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評論中國式框架下的《緝魂》

作者: bradcool (布萊酷)   2021-03-17 05:41:30
原文圖文版:http://www.funscreen.com.tw/review.asp?RV_id=3359
※前言的前言
本文經放映週報主編同意,全文轉載。
不過本文有一些連結文章與註解,礙於格式,煩請有大家有疑問再點入內文查閱
另外特別提醒!!
本文涉及大量劇情與結局討論,請介意者慎讀。
※【前言】
若要尋找臺灣類型電影的典範,導演程偉豪勢必站足一席之地。憑藉《紅衣小女孩》1、
2 集(2015、2017)與《目擊者》(2017),掀起效仿風潮,懸疑驚悚結合民俗異聞的
複合題材就此前仆後繼拍攝,成為臺灣電影票房的扛霸基本盤。
誠如兩千年以降臺灣影視產業西進資本市場靠攏,口碑票房兩得意的程偉豪依循前人步伐
,端獻出《緝魂》這部中臺合資、創作生涯中製作成本最高的電影,雜揉輕科幻、懸疑驚
悚、東方玄學與羅曼愛情多重元素,由一線演員張震、張鈞甯領銜主演。中國共賣出一億
一千萬元人民幣票房,臺灣則五千萬新台幣,算是一張漂亮不俗的成績單。
伴隨口碑發酵,不乏針對作者論與電影類型評論。故本文僅就他人少提及之四大點評析:
第一點:以中國廣電局禁令審視《緝魂》
第二點:中臺兩國版本差異比較
第三點:近年中國LGBT電影現況
第四點:作者的直男式想像
盼以拙文向觀眾帶來酷異詮釋觀點、尋覓電影全新的觀看方式。
※【和諧的必要:中國式框架】
2020年七月網路社群瘋傳一張中國「20類題材審查及規避」聲明。貼文列點闡述中國廣電
總局以《電視劇審查管理規定》、《網絡視聽節目內容審核通則》為據頒布「20類題材審
查及規避」聲明,其中包括「青春劇要避開早戀、犯罪及暴力」、「不得調侃宗教,尊重
少數民族文化」、「歷史劇以正史為依歸,人物主線不能杜撰」、「穿越故事要符合科學
解釋及正能量」等等。儘管聲明應為相關業者、知情者逐條整理而成之「情報」,而非正
式官方約束力規範;在仇中情緒渲染下,臺灣社群多以嘲諷情緒予以評論。我無從證實聲
明真實性,但這份聲明卻精準點出《緝魂》在中國資金下必須的框架。
兩岸合製是程偉豪在《緝魂》訪談中迴避的話題,任何一篇訪稿不見他談論中國資方限制
細節。
這非「政治歸政治,藝術歸藝術」可一言以敝之,顯然是為了創作後路、商業利益、人身
安全等等因素導致自我噤聲。即便程偉豪刻意在場景、演員、主創選用「臺灣人」或是如
過往《紅衣小女孩」堅持使用本土視效團隊,讓技術根留臺灣,某程度地「愛臺」;就劇
情文本的「閹割」而言,《緝魂》就是中國式框架下的產品。
何以證明?我以「20類題材審查及規避」比較《緝魂》文本,竟百分百地吻合。以下為逐
一比對討論:
聲明第一點「奇幻劇情科學角度展示」,電影使用RNA粉末技術讓靈魂轉移合理化,導演在
訪談再三提及請教中研院研究員此項技術的臨床可行性,即便設定歸為改編原著江波《移
魂有術》,但就電影而言,明顯強化本作的科學角度。
聲明第二點「禁宣揚靈物附體、妖魔鬼怪、輪迴迷信」,這是《緝魂》前段的討論範疇,
是預告主打鬼魅懸疑的剪輯片段。李燕(孫安可飾)吐露王天佑(林暉閔飾)母子信奉咒
術,直指唐素貞附身其子實踐弒夫之實。隨著劇情中段揭曉RNA設定,此線就驟斷不復提
及,明顯扣連聲明第一點的科學觀點,讓靈異迷信淪為「想像、巧合」不去解釋。
聲明第三點「不得調侃宗教」,本作無指出王天佑使用咒法源自道教支流或任何宗教。另
阿爆(張鈞甯飾)有配戴佛珠,劇情不見其任何相關儀式或參拜。
