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我們的7日戰爭》,小孩們與大人們的

作者: a122239 (Sharp)   2020-01-24 11:57:50
部落格版:https://moviemoney.pixnet.net/blog/post/404471650
(手機排版抱歉)
作家宗田理於1985年出版的小說《我們的七日戰爭》,曾在1988年改編成真人版電影,是
如今已是影后的宮澤理惠的大螢幕出道作,而在30多年後的現在,《我們的七日戰爭》也
迎來了首次的動畫電影化。然而原作小說畢竟是30多年前出版的,很多根本上的東西或許
早該被留在舊時代,時代在變、「改編」自然也該隨之改變,從舊體制的抗爭轉變成了思
想上的衝突,小孩們與大人們的直接戰爭亦轉為網路的攻防戰...,種種不一樣都代表著
時代的變化,有意的將本來的「七」變成「7」就是讓人能感受到,同個故事卻因處在不
同時代與環境而該註定擁有的轉變,例如從網路攻防延伸到了網路霸凌議題;針對日本非
法滯留、非法移民的問題探討等等。
不過,即便如此動畫版仍是延續著真人版電影、原作小說的那股精神,近似於以下犯上的
毫不畏懼,激烈的喚醒隨著年紀漸長、因為世界因為社會變得世故、都快忘記曾經的自己
是「什麼樣子」、是如何「把自己活成這樣子」的大人,然,《我們的7日戰爭》野心不
僅於此,在對抗大人的同時,其實這幾位高中生也都在參與另一場「看不見的戰爭」,那
是他們與他們自己的認同搏鬥。「希望這裡的每一個人,都能認識真正的我。」、「我害
怕別人認識了真正的我,會從此改變對待我的態度。」當他們懵懂的掙扎著、不讓大人拿
世俗那套壓迫在自己身上,他們何嘗不也面臨著小型社會的考驗?「把自己活得不像是自
己」原來是每個世代都會的,藏起自己原來是不知覺的不得已。
《我們的7日戰爭》在有些超乎常理的劇情發展之間,最讓人能直接感受到的,是以阿守
為首的這群高中生們最真摯的情感。從阿守想要帶著小綾逃離紛擾的決心,到眾人面對不
堪過往與自己時的相互告白,都是他們義無反顧的勇敢,也許在大人的眼裡他們的任何感
情、羈絆都是脆弱不堪的,可大人們忘記了的是,和他們已然進入「聽命行事只為融入世
界、適應社會」的年紀相比,正值青春歲月的高中生們,卻也是處在最容易修補、建立起
感情與羈絆的年齡階段,因為很多話與很多事,都在這個年紀裡能最不在乎的說出口、能
最輕易的去做到,因為是如此沒有雜質的單純。
「如果成為大人意味著學會說謊,那麼當個屁孩又如何呢?」
就跟這句台詞所吶喊的一樣,《我們的7日戰爭》說實在話是有點中二,眾人之所以會集
合在廢棄工廠,竟是源於阿守想帶著小綾「離家出走(私奔)」,而後續連引發所謂的「
七日戰爭」的原因,也是為了向躲藏在這裡、隨著父母偷偷從泰國來到日本違法工作卻因
故分散的小孩馬利特證明他們不會像大人一樣,為了自己而不顧他人,有點像是「為證明
而證明」,然後槓上來到工廠抓人的移民官,這才讓他們跑到工廠裡的事情曝光。不論是
抱持著何種心態與動機,在剛開始確實都不太認為是可以被接受的,離家出走本身就不是
件值得鼓勵的事,更別提他們無視日本政令去保護非法移民不讓移民官帶走。於電影的前
半段、也就是七日中的前三日,就我而言是稍微感到不耐的,發展太過迅速、心態和動機
的不對,再加上超乎常理和不合邏輯的部分不少,讓我覺得這似乎就是一部談關於青春、
愛情、友情與理想的中二動畫電影。然而隨著劇情行進到了後半段,整部電影猶如倒吃甘
蔗般越來越好看,儘管還是有些地方過於理想化,但前面給人的中二印象逐漸被扭轉,取
而代之的是熱血還有屬於他們這世代的浪漫,電影的核心主題亦是於此時變得立體清晰,
「小孩V.S大人」的這場戰爭才顯得有其意義存在。
「秘密跟真心話被攤在陽光底下,他們很快就會受不了了。」
阿守等人最初幾天是佔上風的,他們抓準議員、也就是小綾父親不想毀掉難得到手的機會
而不想把事情鬧大的弱點,透過網路成功引發社會關注,越來越多人前往這座廢棄工廠拍
照打卡上傳網路,一夕之間廢棄工廠成了熱門景點,議員、移民官還有工程大隊只得暫時
撤退,本來還對勝利沾沾自喜的他們,卻沒想到對方除了議員不讓其曝光的女兒小綾外,
竟將他們所有人的照片上傳到了網路上,更令他們措手不及的,是他們的秘密與過往都隨
著他們的曝光同時被挖出,已經不算是太堅定的友情受到了嚴重考驗,每個人都說出了傷
人的話與做出傷人的事,每個人都錯愕也都不知如何是好,當他們都對自己與彼此心灰意
冷之時,認為自己造成一切的阿守,決定向暗戀許久的小綾告白,企圖說出心底話來改變
停滯不前的現況,更是要讓其他人明白到,大人用來對付他們的,是他們「害怕他人知道
真正的自己後會改變對他們想法的恐懼」,如果能有勇氣說出心裡話、做回真正的自己,
那他們的恐懼將會不復存在,大人將不再有機會擊敗他們...
「什麼是社會的中流砥柱?就是懂得服從命令的人。」
「都是大人了,聽命行事吧。」
《我們的7日戰爭》裡的「我們」我想代表的就是「大人們」與「小孩們」,以「戰爭」
來貫穿全片,從「小孩V.S大人」的(外)戰爭,到「自己V.S自己」的(裡)戰爭,其實
都不是想要製造出對立,而是想透過這一次次的碰撞、衝突,來讓大人們想起、來讓小孩
們思索著,關於「自己」這兩個字,找回忘記了的自己也好,認同被藏起的自己也罷,我
們的7日戰爭,換個角度來想,似成了自己與自己的對話。我滿喜歡動畫所給人的那股精
神,正確來說應該是由於導演所做的細膩安排、讓劇情得以相扣連貫並將其本意傳達而出
,同時也彌補了電影本身部分情節缺失的遺憾,不過另一個可惜的地方是,除了主要劇情
之外,都特意放入日本近年非常重視的非法移民、非法滯留的問題,卻沒有有再深入一點
的討論,而是僅用來做為引發這場(外)戰爭的觸發點,最後的收尾部分也不夠漂亮,留
下一個不像結論的結論。
而整部電影我最愛的橋段,就是阿守告白小綾後的驚訝反轉,這不算是什麼大膽的設定,
但在這樣類型題材的電影裡,能有著這樣的神來一筆,似也能讓人欣慰著時代的改變,那
是1988年的電影版有很大概率絕對不會出現的情節安排,也代表著30多年後出現的《我們
的7日戰爭》,所要對抗的早已不是體制上的而是思想上的。
電影最後環繞著天燈緩緩升上天的熱氣球,那個畫面很美,但就真的跟前頭阿守他們可以
做出武器、然後外頭派坦克車來對抗的情節,同樣的超乎常理判斷,是會微微讓人在感動
與激動之餘感到出戲的。
作者: chuangjoanne   2020-01-24 15:44:00
結尾很前衛xd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