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我不是藥神

作者: jump2j (Lockel)   2024-05-10 16:22:30
以下有雷
結論上,我認為這部電影成功抓住了商業片的精隨
他依循著成功商業片公式,舉例言之:
- 主角從貪財到慈善的心態轉換
這個操作在《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中也出現過,在很多程度上,我不是藥神和計程車
司機的劇情結構非常相似,當然,個人認為藥神表現的出色許多,至少藥神知道如何在
寫實與戲劇改編之間求取平衡,計程車司機則是放飛自我,毫無節制的亂灑狗血,導致
某些橋段完全喪失寫實感。
- 適當的簡化劇情
實際上藥商在初期所投入的研發成本非常巨大,公司成立前幾年可能都處於虧損狀態。
如果任由盜版廠商搭便車,傷害正版藥商的商業利益,那麼對正版藥商而言,最合理的
商業決策就是停止砸錢研發新藥。換句話說,專利制度保護專利權人的商業利益,具有
提高發明誘因、避免劣幣驅逐良幣的作用。但商業片的目標群眾大多懶的消化這個比較
複雜的議題,所以片商通常會減化情節,把外國藥商單純的反派化、平面化,建立正反
對立的陣營,來讓觀眾清楚知道該支持誰、該討厭誰,以更有效得挑動觀眾情緒。
- 刻意製造衝突
比如中間散夥時明明可以好好講,老實告訴大家上次差點被抓,是因為張長林事先警告
才勉強躲過一劫,要不然大家都要面臨8~15年有期徒刑等等等,把走私的風險明確的告
訴大家,我相信大多數人都能理解。但劇情為了塑造衝突,讓主角莫名奇妙的大發脾氣
,明明可以理性溝通的事情,變成用「白血病患關我屁事」這種發洩情緒的言論來製造
衝突。
- 灑狗血
比如彭浩被車撞死,結尾的群眾送行,都是很容常見的商業片操作。
- 其他商業片常見的情節
比如主角是一個小人物、面臨經濟危機、家庭危機、適時刻劃父子情等等,都是常見的
商業片公式。
當然,出於大家知道的原因,電影也難免帶著中國特色
- 再髒也不能髒官府
這算是中國廣電局的底線吧。你可以描繪貧窮、描繪腐敗、描繪欺詐,但這些負面現象
只能出現在民間,絕不能連結到官府。換成好萊塢,八成脫離不了官商勾結的情結,如
果在韓國,情形恐怕會更誇張。放在中國,就只能說官府堅守依法治國,只是法大於情
罷了。當然,我們都知道在現實世界,恐怕兩者皆有,甚至在某些地方,可能前者更猖
獗些。
- 結局必須洋溢著樂觀向上的氛圍
以大賣空為例,好萊塢電影的結尾字幕會告訴你,許多金融機構在金融風暴後,仍然繼
續發行類似於CDO 的證券商品,以達到反諷、警示的效果。中國電影會告訴你,政府修
改了金融法規、完善了金融監管,以前很糟糕,但現在變好了,感謝政府。
在我不是藥神的案例,如果是好萊塢,結尾字幕大概會說有多少疾病、有多少藥品還沒
納入醫保,還有多少病人因為無法負擔昂貴藥品而徘徊在貧窮及死亡的邊緣等等 (不過
美國本來就沒有醫保就是了)。 中國電影則是著重強調,政府如何體恤民情、完善修法
、白血病在中國的死亡率如何降低等等。
總之,好萊塢(或者韓國電影)更喜歡揭露還沒被改善的陰暗面,中國電影則出於眾所周
知的原因,必須且只能重點強調政府已經改善了哪些方面。
結論
個人認為這部電影成功抓住一部成功商業片的必要元素,不論情節、風格都和最近盛行的
韓劇高度類似。不過他的缺點一如其優點,劇情過於公式化,人為鑿斧的痕跡明顯,很多
地方用膝蓋想就能猜到劇情,有些戲劇改編的情節也不太合理。講得不好聽些,就像是把
近年所有賣座的韓劇劇本丟給AI,讓AI根據大數據依樣畫葫蘆出一個類似的賣座劇本。當
然本片更貼近於寫實,遠遠沒有韓劇那麼狗血,能夠找到寫實與戲劇的平衡點,這是其表
現出色之處。
綜而言之,以商業片的標準來說,個人認為是好雷,但離精彩還有一段距離。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