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好雷]玩命鈔劫 這不是最好的蓋瑞奇

作者: kent24245 (Dunamis)   2021-05-13 22:14:58
網誌版:https://ckfeizhai.blogspot.com/2021/05/blog-post.html
防雷兼廢話:這部其實剛上映我就去看了,只是太懶惰所以現在才寫好心得,有任何情節錯
漏歡迎指正
==============================
蓋瑞奇也是那種個人風格強烈的導演,吸引了包含我在內的一批死忠鐵粉,不過當蓋瑞奇的
粉絲很辛苦。比方說,昆汀的粉絲,可以穩定的從每部片中享受到品質把關的暴力元素,他
們只需要擔心他真的拍完十部就收山;但蓋瑞奇,講難聽一點是開高走低,他最屌的電影《
偷拐搶騙》是他生涯第二部長片,此後的作品起起伏伏,粉絲們忐忑的期待總是在兩種結果
搖擺:回歸水準,或是恨鐵不成鋼。
去年的《紳士追殺令》是前者,這部《玩命鈔劫》,對我來說是後者。
從《兩根槍管》、《偷拐搶騙》、《紳士追殺令》這幾部蓋瑞奇最受讚譽的電影中,大致歸
納一下蓋瑞奇的標誌長處:其一是富有幽默感的剪輯與取鏡,其二是雜而不亂的多線敘事能
力,其三是環環相扣、層層翻轉的劇本結構。
在本片來說,其一由於題材風格限制,無可厚非,但後面兩項,我感覺是雙雙走針了。
本片用字卡切成四個章節,好處在於調換時序的時候不會讓觀眾太混亂,代價是捨棄過往作
品在多線之間來回跳躍的華麗節奏感,不免有自斷兵刃的遺憾,不過這還算是青菜蘿蔔各有
所好,真正的問題在於別處。
首先是爭議最大的開場搶案,這場搶劫在前三章用不同的視角(運鈔車內、史塔森父子、搶
匪團夥)演了三次,這是懸疑片常用的手法,理想的情況是,每次切換視角重述,都揭開一
個新出現的關鍵線索,出乎觀眾意料,甚至翻轉整個事件的意義,那麼我們來看看三次敘述
分別提供哪些新資訊:
第一次我們得知「兩個保全死去」、「出現平民死傷」、「搶匪團夥內有不安定因子」。
第二次我們得知「被波及的平民中,死的是史塔森兒子,傷的則是史塔森」。
第三次我們得知「開槍真兇的真面目」。
第一次演出用最少的畫面搭配台詞給出最多的訊息量,勾起觀眾的好奇心,是很棒的開場。
然而第二次重演搶案之前,電影已經給了我們太多線索說明史塔森與搶案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例如平民死傷的情報、他觀看監視器片段時冒火的眼神、他對混混搶匪的逼問……到第二
章兒子登場,大概不出十秒,九成九的觀眾就已瞭然這小子的下場。也就是說,第二次重演
的爆點是觀眾早已猜到的事情。
第三次重演就更微妙了,兇手的真面目聽起來是個至關重要的爆點,但仔細想想,這個「真
兇」並不是藏在數個可能無辜的嫌犯中,而是第三章才登場的反派團隊中的其中一位——對
觀眾來說,整個搶匪團夥被視作一個單位,開槍殺人的是這五(還是六?我忘了)位搶匪中的
哪一個,情感上沒有任何差別,反正都一樣是搶匪、一樣要被史塔森端去,難道你會驚訝「
什麼!原來開槍的是比較痞的那個,而不是比較笨的那個」嗎?——相對於第二次重演給出
已知的資訊,第三次則是給出無用的資訊,導致切換視角乍一看很酷炫,實際效果卻差強人
意。
再來說蓋瑞奇理應很擅長的劇本結構,蓋瑞奇很擅長同時發展多條劇情線,再讓所有劇情線
巧妙地互相影響嵌合,這部的劇情線、角色派系其實也不少,但彼此關連的力度卻很弱,我
們來看看全劇出現過的「可能的伏筆」:
史坦森逼問第一次遇到的混混搶匪背後是否有人指使,混混很硬頸的死都不講——真的沒人
指使,就是一團很衰的菜雞搶匪,跟主線沒關係。
FBI給了一串可能執行搶案的黑道名單,讓史坦森循線緝兇,但不保證真的能找到——不好
意思真的就沒找到,殺了那麼多黑道就當順便幫FBI打工。
史坦森下屬拷問黑道時問到了一個名字「賈許兄弟」——沒他們的事,淫窟掃一掃女孩救一
