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有人對海森堡vs歐本海默的劇情有興趣嗎?

作者: deepdish (Keep The Faith)   2023-07-21 15:54:23
這個YT影片看看就好吧
其實感覺都很沉悶的東西
連影片都沒多少人看
要不是因為戰爭的競爭壓力
誰沒事要花錢認真研究開發這些東西?
Why did Germany fail to produce an Atomic bomb? Oppenheimer vs Heisenberg
google翻譯:德國為何未能製造出原子彈? 奧本海默 vs 海森堡
https://youtu.be/jy8SGt-vglU
3,031 views Jul 11, 2023
以下用 chatGPT 產生
- 在二戰最黑暗的日子裡,兩位傑出的思想家彼此競逐,
他們的目標是人類所知最具毀滅性的武器
──原子彈。
一方是美國理論物理學家J·羅伯特·奧本海默,他領導著曼哈頓計劃;
另一方是德國量子力學先驅魏爾納·海森堡,他負責納粹德國的核武器計劃。
兩位傑出學者、兩種意識形態,一個毀滅性的武器,他們的故事分別被講述,
但今天我們深入了解他們平行的歷程,他們的成功、失敗和心靈的掙扎。
說到奧本海默,2023年7月,
世界將在期待已久的電影《奧本海默》中見證他的生活和掙扎。
雖然目前還沒有具體的細節,
但我們可以期待這部精彩的電影將生動地描繪這位被稱為原子彈之父的人物。
奧本海默對海森堡的原子彈競賽,敬請鎖定,
別忘了點讚、分享和訂閱以獲取更多令人激動的內容。
- 一戰後,德國經濟陷入困境,
像魏爾納·海森堡這樣的許多年輕德國人對國家的失敗感到沮喪。
海森堡是一位愛國者,堅信德國需要恢復和變得強大,
他全身心投入到一門新的科學領域
──量子物理學,
該領域探討原子的行為和奇怪的概念,例如粒子在不同地方消失和重新出現,
例如電子可以同時存在於兩個地方。
海森堡發表了一篇名為不確定性原理的論文,
闡述了我們對亞原子粒子行為的知識的局限性,
這篇論文對量子物理學的理解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933年,海森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成為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獲獎者之一。
與此同時,一個新的政治黨派
──國家社會主義黨正在德國崛起。
- 與此同時,數千英里之外,
海森堡的工作引起了另一位年輕物理學家奧本海默的注意,
奧本海默是一個出生在富裕猶太移民家庭的大學教授,
他有著宏偉的抱負和想在世界上留下自己的印記的夢想。
他極度聰明且有才華,在了解量子力學和海森堡的工作時,
他對亞原子世界產生了濃厚興趣。
特別是當他得知一支德國團隊宣稱已經分裂了鈾原子時,
一開始他持懷疑態度,但最終決定與自己的團隊重現這個實驗,
結果他們見證了這個事實,即核反應釋放的能量遠遠超過化學反應,多達五千萬倍。
這一發現表明了創建極其強大的武器的潛力。
奧本海默和其他人對這一發現深感著迷,
但他們也知道建造核彈的概念不再只是理論上的了。
希特勒已將德國轉變為一個強大的國家,並擴大其對歐洲的控制,
許多德國科學家已經離開了國家,但海森堡選擇留下。
他是愛國者,但不是納粹,這對他造成了重大的內心衝突。
經過一年的質疑,納粹終於接受了海森堡的忠誠。
1939年,海森堡前往美國參加一次與卓越核物理學家的會議,
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爆發前,這次會議專注於一個令人著迷的發現
──核裂變。
它匯聚了世界上最著名的物理學家。
在這個活動期間,奧本海默和海森堡有了一次交談,奧本海默表示欽佩海森堡,
並承認海森堡的工作對他自己的研究產生了影響。
奧本海默試圖說服海森堡加入美國一方,幫助拯救世界免於希特勒的侵略。
