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我們的家不是我們的家》母親的堅持與偉大

作者: benbenson12 (binbin)   2020-03-29 23:25:14
以下有雷
圖文好讀版:https://loory.tw/rosie-2018/
~*-*~*-*~*-*~*-*~*-*~*-*~*-*~*-*~*-*~*-*~*-*~*-*~
《我們的家不是我們的家》是一部愛爾蘭家庭劇情電影,由派迪布里納希執導,莎拉格林
、莫鄧福德、莫莉麥肯主演,改編自真實故事,講述蘿西作為四個年幼子女的母親,雖然
丈夫保羅有著一份穩定的工作,但在愛爾蘭房價高漲的情況下,房東為了把屋子出售而將
她們趕出家門。在找到合適的新家之前,蘿西只好把家當通通搬上車,每天送孩子上學後
聯絡各家能提供住宿的地方,被迫過著天天在不同旅館「流浪」的生活。
就我個人而言,會喜歡看《我們的家不是我們的家》這類型社會寫實電影的原因,在於無
論它是真實故事改編或單純只是建立在真實背景之下,都能讓觀看電影的我們能夠花兩個
小時的時間,透過創作者的視角與故事所聚焦的議題來深入了解一起事件的來龍去脈,還
有世界某個角落人們的真實生活情況,藉此開闊觀眾視野,從中獲得看見事物多種不同面
向的機會。
《我們的家不是我們的家》把故事舞台設定在近年因為房市供不應求,使得房價大漲的愛
爾蘭首都都柏林,透過一家六口在所有旅館皆客滿而無處可歸的情況下,以沉穩卻又充滿
張力的鏡頭,聚焦於著急尋找住處的同時也要照顧四個孩子而蠟燭兩頭燒的蘿西身上,呈
現出身處台灣的我們可能難以想像,但事實上卻不斷在愛爾蘭發生的社會殘酷現實。
《我們的家不是我們的家》能在 2018 年入圍許多國際影展,並獲得影評「愛爾蘭年度最
重要電影」的評價不是沒有原因,如同英文片名取作《Rosie》,《我們的家不是我們的
家》不僅有對社會議題的深入描述,更有著相當紮實的劇情層面,在全片短短不到兩天的
故事篇幅之間,讓觀眾能發自內心感受到蘿西身為一位母親,因為處處碰壁而無法盡自身
責任與義務,給孩子一個安心學習成長環境的挫折與無力。
在《我們的家不是我們的家》裡不斷聽著蘿西在電話中向飯店詢問:「一間家庭房,最好
是能住幾個晚上,只有一晚也沒關係。」雖然每一次懷抱希望地播著號碼,最終只得到像
「非常抱歉」或「已經客滿」的回應,但她還是把握照顧孩子的空檔時間不厭其煩地繼續
嘗試,因為蘿西知道除了在努力工作的丈夫之外,自己已經是這四個孩子最後且唯一的依
靠。或許她在旁人眼中可能不是一位沒有缺陷、能夠把孩子打理到完美狀態的母親,但也
不可否認她確實已經盡了全力。
我們能在電影前段透過蘿西與家人緊密的關係,感受她對孩子全心全意的付出,不管是跟
孩子之間的相處互動,在飯店裡面對他們的吵鬧仍保持耐心,以冷靜態度去處理各類疑難
雜症,或者在車內總能一眼察覺孩子們的真正需求並盡力滿足,就算之後觀眾才得知蘿西
在學生時期就懷了大女兒,也從未看到她有作為一位年輕媽媽相對不成熟的一面,但正是
如此,才更加深《我們的家不是我們的家》整個故事的揪心程度。
看著《我們的家不是我們的家》片中蘿西因為遍尋不著今晚住所而感到焦慮時,年幼孩子
的頑皮搗蛋、青少年的叛逆行為,加上女兒穿了前一晚沒有洗的衣服而在學校被嘲笑,這
種由於失去實質意義上的家,使得孩子的人際交往與心靈成長受到影響,讓自己在外人眼
中成為失職母親的羞愧與挫折,都逐漸把她推向瀕臨崩潰的邊緣。
我想這就是一位母親的偉大,蘿西不僅因為一時的情緒兇了女兒會馬上跟她道歉,面對孩
子對旅館環境和總是在搬家的抱怨,她也會給他們許多正面的期待。雖然我們不清楚她跟
原生家庭之間的衝突,母女倆的矛盾也僅點到為止,但不管怎樣,就算對殘酷的現實讓她
無能為力,蘿西依然挺身擋在孩子面前,把壓力和徬徨放在心底獨自承擔,只為讓她們能
夠開心的度過每一天,並相信父母會永遠在自己身旁給予支持與陪伴。
或許孩子的體諒就是對父母最好的鼓勵,面對社會的無解困境,一家人在車子裡吃著薯塊
、到速食餐廳刷牙盥洗,看似悲慘卻也在彼此互相扶持之下,展現出一個家庭不會輕易被
現實給擊倒的深厚情感連結。儘管《我們的家不是我們的家》片中那句:「我們不是遊民
,只是迷失了而已。」展現出蘿西這位母親守護自身底線的堅韌不拔,但就因為有這些可
愛又懂事的孩子,他們一家人才能有著好像怎樣的艱難都可以承受的強大力量,讓這個故
事更顯得難能可貴。
就如同肯洛區的《抱歉我們錯過你了》藉由家庭成員之間的矛盾與和解帶出英國新型態「
零時經濟」所衍生的勞資爭議,《我們的家不是我們的家》也透過讓觀眾看見角色身處在
困境中的溫暖親情,來突顯當一個國家的居住正義無法落實,人民就算有正當工作還是被
迫流落街頭的嚴重性,儘管電影以「相信明天會更好」、「不管怎樣我們還有彼此」相對
正向的結局來收尾,但現實中她們又能夠堅持多久?我想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去關注與重
視。
整體而言,《我們的家不是我們的家》不論是題材選擇、敘事節奏、幾位演員表現,甚至
是攝影和剪輯的掌握都近乎無可挑剔,雖然故事格局不大,但從角色彼此之間最真實的情
感出發,透過他們經歷的事件把電影從單個家庭擴張到整個大環境的社會議題,呈現我們
普遍認為經濟繁榮的愛爾蘭,因為政府的錯誤政策而導致的房價問題,讓人產生感動、悲
傷、震驚、無奈、慶幸等多種複雜的情緒,說是社會寫實類電影的巔峰一點都不為過。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