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不可能的任務3:一趟很有事的漫長雲霄飛

作者: SamsungNote9 (While Living)   2019-05-22 18:57:51
https://tinyurl.com/yy5qnpk5
【專題】《不可能的任務3》:一趟很有事的漫長雲霄飛車之旅
2018-07-27龍貓大王通信
在 2000 年高票房低評價的《不可能的任務2》(Mission: Impossible 2,簡稱《MI2》)
之後,湯姆克魯斯最好的選擇也許是收錢走人──將第二集視為最後的一次幸運,拿著大
筆片酬遠走高飛,讓這個系列繼續回到觀眾「很好看卻沒人改編」的清單中,然後等待
10 年後再看看有沒有機會。但是克魯斯選擇再來一次,這可是他最寶貴──而且完全屬
於自己──的電影系列。
起伏跌宕的《 不可能的任務3 》
而約略在 2002 年左右,湯姆再一次地著手籌備《不可能的任務》電影……2006 年 5 月
,《 不可能的任務3 》(Mission: Impossible III,簡稱《MI3》)上映了。
這將近 4 年的製作時間,似乎對於一部 2 小時的商業電影略嫌過長了,但事實是,這
4 年時光,是湯姆克魯斯人生中最慘烈的時期,同時也是系列作製作過程中最艱辛的一
次。能拍出《MI3》這件事,堪比湯姆參與過的所有不可能任務都還要不可能,而這間接
地造成了《MI3》的悲劇:
1.2002 年:不按常規的年輕人
故事從意氣風發但一直都非常自我中心──事實上是臭屁──的大衛芬奇 (David
Fincher) 講起,1997 年票房慘烈的《鬥陣俱樂部》(Fight Club) 並沒有為他帶來打擊
,因為稍後透過觀眾在 DVD 市場上對本片的熱烈回響、與熱情影評的再評價之後,大衛
芬奇證明了他仍然是那個 2 年前拍出票房火爆之作《火線追緝令》的才氣導演。他充滿
奇詭的敘事手法,讓喜歡嘗鮮的湯姆注意到他,於是邀請他加入了 2002 年《 不可能的
任務3 》的製作。
哇喔,看看這精美的《不可能的任務》系列:第一集來自希區考克 (Alfred Hitchcock)
信徒、第二集來自東方槍戰大師、而第三集呢?這位喜歡偏差人格與逆轉結局、年紀還不
到 40 歲的年輕導演要加入了,畫風即將為之一變。
事實證明,1992 年口碑票房雙爆死的《異形3》(Alien 3) 在芬奇心上插進了一把刀。他
搞砸了──他認為不全是他的責任──某個偉大科幻系列的第三集,而如今他又要接手某
個偉大動作系列的第三集,這種詛咒般的巧合會讓許多人卻步。
當然,這不是什麼迷信,事實是大衛芬奇是個無庸置疑的控制狂,這位日後把所有大牌整
出心靈陰影的魔王導演,其實無法習慣接手別人已訂下規則的系列作品,1992 年他想要
在系列作中突破新局,最終卻沒有人買單,反而激怒了異形粉絲,連喜歡他作品的粉絲也
不喜歡,這一切都不代表他在 2002 年的再一次嘗試就會成功。派拉蒙影業與克魯斯原本
滿心欣喜能在 2004 年看到《MI3》上映,最終芬奇的離去讓他們的期待破滅──第一次
破滅。
2.2003 年:小孩舉大刀
所以芬奇離開了,第一次挫敗沒有關係,第二位導演加入了,2003 年 5 月,喬卡納漢
(Joe Carnahan) 加入了,2002 年卡納漢的上一部電影《緝毒特警》(Narc) 正是克魯斯
/ 華格納製片公司 (Cruise/Wagner Productions) 製作的,克魯斯喜歡卡納漢電影裡那
些直言不諱的黑色寫實手法──這點卡納漢至今都沒有變過──因此,卡納漢登堂入室成
為了《MI3》的導演。卡納漢真的只差一點點就要成為這個系列作的功臣之一,他的計畫
是讓伊森韓特挑戰現實的重大犯罪案件,這很新穎,考慮到前兩集都發生在過去 (後冷戰
時代的第一集) 或是虛擬的時空 (脫離現實的第二集),讓伊森韓特重新回到 2000 年代
的當下美國,也許是不錯的想法。
卡納漢的目標是奧克拉荷馬爆炸案。
這個慘絕人寰的聯邦慘案,造成 168 人死亡 850 人受傷,是 911 事件之前美國本土史
上最大的恐怖主義攻擊事件。1995 年,一位前退役軍人提摩西麥克維 (Timothy
McVeigh) 開著載著定時炸彈的卡車,停在奧克拉荷馬的聯邦大樓外,而炸彈在早上 9 點