聲明第十點「涉案劇不能曝露偵查手段,禁拍壞警察」,全片偵橋段查無任何和諧或刑求
,應訊皆為好言相勸。阿爆這位竄改錄音檔物證的「壞警察」,在中國版結局「罪有應得
」地入監服刑。
聲明第十一點「懸疑恐怖題材禁宣染恐怖暴力」,中國版裡暴力橋段(如重擊、墜樓)和
諧地遭剪輯。恐怖片段僅剩李燕想像的唐素貞鬼影。
聲明第十二點「現實題材禁拍社會黑暗面,要拍正常人美好生活」,懸疑犯罪、恐怖鬼魅
僅為點綴,核心脈絡在於檢察官梁文超(張震飾)與妻子阿爆的苦心愛戀,並設計阿爆一
角懷孕,讓家庭、母愛等正能量價值貫穿,符合良善老百姓追尋的幸福願景,即「三觀要
正」。
聲明第十三點「同性戀題材點到為止,要轉為友情」,王世聰(古斌飾)和萬博士(李銘
順飾)的同性愛戀在中國版大幅度刪減,並且沒有善終,暗示同志沒有好下場。
綜上七點,《緝魂》穩切地符合無從明言的聲明規範,
取得中國廣電局龍標:「電審故字[2020]第481號」,成功爭取到院線戲院播映。
此規範或許與2003年香港簽訂的《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
(又稱CEPA)不謀而合,該協議就電影院服務、華語影片和合拍影片、影片發行服務等承
諾允許合作。香港電影工業就此北漂移轉,「港味」電影逐漸消失,淪為滿滿主旋律、中
國式框架的中國電影。
就像中臺合資的《緝魂》,儘管臺灣人事地物貫穿全片,卻「不・臺灣」。
※【兩國兩樣情:中臺版本差異】
《緝魂》資訊登錄中國電影評分網站豆瓣時,揭露中國與臺灣版本有六分鐘之差異。登錄
不久後,差異揭露遭註銷,僅剩中國版的124分鐘,直至電影上映,再度恢復標示兩版本
片長。是否實為掩飾中國為閹割版本,介入之力為何,我無從得知。
為了知道版本差異,我特地詢問觀看過的中國友人,拼湊出對照,如有遺漏或錯誤再請賜
教。
延續前一段廣電局聲明,《緝魂》中國版遭剪輯的六分鐘,我歸納主要基於「暴力」、「
裸露」、「民俗」、「同性戀」、「犯罪必須伏法」等因素導致。當然「暴力」與「裸露
」不全然是政治因素導致,因中國不若臺灣有電影分級制,各種級別的電影同等置於市場
消費空間,不適合全民觀賞的引進片就得做相對應的刪減,如《波希米亞狂想曲》
(Bohemian Rhapsody, 2016)剪輯掉同志情節。
臺灣版中王天佑在施法過程中念誦咒文為台語,在中國版無出現。臺版在王世聰死亡現場
有一顆中遠景的鬼魂鏡頭。為減緩影片的暴力震撼,王天佑重擊王世聰,以及唐素貞墜樓
現場的音效、血腥畫面皆予以刪減。關於裸露部分,李燕在搬進王家不久後,裸身在鏡子
前審視胴體,在臺灣版本中是雙峰露點並且隱約露毛,中國版本僅剩臉部特寫與紅睡衣。
另一個大刀闊斧點是同性情慾。
中國至今沒有真正且正面的同志電影公映(將於下段落討論),涉及性轉、同性情慾的《
緝魂》勢必得為此修正。首先,在萬博士的回憶段落中,臺版曾出現王世聰穿女裝倚臥相
依在床,中版不復見。萬博士後感嘆:「我從沒有真正認識過身旁這位伴侶」,伴侶二字
在中國版重新配音為「夥伴」。
最後的真相對決橋段中,檢察官梁文超詢問李燕(內在王世聰)是否愛過萬博士,臺灣版
有回答愛過,中國版則將這個答覆刪除。明顯地呼應前段落聲明,「同性戀題材點到為止
,要轉為友情」,在中國銀幕上,同性就是不給談戀愛。
最大差異是結局。臺版結局中,阿爆抱著產下的幼女到監所探望李燕(內在梁文超),兩
人隔著塑膠板,阿爆說女兒像爸爸(顯然已知情),李燕做出梁文超慣有摸眉與手指擠壓
微笑姿勢。中國版結局中,阿爆入獄服刑了,並出現字卡「一年後,阿爆自首。坦承藏匿
證據,入獄服刑」(聽聞友人分享,中國觀眾看到這段紛紛爆出笑聲,顯然是不意外如此