這激怒了海森堡,他們各自為道,因為他不願背叛對德國的愛國之心,
向阿道夫·希特勒效忠。
於是,海森堡成為地球上最危險的人之一。
- 隨著核子能量利用的發現,構想建造一個極其具有毀滅性的核武器開始產生。
納粹敦促海森堡加快進程,但他解釋說這不像看起來那麼簡單,
因為他只是得出了理論原理。
納粹對此感到沮喪,他們要求在開發超級炸彈方面取得具體進展。
因此,納粹贊助了這個計劃,海森堡立即開始了工作。
與此同時,美國的核計劃才剛剛開始。
當時世界上最著名的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給羅斯福總統寫信,
警告德國的傑出物理學家正在研發一種能夠摧毀整個城市的超級武器。
羅斯福總統對此表示認真對待,1941年10月,他啟動了一項高度保密的計劃,
將1250噸鈾礦石從比屬剛果運送到紐約市,那裡已經有核科學家正在進行測試。
這項行動後來被稱為曼哈頓計劃。
唯一缺少的是一位著名的科學家來領導該計劃,
羅伯特·奧本海默是一位在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享有高薪的教授,
過著舒適的生活,然而儘管生活舒適,奧本海默渴望更多,他有抱負,
一直渴望被認識為一位真正的天才,一個能夠做出偉大成就的人。
奧本海默決心達到那種成就,
萊斯利·格羅夫斯上校是一名尋找科學領袖來監督曼哈頓計劃的軍官,
由於他的粗暴性格,他很難與大多數科學家相處,
因此他很難想像如何管理一群理論物理學家,
他需要一個願意傾聽和遵從指示的人。
當格羅夫斯與奧本海默會面時,
奧本海默解釋他們需要大量的鈾礦石在工廠上進行開採和處理,
需要高度提純的鈾,
此外,他們還必須找到如何實現和控制自持續的連鎖反應的方法。
儘管奧本海默從未管理過比研討會更複雜的事物,
但他對創建原子彈的所需工作有清晰的理解,給格羅夫斯留下了深刻印象。
美國人特別擔心德國可能會首先成功,考慮到他們對鈾的取得和海森堡的存在。
納粹已經從比利時奪取了1200噸的鈾。
製造原子彈的關鍵在於分裂這些鈾原子,以引發不受控制的連鎖反應。
單個反應釋放的能量不多,但當這些反應連在一起時,能量輸出會成倍增長,
如果能同時分裂大量的鈾原子,就能釋放出巨大的能量,足以摧毀整個城市。
然而,這一想法還停留在理論上,直到海森堡能夠通過實驗來證明它。
為此,他構建了一個小型核反應爐,稱為堆。
海森堡設置了一個實驗,在實驗中,一個中子源被重水和鈾包圍,
如果他能檢測到比最初更多的中子,這將證明他已經分裂了多個原子核,
這是創建原子鏈式反應的關鍵一步,這一實驗非常重要,
因為在開始進行從自然鈾中提取能引發爆炸的稀有部分的大規模工業過程之前,
有必要證明連鎖反應是可能的。
海森堡的實驗開啟了序幕,
但此時唯一確定的是納粹在朝著建造原子彈的目標取得進展,
而美國的核計劃才剛剛開始。
- 到了1942年底,隨著歐洲在納粹的壓迫下苦苦掙扎,
美國只能對德國的核野心進行推測,然而他們決心在開發原子彈方面超越德國。
將軍萊斯利·格羅夫斯和新招募的科學家羅伯特·奧本海默明白
需要一個比曼哈頓更加隱蔽和安全的地點,
奧本海默希望有個提供隱私和孤立的地方,
而格羅夫斯則希望有個完全保密的地方,被鋪滿銅絲圍欄,與外界隔絕。
奧本海默提議了一個位於新墨西哥州的偏僻小鎮
──洛斯阿拉莫斯,他自幼就熟悉這個地方。
奧本海默意識到單靠鈾是不夠的,於是將他的注意力轉向了另一種放射性元素
──鈽,像鈾一樣,鈽可以在核反應堆中產生,但在引爆方面有一些挑戰。
解決這個問題對於能否使他們的鈽彈工作非常重要。
在1942年,魏爾納·海森堡成為第一個在核反應堆中產生中子過剩的科學家,
但這一成就是以很少的原子數量為代價的,
他目前的目標是實現大規模的連鎖反應,這不僅困難而且危險。
不幸的是,在他的一次實驗中,海森堡的新反應爐爆炸,他和他的團隊僥幸逃生,
但實驗室被摧毀。
當這一事件的消息傳到美國時,人們開始擔心納粹離成功又近了一步。
當時美國在德國幾乎沒有間諜,情報有限,但足以使每個人都非常焦慮。
