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美國巴爾的摩社區藝術經驗分享

作者: OscarJeff (藝術與城市)   2016-02-20 01:00:52
「天啊!我在幹嘛?」美國巴爾的摩社區藝術經驗分享
時間/
2016/02/20(六) 19:30-21:30
地點/
江山藝改所 (新竹市江山街13號至15號間小巷內/近城隍廟)
講者/
謝項如(美國馬里蘭藝術學院社區藝術碩士)
參加方式/
免費參加
交通方式/
●大眾運輸
火車站出口出來,沿著左前方林森路直走約100公尺,於左手邊「台灣銀行」前搭乘大遠
百免費接駁車,在第三個停靠站(中山路北門街口)下車,往前直走約50公尺右轉仁德街(
地標為貢茶),直走約50公尺左轉江山街,找到13號及15號之間的防火巷,進入巷子約15
公尺右手邊即為本所正門。
●步行
火車站出口出來,沿著左前方林森路直走,看到右手邊的「南門醫院」後右轉復興路並直
走東門街,看到城隍廟前廣場往正前方找到仁德街(地標為貢茶),進入仁德街直走約50公
尺左轉江山街,找到13號及15號之間的防火巷,進入巷子約15公尺右手邊即為本所正門。
(約15分鐘)
●地圖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418695844895096&set=a.418695798228434.1
073741838.401184409979573&type=3&theater
///////////////////////////////////////////////////////////////
關於講座/
講者謝項如於大學期間主修藝術教育而深受啟發,此後不斷探尋藝術的社會影響力。自
2013~2015年間於美國巴爾的摩攻讀社區藝術碩士,在全新的文化與社會環境中展開社區
計畫,透過群體間平等對話與互動,使社區的力量自根而起。社區藝術不是「介入社區」
;而是「生於社區」,所有藝術行動都立足於社群成員的需求與意願,與成員共同企劃與
決策。一切行動以社群成員為主體,社區藝術工作者只是輔助,順著社區脈絡和社群成員
一起找到他們原生能量,立基於此創造新的力量。
「天啊!我在幹嘛?」”What am I doing?”是講者在美國就學期間班上同學們常講的一
句話,其中總夾雜著失落和不斷自省。社區內的人、事、物變化多端,計畫與實際執行間
的落差屢屢挑戰社區藝術家的應變能力與抗壓性。本次講座將分享謝項如在美國的社區與
學術經驗,社區藝術如何產生?藝術或藝術教育如何成為社區經營的利器?
///////////////////////////////////////////////////////////////
關於講者/
● 謝項如
2015年畢業於美國馬里蘭藝術學院社區藝術研究所 (Maryland Institute College of
Art, MFA in Community Arts), 現為兒童藝術教育工作者。
活動頁面: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694429280833115/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