被感染,大家要感謝所有遵守居家隔離、檢疫與自主健康管理規定
的「無名英雄們」犧牲小我,讓全民更平安。
作為無名英雄之一的劉詩嫈去年10月為工作長駐福建,但隨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
,COVID-19)疫情爆發,工作的機構今年1月中旬已開始控管訪客,過幾天全面封閉管理
,情勢似乎越來越緊張,原本打算農曆春節前回台灣,又怕移動過程增加感染機率,臨時
取消機票,最後延到2月19日返台。
下了飛機一入境,就面臨14天居家檢疫,早已做好心理準備的劉詩嫈說,「防疫政策很合
理,畢竟自己從疫區返台,檢疫過後,自己安心、家人和周遭朋友也安心」。
為順利完成居家檢疫,家人全力支援,姑姑暫住親戚家,讓出整層公寓,供劉詩嫈作為專
屬檢疫住所,父母也事先儲備妥當糧食,「冰箱都塞滿了,還有泡麵、零食,絕對不會餓
肚子」。不過,14天中仍有心理煎熬;她說,最擔心「自己有沒有被感染」,曾緊張得頻
頻量體溫,甚至不禁自我懷疑一直以來的過敏體質是否代表「出現症狀」,這時除提高警
覺,也一直告訴自己別胡思亂想。
劉詩嫈維持正常作息,早晨7時起床,晚上11時前就寢,空閒時追朋友推薦的好片、影集
,也看完過去一直沒時間看的書,不忘做些伸展運動,或在室內來回走路,每天至少2000
步。「就像跑滾輪的小老鼠」,劉詩嫈笑說,與其擔心是否被感染,不如主動增加抵抗力

另外,劉詩嫈每天早、晚都會接到里幹事視訊,關心有沒有東西吃?身體狀況如何?要不
要幫忙收垃圾?她心想,「連垃圾都能處理,也太貼心」。
里幹事每天噓寒問暖,兩人會聊聊彼此工作、生活,劉詩嫈也推薦這段時間追的好劇給里
幹事,「里幹事姐姐是我這14天最好的朋友」。
就這樣安然度過14天,出關當天,里幹事向劉詩嫈道賀,兩人似乎都如釋重負。
防疫期間出現不少違規者「趴趴走」挨罰案例,劉詩嫈說,她是居家檢疫過來人,相對幸
運能有安心自在檢疫住所,但除滿足被隔離、檢疫者基本民生必需供應,親友、鄰居不妨
多點關心,「居家檢疫者最在意與害怕的是來自外界異樣的眼光」。
她說,這次經驗真切感受到「擔心被歧視」的心情,出關後常對親友說,不要用異樣眼光
看待受檢疫者,關心、關懷是較好方式,像主動詢問有需要幫忙準備什麼?在零接觸前提
下,盡量提供協助,就能減少有人以任何藉口或理由擅自外出。
對居家隔離或檢疫者,政府或民間單位提供防疫關懷包、心理諮詢專線,相信都讓當事人
暖胃也暖心;劉詩嫈說,「我們要隔離的是病毒,並非隔離愛與關懷」,這才是疫情中的
重要學習。
「在最艱困的時刻,永遠不要放棄希望」是劉詩嫈座右銘,或許天性豁達,也可能從事社
工工作,接觸過不少辛苦人生,她總告訴自己要樂觀、正向看待生命一切事物;面對疫情
挑戰,感謝政府及所有防疫人員,有這些溫暖力量,才能安心待在台灣。
劉詩嫈仍保留著里幹事通訊方式,想到里幹事現在要照顧的人可能更多了,她說,結束訪
談後要留言給里幹事,「這次換我幫她加油打氣一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