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遇刺為生的女人 (Netflix 比法片)

作者: mysmalllamb (小羊)   2019-10-14 13:51:59
Netflix 上的法語片,號稱是第一部比利時製作的 Netflix電影,談 1930s巴黎蒙馬特的恐怖劇場文化,以與巴黎同樣有大河有河中島又有山丘地形的比利時工業大城 Liège 為拍攝場景,由紀錄片製片人 Franck Ribière初執導筒。他曾經跟著西班牙導演 Álex de la Iglesia製作了《牛津謀殺案》,這次則自己要用自己紀錄片所長來拍一個重現歷史文化的兇殺懸疑故事,取材的是有「全世界被殺最多次的女人」稱號的法國演員 Paula Maxa ,即片名這「遇刺為生的女人」,她號稱「地下劇場的 Sarah Bernhardt」,在舞台上死過至少一萬次。
https://pbs.twimg.com/media/Dgyw8PdW0AEw7R_.jpg
電影開場女主自白,就是一連串老師不教的法文課,超過三十種死法單字(詳見文末)越聽越離奇、令我們今日觀眾都感不可思議,而這竟是巴黎 1930s!玩巴黎,我們都去過那階梯層層向上的蒙馬特丘,知道那是底層販夫走卒所在、也是貧窮藝術家之匯聚,而山腳下以「紅磨坊」聞名的 Pigalle則是地下情色場所與相關情慾犯罪之溫床,今年 Guillaume Canet的法國片《巴黎 A片現場》就在拍它的 1980s風華。而《遇》片則談它 1930s時更嚇人的歷史風景:在這裏紅的不只是情色、來往的不只是恩客與流鶯,這裡更火紅的是恐怖虐殺劇場、來往的還有跟蹤狂與殺人魔!
20世紀前半 Pigalle恐怖劇場文化的翹楚是大木偶劇場 Théâtre Grand-Guignol,它從 1898 開設卻在戰間期 1920-30s 爆紅,原因一方面是這法國「瘋狂年代」(同美國「咆哮二零」與威瑪德國「黃金二零」)本就自由奔放無禁忌,另一方面也有論者認為是一次世界大戰集體創傷後社會需要一種發洩,很離奇地就發洩到了這種讓存活無傷者欣賞斷肢噴血挖眼割喉、同時讓中產紳士淑女欣賞地下社會光怪陸離腥羶八卦的恐怖獵奇走向。在這大木偶劇場,有「恐怖王子」André de Lorde 與心理學家 Alfred Binet 這對編劇搭檔成功掌握時代群眾不敢示人的那顆心。
本片還真讓這大木偶劇場幾位重要人物都照原名登場,包括恐怖王子 André de Lorde、心理學家 Alfred Binet 與紅牌女演員 Paula Maxa ,只是劇本重新編寫過,以 Paula Maxa 為核心主角代言時代創傷、以 André de Lorde為長輩陰影代言恐怖劇場文化,把時間設定在 Paula Maxa 待在大木偶劇場的最後兩年 1932-1933,透過 Paula Maxa 死亡大秀的落幕來代言大木偶劇場與其恐怖文化的衰落。史實的大木偶劇場儘管受到電影院裡美國恐怖片的市場排擠,仍紅到了二戰前,但二戰後由於人們赫然發現恐怖虐殺不只出現在舞台、更從舞台化作了現實,從此一去不返。
(關於這「大木偶劇場」,YT頻道 CrashCourse有用一部英語短片簡介過,很好入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UM4RkZ1tuI)
電影開場二十分鐘左右,導演先用他出身紀錄片的記實眼光,細細地重建並紀錄了一場大木偶劇場的演出,從場內的群情鼓譟到場外的萬頭鑽動、從場內的主持人到場外的說書人、從台上的獵奇演出到台下的昏厥嘔吐、從巨型的機關密道到微型的化妝道具、從前台演員的受虐掙扎到後台高層的見獵心喜、以及沸騰的劇迷腥羶的媒體乃至衛道的抗議團體... 這恐怖劇場是個自由奔放時代的文化產物,但也是個自由社會下不可否認更難以避免的黑暗角落。衛道團體口口聲聲「污穢的劇院造就墮落的社會」儘管聽來很保守人人嗤之以鼻,但戲如人生之餘不會戲成人生嗎?
