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刻印石

作者: hmml (hmml)   2014-08-03 11:06:44
  屬玉篇的延伸,加上寶石中的血石和雞血石很容易因字面混淆,有名冠雞
血石,裡面描述的卻是血石。其中對石質的描述,也很適合做為物件的簡介內
容。
印石
說明:
刻印用的材料。鑑賞印石應把握四個度:
 1.通透度:能透光的稱為凍石,不能透光的稱為粗石,名貴的印石都是能透光的凍
  石,大多如油凍、肉凍、水凍、晶凍之狀,石章的通透度應越透越好!
 2.純淨度:石越純淨,品質越高。
 3.色彩鮮豔度:無論紅、黃、藍、白、綠,石色要鮮、豔、正為上。
 4.塊度:質量同等的名貴印石重量越重,體積越大,其價值就越高。形狀當以方章
  為佳,有裂之石跌身價。
福建壽山石、浙江青田石、浙江昌化雞血石、內蒙古巴林石並稱四大國石。
而雞血石、田黃石、芙蓉石又稱印石三寶。
*有些石材並非一地獨有,主要係以名氣最盛來歸類,如:雞血、田黃。
-=-=-=-=-=-=-=-=-=-=-=-=-=-=-=-=-=-=-=-=-=-=-=-=-=-=-=-=-=-=-=-=-=-=-=-=-=-=-=
-=-=-=-=-=-=-=-=-=-=-=-=-=-=-=-=-=-=-=-=-=-=-=-=-=-=-=-=-=-=-=-=-=-=-=-=-=-=-=
壽山石:
顏色豔麗,品種眾多,尤以田黃最為珍貴,被譽為「石中之王」。
壽山位於福建福州北郊的壽山村,礦石成份主要是葉臘石、地開石、高嶺石等,特殊
的生成條件使壽山石具晶瑩滋潤的麗質與五彩斑斕的色彩,以田黃石、芙蓉石、荔枝
凍等為代表。質純者色白,微含其他成份者五彩。微透明至半透明,極少數透明。呈
珍珠光澤、凝脂光澤、玻璃光澤,絕大部分有滑膩感。種類大約有160餘種。
田坑石簡稱「田石」,產於壽山溪旁水田古砂層中,外形殊異,多有紅皮,紅筋成格
,肌理蘿蔔紋。質地脂潤,溫柔可愛。靠深挖田土收集而來,其中以黃色最為珍貴。
水坑石產於壽山鄉東南3公里處的坑頭佔山麓,因礦脈很陡,長期受地下水浸漬,易生
成晶凍類珍品,有坑頭洞、水晶洞等著名礦洞,順其延伸至溪澗,故多透明狀,光澤
好,質細膩,系壽山石之最佳者。
山坑石產壽山、月洋兩鄉。礦布10多平方公里,產品極多,質地差異較大,變化也複
雜。
 田黃石(Field-yellow stone):
簡稱「田黃」,因產於福州市壽山鄉「壽山溪」兩旁之水稻田底下、呈黃色而得名,
為壽山石中最優良的品種之一。它有廣義的和狹義的之分:廣義的田黃石指「田坑石
」,狹義的田黃石指田坑石中之發黃色者。
石材呈黃、白、紅、黑色,其中以黃色為最常見。具有珍珠光澤、玻璃光澤、油脂光
澤,微透明至半透明,少數透明。質地緻密、細膩、溫潤、光潔。尤為引人注目的是
其肌裡隱藥可見蘿蔔紋狀細紋,顏色外濃而向內逐漸變淡,表面時而裹有黃色或灰黑
色石皮,間有紅色格紋。為田黃石所獨有的外觀特徵,素有「無紋不成田」、「無皮
不成田」、「無格不成田」之稱。誠然,從石質來說,仍以純淨為貴。
它有「福」(福建)、「壽」(壽山)、「田」(財富)、「黃」(皇帝專用色)之
