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極惡人魔 Extremely Wicked, Shockingly

作者: mysmalllamb (小羊)   2019-05-28 05:14:13
雷文防雷資訊頁
~*-*~*-*~*-*~*-*~*-*~*-*~*-*~*-*~*-*~*-*~*-*~*-*~
1.影片名稱 : 極惡人魔 Extremely Wicked, Shockingly Evil and Vile
2.觀影時間 : 05/26
3.觀影地點 : 喜樂時代南港
4.觀影方式 : 自行購票
~*-*~*-*~*-*~*-*~*-*~*-*~*-*~*-*~*-*~*-*~*-*~*-*~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極惡人魔》雖然片名很恐怖,題材又是我向來不敢多瞧的連環殺人魔,但既然有青春可人的查克艾福隆與莉莉柯林斯,還是硬著頭皮來看了。還好,故事主人翁 Ted Bundy雖然是史實中橫跨美國多州的連環殺人案兇手,但此片完全沒在拍他殺人的那一面,事實上還把那一面給隱藏得很緊,造成一種疑雲重重的懸疑感。反而此片聚焦在他漫長的受審與辯護過程,那殺人一面的隱藏倒也令這審判過程充滿疑點,令觀眾如同當年群眾一樣看著這小夥子、心想他一表人才怎會犯下大罪?甚至拍到最後儘管看似真相揭曉,也未必沒留下一線他其實無辜的可能。


導演是我沒聽過的 Joe Berlinger,查了才知是從影三十年的紀錄片老將,而且專精題材就是美國的各類殺人、犯罪、司法、冤獄等等。他最有名的《失落天堂》三部曲就在談冤獄、紀錄片還真為冤獄主角的釋放出了點力。那麼這部《極惡人魔》的故事是不是冤獄呢?這不好說,畢竟是歷史人物早已定罪行刑,而犯人也在刑前終於承認案子都他做的,不過這一路走來「冤獄」論點就一直甚囂塵上,甚至還指證歷歷擲地有聲... 要為這段早已過去的歷史找到定論並不容易,於是此片嚴謹考據小心呈現、留下許多模糊空間與未解之謎,觀眾走出戲院時如感若有所失是很尋常的。
從片尾,我們知道此片一場場戲都是根據法庭辯論記錄影片拍來的,這位 Ted Bundy真有大明星架勢每每吸引萬眾眼光,劇情電影忠實重現就是超有戲!而關於他不在法庭的個人生活,主要根據他交往最久的女友 Liz Kendall所出的回憶錄 "The Phantom Prince: My Life with Ted Bundy" 。這個取材給予了此片幾個作為劇情片的關鍵特色:(1) 在法庭與媒體鏡頭之外,看看不在殺人魔敘事中的 Ted如何作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2) 在 Ted在法庭與媒體前高調演出時,提供一個前女友透過電視靜靜旁觀而不陷入當下激情的視角,(3) 給這樣的衝突心靈一個情理合一的觀點。
這個案子與此片故事主軸,的確是有情有理,只是情理之間劍拔弩張彷彿有個基本衝突。本片故事先快速帶過 Liz & Ted承平時期歡樂時光、讓我們看看 Ted是如何愛人愛家的好男人;然後很快進入殺人罪嫌,頭幾年案情還停留在一兩州,Liz 還與 Ted一路攜手共度;接著一發不可收拾,Ted 幾次逃獄到了別的州、一個個州居然都有年輕女性的兇殺或失蹤案件,進入了全片主軸的司法辯論與媒體展演,此時 Liz已退居電視機前遠觀的前女友,這電視一看居然就看了十幾年...
紀錄片導演,拍起劇情片也好像在拍紀錄片,彷彿如果可能的話他應該會搭個時光機去一個個現場跟拍、跟拍不到就搭好場景讓演員稍加一點戲劇表現演出來。查克艾福隆,我對他的印象都還停留在多年前的迪士尼頻道少年歌舞,進入電影好像曾遇長大轉型期卻轉得不太好... 而今在《極惡人魔》中我覺得他成功長大了、成熟有韻味、從青年到壯年當個狂妄自大的 womanizer超有架勢,彷彿重現那 1970s美國人不可一世的昨日榮光、一眾男女配角則重現那美國人需要明星崇拜偶像的集體盲目。
這盲目有的是有意識,有的是無意識。光是說一個涉入年輕女性連續殺人案的嫌疑犯、竟反而會成為偶像招來大群女粉絲受到崇拜與愛戴?這也太誇張,今天說來誰也難相信,但紀錄片導演的偽紀錄片手法讓女路人一一現身說法,也許光怪陸離但人人各有那些想法,誰也難以否定其存在。而西裝男人這邊,就別提一個比一個綿羊的公設辯護律師們,真正有趣的是各州檢察官與法官,他們身為執法人員就只是獻身司法伸張正義?