安排)阿爆與李燕(內在梁文超)是在監獄放風時相認的,李燕看見畏縮牆邊的阿爆後緩
緩靠近,阿爆熱淚盈匡回望,李燕做出熟悉的摸眉動作並拭去阿爆眼淚。
儘管角色犯罪就得坐牢,自《無間道》(2002)中國版結局便屢見不鮮,但《緝魂》另拍
攝的中國版結局,衍生出臺版未有的女女情慾,透過肢體接觸與雙方的凝視特寫,竟賦予
濃厚的(表面的)女女情愫。難怪中國網友看到說「驚呆了,我真的在電影院看的嗎?」
※【讓步或進步:談中國LGBT電影定位】
延續前段落的刪減與驚呆了,除類型融合與商業化執行外,也許非編導刻意為之,《緝魂
》做出中國院線電影中LGBT元素的要角且高篇幅的創舉。儘管刪減,明眼人皆看出王萬兩
人情誼為愛情非友情,以及李燕(內在梁文超)與阿爆結局湧現出的女女愛情。這是廣電
局的讓步或是進步?或許值得討論。
如前述廣電局聲明,同性戀向來是中國銀幕的避諱。
儘管臺灣觀眾信手捻來一堆經典中國同志電影,如《霸王別姬》(1993)、《東宮西宮》
(1996)、《藍宇》(2001)、《春風沉醉的夜晚》(2010),但這些電影皆無院線公映
。(《霸》片在近年有經典重映)
不若臺灣《孽子》(1987)、香港《愛奴》(1972)以致後續發展出《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2020)、《叔叔》(2019)等平權、驕傲身份兼具的同志電影,中國同志們至今仍無
緣在院線銀幕傾訴彼此愛戀。
就像《藍宇》主角胡軍曾於受訪時提及:「同性戀群體,不是小眾群體,而是一個大家有
時候不願去承認存在的群體。」同志並非從未存在中國院線銀幕,而是不被(能)承認,
僅以一些擦邊、目的性存在著。
中國影評認為馮小剛的賀歲喜劇《非誠勿擾》(2008),是首度院線銀幕出現有關同性戀
的情節。馮遠征飾演的「艾茉莉」是典型父權社會下的刻板陰柔同志,從此之後《非誠勿
擾2》(2010)、《青春派》(2013)、《滾蛋吧!腫瘤君》(2015)、《夏洛特煩惱》
(2015)等皆出現喜劇笑果的陰柔同志,不過皆未承認其性向,僅止擦邊。
喜劇外的擦邊則包含《紐約紐約》(2016)、《西虹市首富》(2018)、《跳舞吧!大象
》(2019)等,《北京遇上西雅圖》(2013)則出現代孕生子的女同志。
2015年出現重點電影《烈日灼心》,鄧超飾演的角色為掩飾真實身份,偽裝為同志並與他
人發生情慾,兩人裸上身擁吻是中國銀幕前所未有的同性尺度激情戲,鄧超憑藉此角入圍
金馬影帝增添本片討論。同年王小帥的《闖入者》出現秦昊飾演的同志次子角色。
2018年的《尋找羅麥》是一部雷聲大雨點小的電影,由知名演員韓庚主演,原著有明顯同
志情描繪,本片延檔五年才取得龍標,號稱「中國第一部過審上映的同志電影」,無奈最
終刪減至83分鐘,不見兩位主角的愛情。
2021年初創下高票房碾壓同期《緝魂》的《送你一朵小紅花》,
再度出現一位擦邊男同志,只不過這次導演給了更多線索。
岳雲鵬飾演的吳曉昧,皮包放著同性愛人合照,照片中穿著象徵同志符碼的彩虹愛心。另
一顆愛人遞食的手部鏡頭,明顯是「男性」。導演韓延先前微博一則彩虹圖配合文字「人
生何處無彩虹」亦被翻出加以解讀。不僅是擦邊,更輔以畫面隱晦暗示,本片引發中國同
志社群熱烈討論。無奈的是這位角色伴侶罹癌,銀幕仍不見歡樂邁向永續的同志愛戀。
相較純中資的《送你一朵小紅花》躡手躡腳,中臺合資《緝魂》顯然獲得更多創作空間。
曾有跟廣電局來往的友人透露,電審對於臺灣製電影會「比較」不嚴格。這或許促成《緝
》片成為繼《烈日灼心》後在院線片有最多同志表現的電影。
影評「陀螺電影」便寫道:
