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評論] 魏德聖《台灣三部曲》計畫,為何對台灣電

作者: a420360 (嶺月)   2021-01-14 11:23:11
※ 引述《Goldpaper (金紙)》之銘言
: 關鍵評論網
: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45929
: 2021/01/14, 藝文
: 魏德聖《台灣三部曲》計畫,為何對台灣電影產業是「百害一利」?
: 朋友問我為什麼這麼討厭魏德聖,甚至討厭到要寫篇長文。齋主我非是電影產業相關
人士
: ,但對電影確實有幾分了解、憧憬和理想。若說我心中有什麼對於台灣電影的夢,大
概就
: 是希望未來電影產業能規模量產工業化,讓產業相關人士,能建立起整套的電影規範
,推
: 演出屬於台灣電影的商業化公式,讓台灣電影擺脫賠錢貨的標籤。
: 雖然這個目標很遙遠,實現的方式也模糊,但我卻能清楚的知道,魏德聖豪賭的電影
製作
: 方式,長期來看對台灣電影只是傷害,而且這種方式所能累積的產業經驗值也相當有
限。
: 若是魏德聖自己找倒楣金主投錢拍電影也就算了,這次電影專案還與政府相關優惠有
關,
: 更何況魏德聖還向群眾搞起了募資,根本就是搖著民族主義大旗,拉著所有愛電影的
觀眾
: ,以及整個電影產業,陪他一起搭上通往地獄的直達車。
: 我首次認識到電影是門很花錢的事業,是距今20多年前的《鐵達尼號》。詹姆斯卡麥
隆為
: 了沈船時的真實感,電影團隊複製了鐵達尼號的右舷,而這項決定不只是複製船的成
本高
: 昂,就連拍攝成本也隨之提高,畢竟製作團隊為此還得特地找個足夠大的水箱,才能
進行
: 後續拍攝。
: 在《鐵達尼號》的幕後花絮中,明眼人都能感受到其工業化程度和高昂的成本,以及
優秀
: 的管理制度。1997年的《鐵達尼號》成本高達將近3億美金,不過這部電影雖然昂貴,

: 後續數十年的回收,只怕是10倍不止,更何況還得了一堆獎項。從那之後,電影成本
的紀
: 錄就不斷被刷新,《加勒比海盜》、《阿凡達》、《魔髮奇緣》、《復仇者聯盟》久
而久
: 之,隨著通貨膨脹和全球化,再也沒人能準確計算到底哪部電影比較貴了。
: 或許因為台灣人都帶些自卑性吧。當台灣觀眾進戲院看著好萊塢的大製作大場面電影
時,
: 總會幻想著某天台灣也要來這麼個一部燃燒經費的電影。正如魏德聖幾次在訪談中所
說,
: 難道台灣人就不能有個超越《阿凡達》的夢嗎?
: 記得當年《海角七號》意外爆紅後,魏德聖於幾次訪談中,都是用著同樣的說法募資
。那
: 是個《阿凡達》統一全球票房的年代,這股熱情燃起了台灣人也要有個史詩電影的心
。當
: 時魏德聖挾著名氣,確實贏得了不少電影人或金主的支持,乘著這股氣勢,加上媒體
持續
: 的報導,《賽德克巴萊》上映了。
: 劇情不知所云,重點模糊不清,節奏掌握不佳。成本高達7億元《賽德克巴萊》,理應
要1
: 4億左右的票房才可打平,但最後總票房卻只有8.8億元,其中國際市場的票房甚至只
有7
: 千萬元。
: 口碑不佳的事實,也從上下部曲的票房差異得知,上部曲《太陽旗》的票房4.72億,
而下
: 部曲《彩虹橋》的票房掉到3.18億元。雖說結構相連的續集電影,票房上多少會因此
打折
: ,但也可見許多觀眾進場看了電影,是抱著失望而離場,對於次月上映的《彩虹橋》
當然
: 也是興致缺缺。
: 這樣的製作規模超過了台灣電影產業經驗所能負擔的極限。台灣從未有過這樣的電影
製作
: ,管理方式遠遠不足,不管是在電影製作時的成本控管,又或者如此大批電影團隊的
管理
: ,都嫌經驗不足。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花了一堆錢在沒必要的事務上。
: 不過這樣的巨型電影投資,對於電影產業者的經驗,倒是很有幫助。電影從業人員能
藉著
: 這類超規模的製作,接觸更專業的技術和團隊,也理應會因為規模的增大,導致分工
變得
: 越加細緻,專精的電影技術也能更加頂尖。
: 事實上,魏德聖本人會有如此大製作的夢,也和過去這種製作經歷有關。2002年上映
,由
: 陳國富導演的《雙瞳》,魏德聖在其中擔任要職,而這部電影就是由好萊塢投資製作
的。
: 當時團隊人員曾在訪談中多次提到,《雙瞳》帶來的經驗和影響,絕非是僅僅只是一
部電
: 影。
: 「小孩開大車」的優點,就是能增加產業經驗值。但相比於優點,缺點是更加致命的

底下太長了恕刪
電影的確需要票房收入,在商業化愈來愈濃重的氛圍下,愈來愈多的電影人可能相信不
賺錢意味著失敗,才出現了所謂的好萊塢大片,傳達所謂政治正確的題材。
但是這樣就代表那些少數族群、缺乏關心的議題不值得重視嗎?
「電影是眼睛吃的冰淇淋,心靈坐的沙發椅」但它同時也是這片土地、這些人民共同的
回憶。
每次經過嘉義的天下嘉農銅像,都會想起這部電影、那段故事,心中充滿感動;又有多
少人因為《賽德克巴萊》這部電影,而第一次正式原住民的這段被壓迫的歷史?
我能理解原文從電影產業角度出發,讓台灣電影擺脫賠錢貨的標籤的論點。
但是若要說魏導拍得這些電影是「搖著民族主義大旗,拉著所有愛電影的觀眾以及整個
電影產業,陪他一起搭上通往地獄的直達車」也太過言重了。
電影人首先是一個「說故事的人」,而不是一個商人。
很多年以後,我們的下一代回頭看這些電影,他們不一定會注意到當年的票房慘淡。 但
他們會知道,之前的前輩們曾經排除了種種困難,說了一個好故事。
疫情過後,希望我還能經常去戲院,看一看這些屬於我們台灣獨有的故事。
作者: Sparrow02002 (麻雀仔)   2021-01-14 12:44:00
只為了說一個故事,賠了未來台灣整個電影產業,這樣值得嗎?
作者: alwaysstrong (不要踩小強)   2021-01-14 16:13:00
那些少數族群、缺乏關心的議題當然值得重視,但不要用這種全民出大錢,拍電影還不一定有人要看的方式來重視啦!
作者: doubleaisno1 (double(阿台))   2021-01-14 17:20:00
要好的故事要淨化心靈要觸動人心。在短短的時間內這是理想是必須。但是一定要花那麼多錢?要讓人關心社會議題、關心歷史價值。要花45億。難怪,沒什麼人去關心。沒什麼人做得到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