奧本海默的壓力增加,因為美國人找到了一種生產鈽用於原子彈的方法,
但他們仍然需要找到引爆機制。
洛斯阿拉莫斯的情況變得極為糟糕,奧本海默考慮辭去主任職務,
因為他看不到如何在戰爭前有效地利用鈽。
戰爭前,他一直在研究黑洞,並意識到當一顆恆星因重力而崩潰時,
會產生巨大的超新星爆炸和黑洞的形成,這個發現引發了對內爆的想法,
其中一個點在圍繞高爆炸的鈽核周圍,像三硝基甲苯這樣的高爆炸。
目標是使所有炸藥同時引爆,這被證明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
儘管困難重重,洛斯阿拉莫斯的科學家們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但他們只能希望不會太遲。
在曼哈頓計劃這個神秘的環境中,奧本海默和他的團隊專注於內爆問題,
重組整個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並招募來自其他戰時計劃的專家,
使內爆問題成為他們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而在海森堡的實驗室被摧毀後,他被召喚到柏林,隨著戰爭對德國變得更加惡化,
海森堡在南德國繼續進行他的實驗,但納粹從未提供開發原子彈所需的廣泛資源,
希特勒對他的科學家缺乏信任,導致進展不大。
德國計劃從一開始就處於不利地位。
到了1945年5月3日,海森堡與德國頂級科學家們一同討論了他們的計劃失敗,
他們決定取消計劃並向盟軍投降。
而在美國,奧本海默和洛斯阿拉莫斯團隊通過內爆機制實現了引爆,
這使得製造原子彈成為可能。
1945年7月,曼哈頓計劃的成果得以實現,
美國成功地在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探測場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
原子彈炸彈代表著戰爭形勢的根本改變,世界再也無法回到以前,
而美國在全世界的地位也因此得到了不可動搖的鞏固。
- 在戰爭結束後,奧本海默和海森堡都經歷了極度的心靈掙扎,
對於他們的工作帶來的後果
和世界上數以萬計的人的生命和未來所承擔的責任感到痛苦不堪。
他們開始反思自己的選擇和行動,
並試圖理解這些新武器對世界和人類帶來的深遠影響。
戰爭帶來的痛苦和悔恨讓他們深陷內心的黑暗,他們痛苦地問自己:
這是他們當初的夢想嗎?
是科學成就的代價太高了嗎?
他們是否應該做得更好,採取不同的道路?
戰爭的恐怖深深地刺痛了他們的靈魂,對於他們曾經所堅信的一切,
也產生了更多的疑問。
儘管他們的歷程分開,但兩位傑出的物理學家在內心深處,
都在尋求走出心靈的黑暗,尋求答案和和解。
以上是兩位傑出物理學家奧本海默和魏爾納·海森堡在二戰時期的故事。
這是一段充滿挑戰、衝突和內心掙扎的歷程,
他們的故事將在電影《奧本海默》和其他相關作品中展現,
希望這些故事能夠啟發我們思考科學與倫理、戰爭與和平之間的關係,
以及作為人類如何塑造我們共同的未來。
※ 引述《peter308 (pete)》之銘言:
: 海森堡 和歐本海默都是 馬克思波恩在哥廷根大學的學生
: 海森堡在學術上成就海放歐本海默非常多
: 海有得到貝爾獎 還有知名的測不準原理
: 更戲劇性的是
: 這兩個師兄弟 後來都在競逐原子彈的發明過程中 變成了敵手
: 有點像 愛迪生 vs 特斯拉那樣
: 一個替納粹工作 另一個替美國政府
: 總覺得 這個劇本很吸引人 也很適合諾蘭發揮
: 因為這劇情跟頂尖對決蠻多相似之處 諾蘭拍應該沒有什麼問題
: 另外 馬克思波恩 也像鬼谷子一樣 教出 孫臏 龐涓 兩個得意門生
: 最後他們也都鬧翻 變成敵對的陣營 甚至要互相殘殺
: 這種劇情張力很夠
: 不知道 有沒有人也有興趣看 這樣的歐本海默 vs 海森堡的番外篇?
: 感覺更適合諾蘭發揮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