寓意,具備細、潔、潤、膩、溫、凝印石之六德,故稱之為「帝石」
田黃凍石:田黃石中最上品,全石通體明透,似凝固的蜂蜜,潤澤無比。
 銀裹金:銀裹金田黃似去了殼的新鮮雞蛋,外表生著一層淺色白皮,光澤明亮,甚
 為名貴。
 白田石:田坑石中色白者,名「白田」,多產自上、中阪。白田石色非純白,多略
 呈淡黃或蛋青色,似豐脂玉,蘿蔔紋明顯,有紅筋,格紋如血縷,以質靈、紋細、
 格少者為最佳。
 金裹銀:田黃石中上品,似羊脂油塊,外表色著一層鮮嫩黃皮,皮與肉形成鮮明的
 色彩反差。
 橘皮紅田:主要產於上阪和中阪。橘皮紅田如其名色如橘皮,鮮豔通明,稱「橘皮
 紅田」。但也有人認為橘皮紅,並非正紅,應屬田黃中的最上品,真正的紅田應色
 如丹棗,均極為罕見。
 雞油黃:出產於上阪區和中阪區的交界處,質細密堅實,濕潤凝膩,石之表面色有
 一層似雞油的皮。
 橘皮黃:刻石出產於中阪區,色澤豔麗,黃中略帶微紅,質地純正。
 黑皮田:亦名「烏鴉皮」,色澤多為桂花色,外皮如漆似炭,利用此石雕刻作品,
 外表黑皮和裡面的黃色,反差尤為強烈。
 溪管田:溪管田是指意外散落於壽山溪中,或農耕露出的石頭,被順手丟入溪中的
 田石,主要積存於中阪溪的中管屋附近而得名,又稱為溪中凍。這種田坑石因久蘊
 溪水中,石質相當靈透瑩澈,色澤略淡,皮層極薄或無蘿蔔絲紋。
 硬田石:凡質地粗劣、溫潤不足、不通靈、多雜質的田石,統稱為硬田石,是田黃
 石的下品。
 芙蓉石:
又稱白芙蓉、白壽山。上品芙蓉石天生麗質,雍容華貴,微透明而似玉非玉,手感特
別好。前人形容其「如脂如膏如腴」、「拂之有痕」,這是形容人們對芙蓉石非常珍
惜,唯恐有所損傷,僅僅「拂之」當然不會「有痕」。與其他坑石相比,芙蓉石的主
要特徵是:凝結脂潤、細膩純淨,而且品玩最容易上「包漿」。壽山石長期在人的手
上、臉上摩挲,石與皮膚的摩擦已增加了亮度,而人體的油脂與溫度又使石質更加潤
通靈,火氣褪盡,老到成熟。這種特殊的光亮謂之「包漿」。
芙蓉石的另一特點是含砂多。名貴的芙蓉石夾在堅硬的圍岩之中,肌裡有黃色、白色
或灰色的塊狀砂團,這種砂團或砂線的分佈沒有規律,在石中穿來穿去。看起來大塊
的芙蓉石剔除砂質後,可能所剩無幾;而有些表面石質很好,雕刻到裡可能會發現有
砂線或砂團,常常使藝人感到頭疼。所以塊度大而純潔的芙蓉石章或圓雕作品十分難
得。通常含有黃砂的芙蓉石質地最好,含有青色砂的多為老性芙蓉石的結晶體。芙蓉
石中還常有粉白色的斑點,稱之「臥虎屎」。
-=-=-=-=-=-=-=-=-=-=-=-=-=-=-=-=-=-=-=-=-=-=-=-=-=-=-=-=-=-=-=-=-=-=-=-=-=-=-=
青田石:
溫潤的青色和被文人推崇的適合走刀等特色尊享「石中君子」之美譽。
產於浙江省青田縣山口鎮,故稱之為「青田石」,屬於葉蠟石中的一種。啟功先生的
一句詩文「青田印石千秋譽」,道出了青田印石的身份之高。
青田石不但有青如玉的封門青,還有各種色彩多、紋理奇的凍石,穿紅著綠,不施粉
黛,如江南小家碧玉,十分討人喜愛,這是青田石的一個顯著特點。按色彩和品名可
分為十大類100多種。
十大類分別為青色、黃色、棕色、白色、紅色、藍色、綠色、褐色、黑色、多色。品
種名稱既有歷代文人、印家所取的富有書卷氣的雅號,又有當地採石工人、雕刻藝人
