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飛濺山成迪士尼種族歧視碑

作者: hvariables (Speculative Male)   2020-07-11 23:42:49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00711000693-260112?chdtv
飛濺山成迪士尼種族歧視碑
04:10 2020/07/11 中國時報 徐定遠
https://images.chinatimes.com/newsphoto/2020-07-11/900/BE0300_P_02_02.jpg
迪士尼樂園決定將飛濺山的主題改成《公主與青蛙》。(摘自disneyfoodblog)
https://images.chinatimes.com/newsphoto/2020-07-11/900/BE0300_P_02_03.jpg
迪士尼樂園的飛濺山一直是熱門的刺激遊樂設施。(摘自disneyfoodblog)
https://images.chinatimes.com/newsphoto/2020-07-11/900/BE0300_P_02_04.jpg
《南方之歌》中的非裔角色都被描繪成天真愚鈍,開心地在農莊上工作。(摘自網路)
《南方之歌》是迪士尼娛樂帝國龐大片庫中最嚴守的祕密之一,過去逾30年不曾以任何形
式在美國重新發行過。以《南方之歌》為主題的飛濺山,自1980年代末期就開始存在於世
界各地的迪士尼樂園,形同於一座矗立於「全世界最開心的地方」之中的巨大種族歧視紀
念碑,以水花激濺的刺激旅程,掩飾著長期存在於美國文化中的無形歧視。
首映於1946年的《南方之歌》以真人搭配動畫的形式,描繪由城市搬到外婆在美國南方農
莊的白人小男孩強尼認識了在農莊工作的非裔工人雷摩大叔,雷摩講述兔子、狐狸與熊的
故事,強尼則總能將在故事中學到的教訓應用在日常生活中。該片最有名的就是歌曲〈
Zip-a-Dee-Doo-Dah〉,不僅贏得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獎,也是飛濺山的主題曲。
〈Zip-a-Dee-Doo-Dah〉輕盈無憂的節奏與歌詞,其實就是《南方之歌》的寫照,乍看之
下沒有殺傷力,但當故事發生在1800年代的喬治亞洲農莊時,就成為美化與淨化奴隸制度
的歧視範本。《南方之歌》全片沒有提及「奴隸」這個字,但細究故事的年代,這些在農
莊的非裔工人們自然都是奴隸,但片中的非裔工人全都被描繪得怡然自得、開心工作,但
非裔角色明顯地愚魯且地位比白人角色低下,也都很滿足於替白人們在農莊上做粗活。
當強尼因不適應農莊生活,想偷偷逃回城市時,片中的非裔角色們卻用接近毛骨悚然的愉
悅情緒,訴說著在農莊上工作的美好,也樂於停留於權力地位的末端安分守己,實質上等
於是讓奴隸們宣揚在農莊無償勞動的美好,不僅強調服從的好處,也千萬別逃跑、更不要
想辦法改善自己的處境。一群人看來無傷大雅的內容,很可能是另一群人無法逃離的烙印
,美國終於在佛洛伊德之死後讓大眾達到隱忍的限界,開始展開遲來的文化層面的轉型正
義。
電影與戲劇是最大眾的娛樂活動,但台灣長年以來在作品中也無形地存在著系統性的文化
歧視,不論是針對原住民族、客語族群、台語族群、又或是東南亞外籍族群的刻板描繪至
今仍充斥螢幕,持續從文化層面教導著下一代歪曲的世界觀,是台灣民眾遲早必須正視的
課題。
作者: littlejackbr (liljb)   2020-07-11 23:46:00
最後一段是三小
作者: tchaikov1812 (柴犬夫斯基)   2020-07-12 00:50:00
最後一段有問題嗎?
作者: fishthehuman (老魚)   2020-07-12 03:27:00
最後一段沒什麼問題吧 網路一堆歧視文字
作者: souldrinking   2020-07-12 12:10:00
最後一段踩到一樓痛腳?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