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雷]《七人樂隊》,把輝煌香港拍成電影。

作者: a122239 (Sharp)   2022-07-24 19:07:15
部落格版:https://moviemoney.pixnet.net/blog/post/406079394
本週有兩部香港電影在台上映,第一部是描述後疫情時代之下,家人關係疏離與緊密的情
感變化,用賀歲喜劇來包裝的《闔家辣》,第二部是期待許久、總算有機會在大銀幕上觀
賞到的,香港少見的多段式劇情片《七人樂隊》。《七人樂隊》由導演杜琪峯策畫、集結
洪金寶、許鞍華、徐克、譚家明、袁和平、林嶺東等多位導演,共同以「香港」為題、以
十年為一單位,從1950年代開始、一人執導一部那個年代下的劇情短片,從不同的情感角
度與故事內容,去懷念與致敬曾經的香港輝煌年代。之所以選擇用35毫米膠片來拍攝,導
演杜琪峯說「現時香港導演,有更大的空間到內地拍攝電影和發展他們的事業,多年下來
,好像對香港電影的關注減低了。」,他認為用膠片拍攝的年代是最美好的年代,於是當
面對膠片的式微與結束,他期待能留住膠片時代的美好,更透過這次《七人樂隊》的集結
行動,來讓更多香港年輕電影人去明白團結的重要性,此外,也有種想藉著《七人樂隊》
中故事與香港的緊密連結,喚醒或者建立新一代電影人對香港的情感。
導演杜琪峯的這段話讓我想起之前《好好拍電影》中,導演許鞍華說到自己想要多替香港
電影多做什麼、她對香港這片土地是有感情的,故鄉孕育了她、滋養了她,長大之後嘗試
的越多、拍過的電影越多,她就越是明白自己有多想要回饋香港,有多想要把她眼中的香
港拍成電影紀錄保存,別人總說香港電影黃金時代不再,可她知道香港電影未曾死去,只
是蟄伏等待而已。事實上,我自己覺得《七人樂隊》也好像《好好拍電影》,不僅導演許
鞍華有這種想法,其他幾位亦都有此感慨,對過去香港的懷念、對現在香港的擔憂,以及
對未來香港的期待,他們都將自己對香港的情感與對時代的觀察給放入了電影之中,那是
即使七部短片風格截然不同、劇情毫無關係,卻依然能夠捕捉到連貫全片的情感流動、感
受到七位導演對香港電影的悸動。
不過既然是多段式電影,自然也會有私心比較喜歡跟覺得還好的,《七人樂隊》中依照喜
歡程度的排名是《回歸》、《校長》、《練功》、《別夜》、《迷路》、《遍地黃金》然
後是《深度對話》。在不知道導演是誰的情況下觀影是件很有趣的事,基本上除了《練功
》很直接告訴你導演就是洪金寶之外,我也就只有猜中《校長》導演是許鞍華,其他五部
我都猜錯。會將《回歸》排在第一位,是因為我本就很喜歡親情方面的作品,導演袁和平
巧妙利用祖孫間的關係,不僅精準呈現出世代想法與中西文化差異,也透過爺爺教孫女武
術、孫女教爺爺英文的互動建立情感,而孫女一家的離開與回來亦表達出異鄉游子終究會
回到故鄉的欣喜之情,同時爺爺熱愛武術、教導孫女武術這點,似乎也有文化傳承的意味

《練功》
由洪金寶所執導的《練功》是《七人樂隊》裡的第一部,相比其他六部短片,《練功》明
顯是最為直接、也最容易讀懂情感的一部。10歲便拜入京劇名武生于占元門下學習京劇武
術,在和其他幾位師弟、師妹參與演出的《七小福》中是為大師兄,曾於去年提及自己正
在籌備《七小福》同名電影來致敬恩師的洪金寶,在電影完成之前,他先以《練功》來緬
懷過去習武日子。他以自己為主述者,提取一段與師父、同門師兄弟姊妹訓練的回憶來當
成主要劇情。身為大師兄的他卻總趁著師傅在樓下飲茶看報、辜負師傅交付予他的重責,
在訓練時帶頭耍些花招偷懶,直到一日被師父發現,受到嚴厲懲罰的他知道自己犯的錯,
自此後更加認真對待武術。多年之後,頭頂上的傷疤總是時刻提醒自己、督促自己,每個
成功都是勤奮努力的結果,不要浪費那些吃苦的日子,才不會在多年以後後悔當年的怠惰
與懶散。
《校長》
之所以能猜中《校長》出自導演許鞍華之手,是因為她最為擅長處理小人物與小情感,風
格細膩、情感內斂,若有似無的曖昧情感散在空中,不直接而選隱晦的表達方式,留給觀
眾很大的想像空間,那份散場之後的餘韻能於心底回甘,足以令人感受深刻。在故事裡,
校長與王老師從未像彼此坦訴自己的郎有情妹有意,然而觀眾依舊能從前後半段主角的改
變,來捕捉到流動在兩人之間的愛情。前半段中,從小地方能輕易察覺王老師對校長的愛
慕,但校長卻好像從未發現過,而故事推進到了後半段,40多年過去了,當年的學生都已
長大成人,校長白髮蒼蒼可英俊依然,久違的同學會上王老師缺席,從同學間的交談才知
王老師早已病逝,這時候的觀眾才終於慢慢從校長開始多了的表情與反應,明白到原來他
心裡也是有王老師的。無奈兩人從未表明心意,如今已經分隔兩地,再多懊悔也無法彌補
遺憾,那首描述曇花一現的詩篇,是感動王老師的用力活得精彩,同時也是校長對未能結
果就悄然枯萎的愛情的感慨吧。
《別夜》
「凡事都有第一次,可惜第一次永遠不是最後一次。」
《別夜》說的一對戀人在即將道別的前夕所發生的故事。1980年代香港經濟起飛、時局動
盪不安,移民至國外生活與發展成了許多人的選擇,余雁飛父母打算帶著她離開香港、移
民英國,唯一讓她捨不得離開的,是她的男朋友葉嘉林。越近離開之日,葉嘉林就越是不
想見到余雁飛,因為怕自己會難過、會忘不了她,但對余雁飛而言,越近離開之日,她就
越是想要多和葉嘉林相處,不想就這樣子離開,而在即將出發的前一晚,兩人終於碰面,
無奈話中總是傷人的刺,彷彿只有弄傷對方,自己才能學會放手。電影的最後,耳邊響起
的鳴笛聲響,讓人忍不住去想,兩人真的攜手共赴黃泉了嗎?還是後來發生了什麼事情?
沒有明說的結局就像這場順應時代變化、注定無疾而終的戀情,只留給人難以言喻的傷感