隨手拈來的具有鄉土氣息的俗稱,還有一部分按石質、色彩、產地而取得叫法,名稱
五花八門、異彩紛呈。
其中有在中國石中獨一無二的「藍星、藍帶」石;有靈氣十足、石中君子之稱的「封
門青」;還有天生奇石「龍蛋石」;而在龍蛋石中的「竹葉青」更討人喜愛。
-=-=-=-=-=-=-=-=-=-=-=-=-=-=-=-=-=-=-=-=-=-=-=-=-=-=-=-=-=-=-=-=-=-=-=-=-=-=-=
雞血石:
似牡丹般嬌豔華貴,為「石中皇后」。
產於浙江省臨安市昌化鎮西50餘公里的浙西大峽谷源頭海拔1300餘米的玉岩山。昌化
石油脂光澤,微透明至半透明,極少數透明。品種很多,大部色澤沉著,性韌澀,明
顯帶有團片狀細白粉點。按色分有白凍(透明,或稱魚腦凍)、黃凍、桃花凍、牛角
凍、砂凍、藕粉凍等,均為優良品種。色純無雜者稀貴,質地纖密,韌而澀刀,少含
砂丁及雜質。
昌化凍石中有「血」者為上品「雞血石」,所謂「雞血」實是辰砂,即一種特殊的汞
礦石,呈金剛質光澤,分佈不勻,最名貴者「大紅袍方章」,其印石六面紅或四面紅
,紅色鮮豔、純淨、光澤亮度高,纖密堅韌,幾乎無「地子」。
當然大部分雞血石是有地子的。地子越靈透純淨越好。如:
 大紅袍:含「血」量大於50%~70%。極為難得,以凍地鮮紅血最佳,很稀少。
 紅帽子:上部為全紅,下部為凍石,含血量約佔三分之一左右。
 紅雲篇:「血」在「地」中常常不連續,而呈雲霧狀圖案,非常珍貴。
 玻璃地雞血:「地」通透,內外含「血」疊映生輝,價值極高。
 桃花地雞血紅:遍體豔若桃花,鮮豔奪目;
 白玉地雞血紅:質地月白如素,無雜色,血色淋漓盡致;
 劉關張雞血石:紅、白、黑三色相間,極富特色;
 
 豆青地雞血紅:地子似豌豆青色,微透明,血色鮮豔;
 荸薺糕地雞血紅:其特徵為透明度相當強,血呈紅斑,片片誘人眼目;
 牛角地雞血紅:質地烏黑純正,血豔,呈流紋,動感很強;
 藕粉地雞血紅:質地若沖泡而成的西湖藕粉,呈粉紅色,雞血醒目;
 肉膏地雞血紅:產量較多,質地有透明不透明之分,其紅色似雞血滴入石中為佳。
雞血石作為昌化石的代表,被譽為「稀世珍寶」,一是珍貴,因為它有很高的欣賞價
值和收藏價值,長久保存而不褪色;二是稀有,上等精品獨產於臨安昌化一地。
-=-=-=-=-=-=-=-=-=-=-=-=-=-=-=-=-=-=-=-=-=-=-=-=-=-=-=-=-=-=-=-=-=-=-=-=-=-=-=
巴林石:
通透靈動,色彩斑斕,為後起之秀。
產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巴林右旗大板鎮西北,瑪雅吐山北面的大小化石山一帶。巴
林石色彩斑斕,紋理奇特,質地溫潤,鐘靈毓秀,適於刀刻,宜於表達意境。早在一
千多年前就已被發現,並作為貢品進奉朝廷,被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稱為「天賜之石」
。巴林石分為巴林雞血石、巴林福田石、巴林凍石、巴林彩石、巴林圖案石等五大類
,並命名了上百個品種。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