爆炸──許多小朋友已經在大樓內的托育園裡上課,許多死者正是這些絲毫不知道發生什
麼事的孩子們。
美國本土的在地恐怖主義份子攻擊事件,需要伊森韓特這位神勇特務來掃蕩罪惡,麥克維
將由笑面虎肯尼斯布萊納 (Kenneth Branagh) 飾演。而伊森的隊員包含了舊愛新歡:
1999 年用拳腳打出名氣的凱莉安摩絲 (Carrie-Anne Moss)、剛剛因為《愛情不用翻譯》
(Lost in Translation) 而走紅的 19 歲青春少女史嘉蕾喬韓森 (Scarlett Johansson)
、在第二集變成病毒魔女的女主角奈雅 (由譚蒂紐頓飾演) 也在回歸計畫之內──但最終
紐頓拒絕了這次機會。
這看起來是一個完美的計畫,卡納漢奮鬥了 15 個月,但是他最終在 2004 年 7 月,離
開這部差點就要成行的電影。原因很簡單,一直都在拍攝小規模寫實電影的卡納漢,突然
收到了一項預算高達 1 億 5 千萬美金的巨大計畫──包含多個海外城市取景的拍攝行程
。小孩第一次拿大刀,可想而知他的適應不良有多嚴重,但他仍然努力了 15 個月──這
點肯定喬卡納漢的毅力。最終他忍痛向湯姆克魯斯告訴他的辭職決定。
而這件事也對他產生了心靈傷害。他是真的想要拍一部《不可能的任務》,他也認真做了
功課,但最終在片商與監製都信任他的狀況下,他發現自己的實力還不夠統籌一部高預算
的商業大片,這個內心的自省擊潰了他的信心。
我他媽的對《天龍特攻隊》一點興趣都沒有。
6 年後,2010 年卡納漢執導了熱鬧有趣的《天龍特攻隊》(The A-Team)──原諒他的粗
話,你可以追蹤他的推特,他平常就這樣講話──但這背後其實是一次對自己的挑戰,而
無關他對這個經典影集有沒有愛,
我就是要再一次挑戰,那個我沒在《MI3》跨過的門檻:我到底有沒有執導一部他
媽的大製作動作電影的才華。
3.2004 年:那我們就等那新人一年
7 月卡納漢痛苦地離開了,一切又回到 2002 年的原點,湯姆克魯斯都已經拍了兩部大成
本電影──其中一部是史蒂芬史匹柏 (Steven Spielberg) 拍的《關鍵報告》(Minority
Report),這很重要──與一部小成本電影,《MI3》的進度卻沒有任何變化。但一切即將
改變──克魯斯可能花了幾個晚上,一次看完了影集《雙面女間諜》(Alias) 前兩季,他
為之著迷,而且他從中嗅到了希區考克的味道──這影集背後的主創,明顯是個對「麥高
芬」(MacGuffin) 著迷的傢伙。
如果你喜歡《MI3》,那你必須要看《雙面女間諜》前兩季──也是整部影集最好的兩季
。《雙面女間諜》是主創 J.J. 亞伯拉罕 (J.J. Abrams) 的一次致敬希區考克的儀式:
劇中女主角在整個故事中,都在追查一個神秘古代天才製作的「蘭博蒂裝置」,而這些裝
置能做什麼?劇情中沒有交代太多,一切都是謎,但我們都知道它們很重要,搶一個是一
個,為此勾引出 CIA、KGB、與各個私人邪惡情報組織的明槍暗箭攻防。放心,就算妳看
完《雙面女間諜》全五季,妳還是不太知道「蘭博蒂裝置」是什麼。
這是 21 世紀對希區考克的「麥高芬」手法致敬最成功的一次,《雙面女間諜》非常地緊
張刺激,但我們不知道這些刺激當中的核心到底是什麼,但那都不是問題,我們仍然會擔
心女主角的生命安危、擔心她諜對諜的家庭會不會再次破裂、而且,別忘了 J.J. 亞伯拉
罕的另一項絕活,逆轉、逆轉再逆轉。《雙面女間諜》中幾乎所有配角都至少正邪逆轉過
1次以上,它讓台灣鄉土劇那些動輒洗白染黑的角色設計甚至相形見絀。我們可以回想《
不可能的任務2》,這部電影裡克魯斯就逆轉角色三次之多,這部把面具用到極致的續集
,讓湯姆克魯斯選擇了這位害他通宵好幾晚的電視導演。
最後,J.J. 亞伯拉罕同意了克魯斯的邀約,選擇《MI3》作為他的電影導演處女作。但問
題來了,當時 J.J. 亞伯拉罕正卡在《雙面女間諜》與《LOST檔案》(Lost) 的合約中,
他願意執導這部電影,但要求等他一年的時間,給他有準備地暫離這兩部影集。而克魯斯
的答案是:等就等吧!此時,終於確定了這幾年來最重大的決定,J.J. 亞伯拉罕將在一
年後──2005 年 7 月──正式開拍《MI3》。
4.2005 年:我戀愛了!我戀愛了!
