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忍者寶寶》,充滿童趣色彩的成長繪本。

作者: a122239 (Sharp)   2022-03-20 14:11:05
部落格版:https://moviemoney.pixnet.net/blog/post/405870431
其實早在去年金馬影展上就看過《忍者寶寶》了,但好巧不巧拖延症發作,一直到了最近
才想到來把對這部電影的看法寫下來,趁著最近CATCHPLAY+上架了這部片,所以又看了第
二次。導演英格維德史弗列克以輕巧的筆觸與幽默的口吻完成這部宛如挪威版《鴻孕當頭
》的《忍者寶寶》,即使故事裡頭談及到了青少年未婚懷孕、孩子送養甚至是墮胎等議題
,然而導演卻沒有去責備,不以社會觀感與價值觀去批判什麼,而是像個母親一樣陪伴著
女主角拉琪,循循善誘的溫柔引導拉琪去思考、去理解、去學著意識到自己到底想要什麼
,進而在最後做出並非是為了符合大眾期待而是忠於自己內心真實想法的決定,也許這個
決定不盡人意、也許這個過程充滿著痛苦,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在不斷、不斷的問著自己
「我準備好成為母親了嗎?」、「我適合當個母親嗎?」、「我是真的想要成為母親嗎?
」、「成為母親之後我會快樂嗎?」等等的問題之後,像是經歷了一段成長必經的陣痛期
,她從茫然轉而堅定,從害怕做錯到堅毅面對,拉琪不再是過去那個只懂放蕩狂歡的女孩
,而是學會懂得尊重自己並且真正認識自己的女性,她的成長與轉變觀眾有目共睹,於是
《忍者寶寶》與其說是一部議題向的作品,它更像是一本充滿童趣色彩的成長繪本。
「即使我把她抱在懷裡,看著她的臉,我滿腦子還是想著,我不想要小孩。」
《忍者寶寶》藉著讓女主角陷入即將成為母親的焦慮與煩躁,從而延伸來去看所謂的生與
育的這兩件事,以及因此而產生的身體自主權的問題。最常聽到人家說,如果另一半或者
是自己不小心懷孕了,就會把小孩生下來然後負責到底,彷彿這麼做才是成熟的大人表現
,但事實上真是這樣嗎?這難道不是種社會價值觀的道德綁架?如果我今天生下來了,卻
沒有能力也不想要去照顧這個小孩,任憑他或她自生自滅、過著他人眼中不算好的生活,
這又怎麼能是好的父母親?能生不代表能養,會生不代表會養,想不想成為父母跟有沒有
能力成為父母從來無法畫上等號,那到底拉琪屬於哪一邊?她又是怎麼想自己的?
《忍者寶寶》以非常有趣的方式來告訴觀眾。安排主角和腦中的幻想生物或是另一個自己
對話的設計並不少見,甚至可以很常在漫畫中看到主角夾在天使與魔鬼間拉扯,而導演英
格維德史弗列克將這種漫畫感帶入到了電影中,以生動的線條作畫點綴劇情,又正好呼應
了拉琪善於畫畫的部分,詼諧逗趣的自問自答成了《忍者寶寶》的亮點。
拉琪將對自己的疑問、質疑以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具象化。而也確實的,神不知鬼不覺、無
聲無息出現到連拉琪都沒發現自己懷孕的這個孩子就像是一個忍者寶寶,在很多時刻這個
形象鮮明的忍者寶寶,總會突然的蹦出來和拉琪說說話,但他卻不是以我所認為的那樣、
站在和這個社會的同邊道德觀然後去勸服拉琪將他生下,而是承受著並慢慢排解著拉琪的
各種情緒,在每一個一人一寶的相處時刻、每一個能令觀眾會心一笑的片段,都是一道又
一道的選擇題,儘管每次問題都是同樣一題、「想不想成為母親?」,那是即使電影將嚴
肅沈重的選擇題輕柔的化解稀釋,觀眾也依然能從中感受到即將滿溢而出的酸澀與歉疚。
忍者寶寶既是拉琪肚子裡的生命,也是拉琪她另一種人生的可能,當孩子的生父大屌耶穌
、互有好感的合氣道教練穆斯都告訴她他們願意和她一起愛著、照顧著這個孩子,她還是
在最後做出決定,「嗯,我果然還是不想成為一個母親。」,然後沒有人、連忍者寶寶都
沒有去為此責備她,因為他們知道拉琪不需要為了她的選擇而去向誰道歉。陪著一位迷惘
的少女找到自己覺得最對的人生方向,是《忍者寶寶》最溫柔的地方。
但是選擇生下來卻不照顧並不表示不負責任。成為母親是後天的選擇,然而母性卻似乎像
是天生擁有的,拉琪就算不想要這個孩子,她還是盡自己所能的去尋找能代替自己帶給未
出世的孩子更好照顧的人。例如找身邊認識的朋友、找相關機構協助甚至是把讓她懷孕的
大屌耶穌的提議納入考慮,費時許久的猶豫不僅是她尚在確定自己的想法,也是她對能不
能找到適合孩子的人選的擔憂,若是不在乎她大可不必假裝成領養人,還跑去會場聽其他
領養人的規劃然後出聲質疑。《忍者寶寶》試著從不同角度來看「負責任」這件事,回到
前面說到的,並不是覺得有了小孩就要生下來才是負責任,而是「生下來之後」為了這個
孩子做了什麼,或許在別人眼中生了不養的拉琪很不負責任,但眼前這個內心充滿抗拒、
堅決否定自己當母親的可能的女孩,在除了這件事情之外的有限能力中已經做到最好了,
這樣的她為何不能算是負責任的大人?
《忍者寶寶》是一部相當成熟的作品,導演英格維德史弗列克對於議題的掌控程度純熟敏
銳,即便真的難以否認她處理相關議題上稍微有點避重就輕,但過程的問與答以及後來的
結局走向,依然留給了觀眾相當大的思考空間,選擇不給觀眾壓力,而是在很輕鬆幽默的
情境底下放鬆的去想。《忍者寶寶》是挪威推派角逐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的三部電影之一
,可惜最後敗給了《世界上最爛的人》,雖然覺得有些可惜,但無奈競爭對手細膩度更高
與探討命題更廣,然而看完《忍者寶寶》後會忍不住對導演英格維德史弗列克的未來作品
有所期待,相信終有一天她會代表挪威攻向電影界最高殿堂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