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 【5/13博物館日-臺博秘密事件】

作者: chenxinjun (Adonis)   2017-05-10 17:20:19
2017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為Museums and contested histories: Saying the
unspeakable in museums,國立臺灣博物館為臺灣首座自然史博物館,響應國際博物館日
,邀請專家與民眾進行對話交流,共同瞭解、反思及討論博物館在場域、典藏品及展示教
育的爭議,使國人更能了解文化歷史在不同時空背景中的核心價值。
臺博秘密事件Ⅰ─原民展示的爭議歷史
事件中心:展示原民族群
國立臺灣博物館以自然史的收藏為主,目前典藏有四萬餘件之人類學藏品,其中近20%為
原住民相關的典藏,為國內典藏本土文物的重鎮之一。近年來,博物館為推廣文化多樣性
,積極與原民社群合作,舉辦如彩虹與蜻蜓特展、榮耀祖紋─排灣來義手紋特展、
kulumah in回家了!—臺博館海端鄉布農族百年文物返鄉特展等等,藉由一次次的展覽,
拉進了博物館和原民社群之間的距離。
爭議點:
臺灣是一個族群複雜且文化多元的島嶼,而博物館作為文化保存、研究及教育機構,應積
極典藏臺灣的文化多樣性,但在展示的過程中,博物館該如何扮演這個重要「他者」呢?
又展覽的詮釋,是由博物館的專業人員審定,還是原民的族人呢?
與談人:
李子寧/國立臺灣博物館研究組
浦忠成/國立東華大學原民族學院
臺博秘密事件Ⅱ─典藏品的爭議歷史
事件中心:柯象─臺灣現存最早之木乃伊
柯象,生前是乩童,卒於1878年成為「肉身佛」,受後人供奉於土庫蘆竹後庄玄天上帝廟
中,1912年因土庫抗日事件成為重要證物,被送至當時的「警察官及司獄官練習所」,後
於1993年移交給國立臺灣博物館,目前借展於雲林縣北極殿中。
爭議點:
臺博館藏「柯象」為全台少見的木乃伊,柯象為晚清時人,祂的身分多元且複雜,於雲林
大埤鄉在民俗信仰中稱為「帝爺公」,受信徒們瞻仰膜拜,後於日治時期土庫事件中成為
「證物」,存放於警察學校,在國民政府時期,該證物撥遷至臺博館成為文物典藏品,並
於2012年對外公開展示。當藏品文物返鄉思潮日興,柯象/帝爺公的多重身分該何去何從

與談人:
范燕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
吳茂松/北極殿主任委員
臺博秘密事件Ⅲ─博物館場域的爭議歷史
事件中心:臺灣總督府專賣局臺北南門工場
日本時代臺灣總督府於1899年將樟腦納入專賣事業,並於同年創建臺灣總督府專賣局臺北
南門工場(現址為臺博館南門園區),是日本時代臺灣唯一的公營樟腦加工廠,天然樟腦的
用途多元帶來的鉅大利益,讓日本政府在臺灣積極的進行樟樹的砍伐及人工造林。
爭議點:
經濟開發與環境保存是否是對立的兩端,從清代臺灣以來,砍伐樟木製成樟腦,逐步形成
臺灣地區重要的經濟產業,而在日治時期更是引進機具及技術,更有效率的使用林業資源
,然而,當初砍伐的山林曾是臺灣中海拔重要的森林環境,如果歷史倒轉,我們是否有機
會可以有一次不一樣的決定?
與談人:
戴寶村/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
張岱/林務局森林企劃組組長
公民想想:博物館,在你的心目中是一個怎樣的地方呢?
相信很多人都有參觀博物館的經驗?當你滿心欣喜地來到博物館後,是否是符合您的期待
呢? 在「公民想想」的時間中,我們邀請每一位參與者,說出你對博物館的各種想法,
博物館需要你的聲音,讓我們找到更多元的、更豐富的想法,請你帶著你的創意,博物館
已經準備好了跟你一起討論,博物館的未來可能性。
參考議題:
你覺得博物館中可以使用自拍神器嗎?
參觀博物館是以穿「拖鞋」嗎?
你覺得博物館中可以進行Cosplay的拍照攝影嗎?
活動時間:2017/5/13(六)
活動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本館 (台北市襄陽路2號)
活動費用:活動免費
活動報名:網路報名80名,現場開放30名(請網路報名者,於活動開始前進行報到,如逾
時未到,將開放現場報名)
活動流程:
https://event.culture.tw/NTM/portal/Registration/C0103MAction?actId=70029
※為響應國際博物館日,5月13及14日臺博館本館、土銀及南門園區,三館均免票參觀,
歡迎闔家蒞臨參觀。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