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小偷家族、寄生上流、小丑的犯罪界線

作者: raura ( )   2020-02-17 23:19:06
剛看完《小偷家族》。
本片的步調讓我好像看到早期日影,
用零散、意義不明的生活片段組成,
最後再以重大事件帶出真相。
跟近年常看到的日影比起來,
步調比較慢,很難讓我聚精會神,
但演員的演技比較平實、不浮誇,
實在非常少見。
只是要得較商業取向的奧斯卡是非常困難,
個人也不覺得它有比《寄生上流》好看或優秀。
回到標題。
本片出現兩次男女主角對偷東西的想法,
類似不要偷垮店家就好之類的,
還有他們一家人道德觀念不高,
為何在本板會得較多同情,
不像《寄生上流》、《小丑》受到許多人攻擊?
個人覺得可能類似《寄生上流》补先生說的界線吧!
所謂不偷垮店家就是一種界線,
就像味道和內褲一樣,別被人聞到或發現就是不越界,
既然沒越界就沒什麼好譴責,
合理化犯罪也不是不行,
但前提都是不能威脅自己所在的地位。
《小偷家族》的犯罪只是偷吃的穿的,
最多砸個車偷包,隨手「救」一下小女孩,
大概只有家裡有做生意或有車的人會不太爽,
對觀眾來說根本無關痛癢。
這些主角從沒想過突破他們階級的界線,
一直樂於欺騙和偷竊的生活,
當然也不可能多努力或多善良。
本片讓我恍然大悟,
討論另外兩片的主角不努力、合理化犯罪是假議題,
誰真的在乎虛構人物要不要努力,會不會犯罪,
真正在乎的其實是,
有些窮人居然不安於貧窮,妄想晉級。
想晉級就算了,還不保持謙虛,
說穿了就是沒有使用弱者的表情或態度,
結果讓部分觀眾感受到威脅,
或覺得這些魯蛇在挑釁什麼,憑什麼能成功?
在我看來本片不少合理化犯罪的地方,
明明是誘拐小朋友,卻暗示爸媽吵架虐待,
所以小朋友在主角家比較幸福,
觀眾看著看著也覺得這對小孩比較好。
結尾大量的臉部特寫,欲言又止及困惑無力,
其實就是在對觀眾說話,讓觀眾產生同情心,
覺得他們是弱者,被警察們誤會逼迫到講不出話來
真希望他們能團聚、獲得幸福啊
所以說《小偷家族》太高明了,
高明到觀眾看完還不覺得這是合理化犯罪,
只覺得心暖暖,情感動人,而不是活該被抓、真是一群壞蛋,
甚至開始認同「沒有血緣關係也可以成為家人」這種概念。
當然導演也不是沒有點出這群家人的現實,
譬如沒念書的小朋友知識有限,
誘拐小孩是自我滿足,並不是真的對小孩好,
奶奶其實只是利用孫女(?)賺錢等等。
但另外兩部片也同樣有點出主角犯罪的現實與困境,
在本板還是受到許多道德批評,
可見讓角色即使犯罪,
也要有態度與行為上的界限是如此重要!
觀眾就會幫忙緩頰,啊其實他們沒那麼壞這樣,
而忽視如果他們沒被抓,
他們就是一群不覺得自己的行為有啥錯的人。
題外話,日本還真愛儀式行為,
從各種影視作品都看得到這類意義不明的動作,
連小朋友偷個東西也要有儀式才能拿,
這是什麼樣的民族風氣?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