「《緝魂》在大銀幕上對同性戀者進行有史以來『最大膽』的呈現。」
誰也沒想到,一位臺灣導演寫下中國LGBT電影嶄新的一頁。
※【想像的同性愛:直男式的創作】
儘管程偉豪創下中國院線銀幕罕見高篇幅的同性愛戀,在我看來,《緝魂》是一部直男想
像創作的電影,嚴重缺乏知識與任何考據。
我明白以同志電影或是新酷兒電影(New Queer Cinema)脈絡考據《緝魂》太過殺雞用牛
刀,但電影避談過多現實層面的議題。
製片唐在揚定義本片為「愛」的電影,十個人有九個哭著出來。導演亦表示自己在嘗試混
合類型,有《紅衣小女孩》的靈異驚悚、有《目擊者》懸疑推理,但事實上想做的是科幻
愛情。《緝》片團隊將「愛」視為萬物同質,同等於所有人類的渴望本質,更是超越一切
的靈性。然而在說服力和精彩性上,顯得就是編導的一廂情願。
無論是萬博士與王世聰、梁文超與阿爆皆以精神愛戀克服現實阻礙,完全忽視(甚至是嘲
諷)跨性別族群生活中面臨的一切苦痛。講難聽一點,今天你性交都是插入屁眼,換成插
陰道,真的能因為「愛」就克服一切?今天妳的老公轉移到一個女人肉體內,妳可以還繼
續愛他?就只有精神相愛,此後不會再發生任何肢體接觸或性行為?更甭提如何在融合父
權體制社會。光是男同志出櫃可以因為「性向」,讓親情的「愛」轉變為「恨」,全球跨
性別在父權社會滿載的惡意下,幾乎不見支持。就像是臺灣經典名言「懂得笑就不會恨了
」,懂愛就可以克服一切困難。《緝魂》裡同性愛情宛如BL劇中充滿想像卻不現實。
《緝魂》類似的厭女、忽視LGBT生態的評論不算罕見,此類平權派的觀點在女性主義評論
界是老生常談,但討論者皆忽略一件事,程偉豪過往作品曾揶揄此種論述。
《緝魂》並非程首部觸及同志議題電影,讓他榮獲台北電影獎、金馬獎最佳短片的《保全
員之死》才是第一部。這是一部能夠打臉平權觀點的「同志電影」。
《保》片遊走紀實與劇情邊界,利用大量再製影像,從真實畫面做出屬於電影的畫面闡述
臺灣媒體亂象。片中主角呂革進意外墜樓而死,過程中影像線索透露其可能為同志,引發
同運團體上街抗爭。劇情末段,導演卻用種種符碼暗示主角實為異性戀,種種的同志平權
來自於抗爭者「想像」,狠狠諷刺當前同志團體操作。
若以此論述審視對於《緝》片的性別論述批評,不正是《保》片所嘲弄的標的?論者批評
的「厭女」、「歧視」的受害者究竟為誰?是真實的女性、同志或是跨性別,亦僅止論述
者腦海中想像的受害者呢?
倘若認真看待《緝魂》,它實質是一部非常毀家廢婚的前衛電影。劇情中李燕(內在王世
聰)談及自己轉性為女,就能夠自行繼續孕育下一代無需倚靠他人,之後再透過RNA技術
移轉至自行生育下一代。宛如長生不老之死,永生永世地續活。此舉不正是違反生殖、嘲
諷傳宗階段的專偶家庭制?婚姻、家庭皆是絆腳石,如此前衛並酷異的觀點,是否為性別
觀點評論者所忽略的呢?
※【結語】
張藝謀曾說過:「每一個導演心中總是有一團燃燒的火。」
程偉豪也是,他想達到的不僅是做一部華語輕科幻電影,還希望提升臺灣電影工業技術。
他的確做到了,拿到高成本投資額,無論攝影、剪輯、美術、妝髮、造型、視效、配樂、
音效乃至行銷,《緝魂》創下華語懸疑驚悚電影的高標。
不若後繼者將其視為模仿和複製的典範,仍沉溺在民俗元素的本土靈異類型,程偉豪已走
到下一關。驚悚類型的大格局、東方科幻的嘗試、中國銀幕的LGBT再現,《緝》片立下一
個里程碑。
可惜的就是中國式框架,在資金調度與創作空間的權力斡旋,
究竟華語電影是走得更遠更廣,或是更淺更窄,這或許是更多評論者該專注的面向。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