還複雜得多了。Ted Bundy 案子跨了越來越多州,能定他罪又能關住他的可不多,媒體推波助瀾炒熱 Ted為名人後,各州更是摩拳擦掌搶人搶功、誓言以破這大案來為我們這州揚眉吐氣、甚至還有人要當作政績哄抬競選人氣、連 John Malkovich 飾演的法官也開口閉口「我們佛羅里達陽光下」彷彿一種在地驕傲忍不住要對鏡頭宣傳一下... 人人不論有意識還是潛意識,都已逃不出這齣浮華世界的大戲!
也難怪,當 Ted被補起訴時,可以神色自若煞有其事地推稱「有人密謀陷害我」,因為的確這國家好多不同州的司法,在本片呈現中都是一團媒體政治的混戰,楚楚可憐的愛家男子聲稱國家機器陷我入罪,曾親炙男子溫情的女人們怎能不信呢?何況還在 1968 學潮後整個反叛文化對國家充滿不信的情緒中。總之,司法調查起訴審判的硬功夫還是有、但各種政治媒體性別的激情一樣少不了,這「理性 vs 感性」的戰爭該怎麼作結?那都是史實發展導演也沒啥好置喙。倒是理性與感性,電影都要透過原著回憶錄觀點總結在女主角 Liz一人身上,頭尾呼應貫串全片。
拖了十幾年,一路堅稱自己絕無犯罪、堅絕以認罪協商苟活求全的 Ted Bundy,到了臨刑前一天終於見到他千呼萬喚多年不見的舊情人 Liz,並在 Liz的勸說下終於打破心防坦承犯案,令此案僅剩的一絲冤獄疑雲都煙消雲散、以死刑執行圓滿結案。但,Ted 最終坦承犯案是說真的嗎?而又為什麼對全世界都隱瞞、唯對 Liz一人坦白呢?這點仍然疑雲重重再也不能解,電影則很忠實地保留其模糊與曖昧:
原來 Ted一開始會捲入這案,出面舉發的神秘人物就是女友 Liz,她看見警方公布的肖像畫特徵和男友有其相似性,就心懷戒慎地舉報了,希望透過警方調查證實男友是罪犯或是清白,這舉發本始於 Liz的理性;而經過十餘年政治媒體大秀、令這審判越來越多意識型態的激情、而 Ted堅稱自己無辜經過多年考驗竟愈發堅定,令 Liz愈發煎熬無解:我到底是揪出了兇手、還是害慘了好人?多年來,就算 Liz已經找到新男人成立新家庭、Ted 在官司戰場上也有挺他到底女人成為堅定攜手的新戰友,看似早已分道揚鑣再無瓜葛?但 Liz失落的愛與快速增長的罪咎,越來越難解。
這理性的無解,還是讓 Ted & Liz之愛來化解吧。Ted 的認罪若是真,那也許是在面對千夫所指的官司一生中,唯獨在所愛之人面前低頭坦承;Ted 的認罪若是假,那也許是在堅持自己清白的官司一生中,寧放棄清白也要讓所愛之人得解脫。到底答案是哪個?誰也不知道、電影也留下想像空間,但以電影細細鋪陳這兩人從相聚到遠距的感情基礎,這片末不說破的結語竟一點就通化解一切。真沒想到,一個紀錄片導演拍個殺人魔的犯罪劇情片、甚至在疑雲重重沒有答案的基礎下,竟拍成了一場令人落淚的愛與救贖,至於到底是誰救贖誰,塵歸塵土歸土似乎也沒那麼重要了。
這個基於歷史人物的殺人魔題材,這樣拍成一部俊男美女賺人熱淚的愛情片,是否太過大逆不道?也許是吧,一般觀眾會想看的殺人動機、殺人過程、奸狡脫罪、乃至殺人魔養成的童年陰影等等,電影全都沒拍,畢竟直接史料也不足,只能透過旁人解讀來想像重建。而同樣是基於旁人解讀的想像重建,此片選擇了 Ted 身邊人 Liz 這邊的說法來發展,從頭到尾保留「Ted 也許是無辜」的那一線可能,也不挑戰主流認定罪證確鑿的歷史定論,只是靜靜把調查過程中的缺陷與審判過程中的喧鬧帶出來,然後重點還是在講 Liz眼光下看到的人性這一面。
畢竟,要說什麼故事選什麼視角,還是看編導等核心創作者的選擇,我們如果看看這位陌生導演 Joe Berlinger過去的紀錄片單,看他對司法實務的批判與對冤獄的人權關注,應該就對本片視角不會感到太意外。推薦喜歡查克艾福隆的、喜歡莉莉柯林斯的、喜歡海利喬奧斯蒙的、喜歡 1970-80s 美國風情的、喜歡歷史人物題材的、喜歡犯罪題材但不喜歡見血的、關注廢死與冤獄等司法人權議題的觀眾,都可來看看,但若想看殺人魔犯案實錄那就別來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W6Z38HHJw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