救再回去跑主線。
尋找保全公司內鬼時,對黛娜的逼問——沒事搞錯了,真的就是撿到錢而已。
史坦森的副手白髮大叔語重心長的警告,他們鬧得天翻地覆,恐怕將會遭到黑道世界的報復
——沒有,就說說而已,結果跟黑道有關的劇情就到這裡為止,看來他們是殺的蠻乾淨的。
膽小鬼喬許哈奈特的成長日記,鋪陳了整部片的膨風孬種,在結尾高潮看似要小兵立大功了
——沒有,讓史坦森有機會脫困的關鍵一槍是另外一個路人開的,他到最後還是什麼都沒幹
就掛了。
若你看過《偷拐搶騙》或《兩根槍桿》,你一定會期待上述的任意一條線在劇情某處來個驚
喜的回馬槍,然而這些支線發展到最後都對主線沒有任何影響,衍生出個人認為劇本的最大
問題:電影前後半的割裂感。
攤開劇本結構,前兩章是緝兇的「謎題篇」,後兩章則是與真兇正面對決的「解謎篇」,本
片最大的兩個謎底:搶匪團夥到底是何方神聖,以及公司內鬼的真身,解開的方式都是被動
的,搶匪是退伍軍人,跟黑道無關,內鬼更是主動自白,主角前面都在查心酸的。
在黑道界搜索無果,於是臥底保全公司,最終「好運」碰上真兇,邏輯上過得去,情感上卻
令人洩氣。第二章的大掃蕩很好看,結尾的搶案對決也很精彩,前後卻好像兩部不相干的電
影,對我而言,若是前半的調查能提供一些有效的線索,銜接的會更順暢,比如查出作案慣
用手法不是尋常黑道可見,或是在查員工時能帶過內鬼的軍事背景等等。
抱怨這麼多,是腦粉的愛之深責之切,平心而論本片還是有很大看點。
首先是第二章的描寫,乍看之下史塔森的真實身份是個黑道老大的模版設定:殘忍暴虐、高
壓統治,很有意思的是,小弟出車禍還能凹老闆幫忙代班;出大包之後,當事車手既自責又
知死,同伴反而安慰他我們一起面對,到後來大家被迫槓上整個黑道世界,雖然每個人都挫
的要命,卻沒有人想著逃跑或背叛,副手深感這樣下去不是辦法的時候,也是直言不諱,史
坦森聽完竟也欣然接受。下屬的台詞、演出表現出來的團結忠誠,不像傳統警匪片的肅殺,
反而有種義大利黑手黨的家族風情。
史塔森與下屬的互動立體化了他的一號表情,連帶讓第二章的屠殺場面增添了一種「溫情」
,暴行背後的核心驅力是愛,有點像《即刻救援》或是《捍衛任務》,差別在其他二者的暴
行都是直指復仇對象,是正義的代言,主角的行為卻是捕風捉影,是字面意義上的、連親情
都護航不了的無差別屠殺。你看著史塔森一槍一個,看著塑膠袋套頭蒙太奇,心理感受到的
卻是一個父親的焦急、失控,以及巨大的憤怒與悲痛,用最反道德的場面來表達完全相反的
情感,如同片名《Wrath of Man》,這是別處少見的矛盾爽感。
再來第四章的高潮搶案也搞了一個很有趣的翻轉,團隊運籌帷幄、講解計畫與實際行動的畫
面同時並行,這是動作、諜報片用到爛的玩法,但是由反派執行卻是非常少見,在其他電影
中,計畫一步一步實現所累積的興奮,在本片翻轉成同等的不安,觀眾不斷期待計畫到底會
在哪一步出差錯,每個危機卻都被搶匪化解,最機歪的是計畫還成功了,直到最後的最後,
才終於來一記大逆轉,讓觀眾緊繃的情緒一口氣宣洩在主角的子彈中。原本爛大街的手法,
只是切換了立場,就讓觀影體驗翻天覆地,有夠讚。
總結而言,我認為這部片還是值得一看,但大約只發揮蓋瑞奇的六成水準,他以往的作品像
一座巨大的骨牌機關,一開始只帶你大致瀏覽各處的堆疊設計,有些精巧細緻,更多的是意
味不明……直到電影高潮推倒骨牌的那一刻,各處機關開始以巧妙的方式互相連動,隨著乒
乓叮咚的華麗節奏感一口氣爽到結尾。《玩命鈔劫》異曲同工,卻妙不太起來,就好像骨牌
同樣排的華麗盛大,推倒時卻發現東缺一塊西落一片,只好用牽強的黑畫面呼攏掉那些卡住
的部分。
如果你看完是喜歡這部片的,強烈推薦你回頭補上面提到的幾部作品,你可以品味到完成度
更高的蓋瑞奇。
P.S.半年內同一家保全公司被搶四次,敢問故事背景是不是高譚市?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