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沙丘小小心得

作者: SoftMatter (軟物質)   2021-09-18 16:11:09
剛剛編輯之後格式跑掉了只好刪掉重發Orz
雖然板上已經很多沙丘討論文,不過還是想分享一下我的心得。
我之前沒有看過小說,看電影之前也沒做功課,不過看的過程中覺得理解上沒什麼問題,以下防雷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沙丘》的故事架構是經典的王子復仇記,因此故事的走向不外乎:建立世界觀、王子落難、復仇。
在這個架構底下的主角,是一個年少、對人生方向迷惘,而且價值觀與身分衝突的少主。導演使用好幾幕建立人設:和母親的早餐時間抱怨為何一早要他練習魅語、戰鬥訓練時說今天沒有心情,刻劃出還不了解世界殘酷的少年;在祖墳(?)與父親的談話道出他的不安;而對弗雷曼民族的興趣,以及聽到五顆樹的需水量足夠一百人使用時的第一反應,則寫出他的價值觀與身份(統治者)的矛盾。
王子的落難是由於兩大家族間的衝突,大如亞崔迪家族要在一夕之間被摧毀,自然需要更強大的敵人,此等強大的敵人又怎麼可能簡簡單單讓保羅在眼皮底下逃走?所以該如何鋪陳保羅的流亡非常重要,在這點我認為導演把科幻與合理的界線拿捏得很不錯(當然很多人提到的屏蔽場設定我也是直到看完上來爬推文才搞懂)。保羅平時在看的弗雷曼影片、姐妹會的承諾、亞崔迪公爵與弗雷曼首領的會面、父子在凱恩斯博士面前為了救人放棄香料等片段,都在為流亡鋪路。其中最重要的是尤因醫生,我在看的當下並不會覺得設定過於生硬,反而覺得巧妙,我認為尤因醫生從來就
沒有背叛亞崔迪家,做為亞崔迪家的御醫,自然知道大家族間的爭鬥是怎麼一回事,也明白當勢均力敵的哈肯能家決定攻打亞崔迪家時,必定是有十足的計畫與把握(以及可能有皇帝的支持),才不至於兩敗俱傷,因此,亞崔迪能夠扭轉局勢的機會並不多,只能把希望寄託在保羅身上,也因為這樣,答應哈肯能的條件以及與亞崔迪公爵的談話,都是尤因醫生設下的局,為的是將保羅逃亡的阻力減到最小(當然以上是我的腦補,不一定得接受我的詮釋)。
王子必須成長為君王,才有辦法實現復仇,然而保羅最大的對手不是哈肯能家,而是皇帝,推翻皇帝需要革命軍,而組建革命軍所要拉攏的弗雷曼人,早已在姐妹會的洗腦下有了救世主的傳說,於是保羅的成長綁定了救世主的誕生。在這裡保羅的幻覺和最終決鬥的設計就十分巧妙,保羅的幻覺(或是預知、靈視)一再說服觀眾他就是救世主,而其中也看見了只要成功拉攏弗雷曼人,王子的復仇就能如願成真。然而在最終決鬥時,保羅並不如同在幻覺中看到的落敗,而是在數次逼迫對方投降後,在對方的血中重生,這裡的宗教寓意真的很美,幻覺宣告了救世主會在死亡後重生
(在我看來是基督教意象),在現實的決鬥中獲勝則成全了弗雷曼的信仰,並於此同時迴避了主角光環(在最終決鬥被殺了再復活很不合理)以及告訴觀眾幻覺不一定會成真,留下一個開放式結局:根據幻覺,保羅拉攏弗雷曼人後發起聖戰,會成為新的統治者,然而前面一再強調的人設,都暗示保羅不一定是個冷血的君王,一切的發展如同幻覺裡說的,都是流動的,我覺得是一個承先啟後,手段很高明的結局。
最後也說一些我個人很喜歡的部分,一是配樂,可以理解很多人感到不舒服的原因,但我覺得跟影廳的硬體設備應該關係比較大,台灣的確有某些電影院的聲音莫名其妙大聲…… 不過單論內容,真的令我非常佩服Hans Zimmer。配樂的主題大致分成三個:貴族,姐妹會和弗雷曼人(當然哈肯能、亞崔迪和薩督卡也能分開來看),貴族的主題我覺得比較接近Hans
Zimmer擅長的手法,用很長的管弦樂和弦重複Tension-Release,充滿滂薄的史詩感,而姐妹會和弗雷曼人各自的武器是語調和節奏,在配樂上,姐妹會用一層一層的合唱堆疊出的壓迫感(我覺得姐妹會是像裏政府的存在,或許不安感是刻意製造的?),和弗雷曼人以節奏為主軸的戰歌都很有特色!另外一個喜歡的是打鬥動作,在屏蔽場的設定下,這部電影的動作設計並不會感覺太違反物理定律,符合現實又充滿美感。
以上是我的小小心得,跟板上一些意見好像相去甚遠,不過私心真的很喜歡這部電影,和大家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