《回歸》
《回歸》前面已有提到,只想補充的是,由元華所飾演的爺爺沒有跟著兒子與媳婦一同般
去國外生活,不光是因為他想要留下來陪伴早他先走的老伴,更是因為他知道自己什麼都
不會、連英文也不會說,這樣的他到國外什麼事情都辦不到,與其這樣子不如留在香港。
他的拒絕不是排斥,而是心裡很清楚自己已經老了,不再需要像年輕人那樣再為未來拚搏
,留在香港度過餘生、偶爾孩子能夠回來看看他便已足夠。就像是《闔家辣》中的吳君如
,最後即使不捨,還是選擇拒絕了兒子打算接她到英國居住的提議,不論是吳君如還是元
華等的上一代人,都是移民問題下的犧牲者,只是《回歸》好的是,導演袁和平最後讓他
們一家人搬回到香港,是為了就近照顧爺爺,也似是想告訴每個在異鄉打拼的游子,人啊
最後終究還是要回歸故鄉的,是吧?
《遍地黃金》
對《遍地黃金》並不是不喜歡,而是自己對電影中所提到的投資啊、發達啊什麼沒有多少
共鳴。
《迷路》
《迷路》我想或許是七部短片中最扣緊《七人樂隊》主題的一部。以露骨的「迷路」二字
來形容現在香港的迷失,不僅是年輕人的迷失、也是整個香港的方向迷失。他人笑說「再
不西化,就會老化」,可是真是這樣嗎?人人都想追求更好的生活與未來,於是到國外求
學、工作甚至移民成了選擇,越來越多人相繼離開香港,然而就像《七人樂隊》的籌備初
衷,想問的還是那一句「香港不好嗎?」,想追求的生活與未來在香港難道得不到嗎?《
迷路》是一段自我對話,既是對過去的美好緬懷,也是對未來的提出疑問,電影中父親從
移民英國選擇回來長居香港,兒子則與他相反,打算離開香港到國外尋找更好的機會,親
身經歷過國外生活的父親,陷入對最熟悉的陌生香港的回憶反思,他明白西化是趨勢,但
又很捨不得舊時香港的味道不見,他自然希望兒子留在香港,可也不想阻止他的追求,而
和《回歸》同樣的,是導演林嶺東想藉著《迷路》中的離開與回來與留下與再次離開,來
表達自己對香港留不住年輕人的惆悵、盼著年輕人回來香港的渴望。
但比起《回歸》的討喜逗趣,我並不是很喜歡《迷路》的刻意勸導,從劇情到最後的結語
,都像極了小時候聽老人家在講大道理,坦白來說已經小有反感,而在看到最後「比香港
更好的地方有很多...」之後,直接變成宣教短片,喜歡程度直直下降。
《深度對話》
《深度對話》無疑是最令人感到混亂的一部,一下他是醫生、他是病人,一下他是病人、
他是醫生,從許鞍華變成張曼玉、從林嶺東變成徐克,是治療也似要把人搞瘋,誰說的話
是真?又誰說的話是假?導演徐克鏡頭下這個讓人精神錯亂的故事,顯然說的是香港電影
界與中國資方間錯綜複雜的關係,只是導演徐克選擇用這樣帶點搞笑幽默的口吻與形式,
來避重就輕的談論兩方早已密不可分的關係,而回歸到電影面來看的話,《深度對話》應
該會是七部作品中最容易引起觀眾兩極反應的電影,以這部作為電影收尾,我自己認為有
些讓《七人樂隊》的重點失了焦。
《七人樂隊》是七位導演對香港的情感投射,但小小可惜的是感覺上七位導演都沒有發揮
完全功力,就連我最喜歡的《回歸》或者是《校長》,感覺都是香港鮮浪潮的短片競賽成
果發表,簡而言之就是稍嫌普通,或許這就表示這幾位導演比起短片,似乎更適合能把故
事說得更完整的長片吧。
作者: momvic110456 (monvicada)   2022-07-25 23:33:00
推 找不到時間看這部 好想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