於是電影從開場就埋了一條不說破的暗夜殺人魔支線,宛如倫敦曾有個傳說中的「開膛手傑克」專挑妓女暗夜下手,本片也有個裝了鐵腿義肢的黑袍紳士與蛇形匕首,晚晚在碎石子路上「鏘、鏘、鏘」地拖著步伐追著一個個花容失色的風月女子,然後我們在全片好多場戲裡看看這些風月女子的造型妝髮,好像都有那麼點似曾相識... 最後,巴黎恐怖劇場界萬眾矚目的尖叫女王 Paula Maxa 終於登場,看看這位《香奈兒與她的情人》名模女星 Anna Mouglailis的臉型身型與菸酒嗓音,與一幕幕暗夜跟蹤謀殺如此似曾相識,難道冥冥中舞台作戲已成為了現實社會嗎?
Mouglailis 壓低了一副菸酒嗓,飾演舞台上掙扎尖叫、舞台下風情萬種、人前霸氣如女王、人後滄桑實孤女的 Paula,令觀眾都如來採訪她卻暈船的小白臉記者男主般我見猶憐,不禁好奇到底是什麼緣由令她踏上了這條暗黑表演路?隨著一張鏡子上與妹妹曾在北海沙灘曬日光浴的仕女照,我們慢慢看進她堅強外表下無法說出口的創傷,儘管萬難體會但也慢慢理解她這存活者,是如何投入舞台上的自虐死亡以彌補那心理罪疚與空缺。台上演的,出於社會暴力的存活者空缺;台下看的,出於大戰傷亡的存活者空缺;而幕後操盤一切的,竟要把這空缺挖到最底榨到最後一丁點!
史實中,這位幕後操盤一切劇目的 André de Lorde,其嗜血風格早有極大爭議,他為了讓一切虐殺的肢體傷口血液特效栩栩如生,還曾經真買屍體肢體與器官搬到舞台上,本片更拍他手下特效師主管一間屍體實驗室,專門從黑市購買來路不明的棄屍,取其鮮血與器官作為舞台特效媒材... 玩特效玩到如此求真時,本片每一場戲中戲其實演員都在刀口上,假刺一劍假割一刀每每距皮肉要害只差毫釐。那,會不會有一天追求真實到極時,將在舞台上演前所未有的虐殺大戲呢?尤其是當家紅牌 Paula Maxa 的告別演出夜?而這又投射多少男性中產社會凌虐女性的(性)慾望呢?
此片是有種紀錄片導演的色彩,雖然這導演也只是長年製作紀錄片並沒真導過,但他率旗下美術團隊鋪天蓋地地製造了斯時斯地的恐怖劇場與夜生活區、也從台前演出深入幕後運作乃至檯面下眉角、最後更寫實地勾勒了戲如人生的周邊小社會、並象徵性地談了一場一戰創傷孕育恐怖劇場的時代情懷... 最後,這樣的情懷被無限釋放無限挖掘到極時,真會成為這社會裡的食人巨獸嗎?
看這幾週電影界又出現了「劇情片 vs 特效片」與「真實對戲 vs 綠幕演戲」之爭,一般來說我比較偏向求真那派,但有時看到事情每每一不小心「真」到走火入魔時,也不禁覺得劇場與電影這些娛樂就輕輕鬆鬆做點戲找點樂子也不錯 XD 看這片《遇刺為生的女人》談巴黎 1930s的人生如戲,我不禁想到兩年前談倫敦 1880s戲如人生的《英倫謎殺》,都有個精緻重現的劇場大舞台、都有萬眾鼓譟的劇場社會、都有唯恐天下不亂的嗜血媒體、都有時代創傷與血淚壓迫、也都有暗處襲來的殺人魅影。推薦喜愛劇場藝術的、喜愛歷史片的、喜歡女神 Anna Mouglailis的觀眾欣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egdSxDrsb4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