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0第十屆社會公義電影獎(台北電影節會

作者: coooooo (CO2)   2020-07-10 18:23:44
http://n.yam.com/Article/20200710125723
中央社/ 2020.07.10 15:55
2020第十屆社會公義電影獎(台北電影節會外賽)得獎名單公布!紀錄片《我的兒子是死
刑犯》與短片《主管再見》獲獎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00710 15:51:08)「社會公義電影獎」是台北市文化局補助,全國自
主勞工聯盟等公益團體所舉辦(與影展官方並無合作),今年已邁入第10年。本活動以推廣
社會議題影片為主旨,以「會外賽」的形式,從台北電影獎的入圍影片中,邀請到13部探
討社會議題影片參加本屆社會公義電影獎的評選。包含5部劇情長片、3部紀錄片、4部短
片及1部動畫片,類型相當多元。最終由李家驊拍攝三名死刑犯的紀錄片《我的兒子是死
刑犯》及林亞佑描述少年觀護所內生活的短片作品《主管再見》,兩部探討刑罰和矯正議
題的《我的兒子是死刑犯》與《主管再見》,為本屆社會公義電影獎得主。
社會公義電影獎今年邀請到長期參與媒體改革運動的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教授魏玓擔
任評審團主席,並由曾以《不能戳的秘密II:國家機器》獲得臺北電影獎百萬首獎及最佳
紀錄片的紀錄片導演李惠仁;獲得柏林影展泰迪熊獎及臺北電影獎最佳紀錄片的紀錄片《
日常對話》導演黃惠偵;中正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特聘教授黃俊儒,以及以《台北歌手》獲
得金鐘獎最佳編劇的電影編導樓一安組成強大評審團。
今年的評審標準如下,一、主題符合社會公義性質,凸顯重要但邊緣或弱勢的的議題,企
圖引起社會的關注與良性的對話。二、挑戰具有難度的拍攝主題和形式,並提出新的思考
角度或觀點。三、能夠引起觀眾的觀影興趣,與觀眾對話和溝通,並促成反思。四、作品
本身在製作與拍攝技術方面的完整度與成熟度,並能與主題相呼應。
經過兩輪激烈辯論與投票,評審團選出獲獎作品《我的兒子是死刑犯》,是以三個死刑犯
作為主角,從家屬、律師等人的敘說為線索,捕捉死刑犯做為人的樣貌,以及死刑犯家屬
背負的傷痛。評審團認為,死刑與廢死的議題和爭議在台灣的重要性無庸贅言,但我們需
要更多促進對話和反思的材料。本片勇於挑戰這個敏感議題,以及高難度的取材和拍攝手
法,透過三個死刑犯個案,將相關問題回歸到「人」的複雜本質與當代處境。全片用平和
又充滿感情的敘事,引導觀眾貼近死刑犯與其家屬的具體生活面貌,讓人體會到,其實每
個人都有犯錯的可能,但有人幸運地能夠站起來,有人卻不幸地一直掉下去。是一部值得
被更多人看到和討論的作品。
另一部獲獎的《主管再見》以因不同原因進入少年觀護所,進而成為室友的三名少年在少
觀所內的生活為主軸,探討少觀所中,收容少年的處境。評審團認為,少年犯與監獄(少
年觀護所)的主題是一個重要且被忽略的議題,本片透過三個少年犯在觀護所中的相處與
遭遇,讓觀眾看到在監獄艱困與扭曲的環境中,其實少年犯們也就是我們身邊的尋常少年
:敏感、愛玩,想變成大人,卻還總是懦弱幼稚。以劇情短片的型式和規格,本片的編劇
、表演、影像、節奏全都出奇地精準,不僅用一種非常有溫度與厚度的手法引出嚴肅重要
的議題,同時避免了對於人物的刻板化的描述,是一部好看的電影。
本屆評選中,短片作品表現突出,除獲獎的《主管再見》外,《第一鮪》也獲得多位評審
好評。評審團認為,《第一鮪》以船長謊稱抓到今年的「第一鮪」為故事核心,相當具有
戲劇張力。在短片有限的篇幅,一針見血的突顯了漁船上的高壓、高風險,以及外籍漁工
的生存議題,也帶出對於「黑鮪魚觀光季」這類大型觀光活動的反思。另外,《幽魂之境
》改編自緬甸童兵史實,影像處理純熟、精彩;《家庭式》則是導演自導自演的作品,演
員表演相當有說服力,寫實地呈現出家庭失能孩子的生活質地。
紀錄片與劇情片亦火侯純熟,均為過去一年以社會公共議題為創作題材的優秀作品。《殘
值》以詐領保險金事件為題材探討人性與價值,演員表演自然,劇情鋪成帶給觀眾蠻大的
思考空間;《波羅蜜》以近年劇情片較少見的移工議題為題材,整體影像運用技巧成熟,
能帶給觀眾不錯的觀影經驗。《阿紫》紀錄越南嫁到台灣農村的外籍配偶阿紫,清楚描繪
了外籍配偶在台灣的處境。另外,《返校》在過去一年獲得很大的關注,對於未經歷過威
權時代的世代來說,適時的提醒了大家,自由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回家的理由》以「
日月明功案」被害少年的姊姊為被紀錄者,貼近且深刻的捕捉被紀錄者與身為「加害者」
的母親的關係轉變。
未來所有入圍影片都將有機會公開放映,希望能為大眾搭起理解社會議題的橋樑。
得獎作品
《我的兒子是死刑犯》預告連結:reurl.cc/nzben2
《主管再見》預告連結:https://bit.ly/3gJI48v
入選作品:
※劇情長片
《殘值》、《灼人秘密》、《波羅蜜》、《返校》、《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
※紀錄片
《我的兒子是死刑犯》、《回家的理由》、《阿紫》
※短片
《主管再見》、《第一鮪》、《幽魂之境》、《家庭式》
※動畫片
《六道輪迴之可憐達人秀》
訊息來源:主辦單位:社會公義電影獎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275552.aspx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