一切似乎都塵埃落定了,只要等一年就好了,2005 年看來是個湯姆轉運的年頭,他正與
史蒂芬史匹柏合作第二部電影──先前 2002 年合作過《關鍵報告》,在那之後他們就成
了「最好的朋友」。如今再合作《世界大戰》(War of the Worlds) 看來是駕輕就熟。
但是天算不如人算,2005 年才沒那麼美好呢,這一年是湯姆克魯斯人生中最慘的一年。
2005 年 4 月 29 日,在一場羅馬的公開活動上,湯姆克魯斯大方地牽著一位女子的手走
在紅毯上,她是從電視圈走紅的凱蒂荷姆斯 (Katie Holmes)。全世界都透過這再明顯不
過的舉動,知道克魯斯交了一位新女友──向先前的潘妮洛普克魯茲 (Penélope Cruz)
說拜拜──事實上兩天前晚上,八卦狗仔隊早就拍到了兩人在羅馬夜遊的牽手照。巨星大
方示愛,自然讓人不禁好奇,兩人的好事可能將近。而事實證明,湯姆克魯斯真的瘋狂地
、瘋狂地、瘋狂地愛著凱蒂荷姆斯。
2005 年 5 月 23 日,湯姆上了電視女王歐普拉的日間談話秀,這是歐普拉日後最後悔的
一次訪問:當談起湯姆的感情狀況,湯姆就像個不受控的孩子──更像是突然暴走的黑猩
猩,跳上跳下,狂笑尖叫,直接跳上沙發好幾次,不時還來個「英雄落地勢」,甚至緊抓
歐普拉的雙手──像是玩弄破爛的布偶一般──折來折去。
這麼多年後,這段畫面仍然流露著濃濃的詭異感,而當強作鎮定的歐普拉說起似乎凱蒂也
在現場時,湯姆真正不受控的動作來了:他一路跑向後台,不願上台的凱蒂早就跑了老遠
,但湯姆絲毫不放棄,他就像獵捕無辜野鳥的獵犬一般把她拉回台上。
這段影片嚇壞了全球媒體。時代雜誌 (Time magazine) 說:
湯姆是為愛瘋狂嗎?還是只是瘋了?
而時人雜誌 (People magazine) 舉辦了票選活動,最終有 3 分之 2 的票數質疑這一對
全球放閃的情侶只是某種煙霧彈。湯姆與凱蒂的新聞天天充斥在各種大報與小報上,而這
讓派拉蒙影業慌了。
據傳,派拉蒙在 2005 年 6 月初──別忘了,再過一個月,大忙人與大救星 J.J. 亞伯
拉罕就要回來了──慎重考慮是否要取消《MI3》的預算,就是因為湯姆克魯斯的脫軌行
為,已經讓他們懷疑《MI3》的製作水準。特別考慮到《MI2》的低評價與過長的等候期,
派拉蒙特別關注《MI3》不能有一絲製作上的風險。
雖然最終在 J.J. 亞伯拉罕回歸前,派拉蒙影業仍然通過了這筆天價預算。但是這反映了
當時全世界擔心湯姆克魯斯狀況的程度,特別在於小報的連番轟炸之下,觀眾對湯姆兩字
甚至都產生了厭惡感。而這對於好萊塢那些以大明星掛帥的電影來說,是很大的風險,特
別是在觀眾已經對《MI2》明顯不滿的狀況下。
沒想到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就在 6 月 29 日,湯姆與史匹柏的《世界大戰》正式上映,
這對好萊塢的不敗金童好麻吉,卻在宣傳期起了衝突。問題就在史匹柏不滿湯姆,竟然把
《世界大戰》的宣傳變成了他個人的宣傳──湯姆在訪談上大談與凱蒂的甜蜜世界。
不只如此,湯姆還把宣傳變成了山達基教的傳教廣告──湯姆大肆抨擊讓注意力缺失症
(ADD) 兒童服用利他林 (Ritalin),是一種「藥物濫用」:如同指控父母讓兒童吸毒。
問題是利他林是非常普遍用於治療注意力缺失症的藥物,而湯姆這樣批評的原因,來自於
他是個虔誠的山達基教徒,而山達基教認為精神疾病是一種騙局。
史匹柏說,他與湯姆不再是朋友了。
不管史匹柏的憤怒是真是假,他倆日後再也沒有合作也是明擺著的事實,而湯姆在《世界
大戰》宣傳的脫序發言,又成為了小報的最好頭條。
5.銀幕亮起,銀幕又暗了
最終, J.J. 亞伯拉罕結束了所有的拍攝工作,完成了他被交付的任務,而這部《 MI3
》終於要在 2006 年 5 月 5 日上映了──沒想到一個月前,湯姆與凱蒂的女兒舒莉出生
了,連蘋果日報都大幅報導,你大概可以想像,《MI3》的宣傳幾乎不敵湯姆的家務事。
《MI3》悲劇性的映期開始了,首周末的票房最能反應映前宣傳的成效。而突破 4,000 家
院線聯映的《MI3》首周末的票房僅約 4,700 萬,與 10 年前放映院線數少了一千家的《
MI》首周末票房差不多 (所以在物價換算後《MI3》仍然輸了)、而且也輸給院線數少了
500 家的《MI2》。《MI3》比當時同類型的《神鬼認證:神鬼疑雲》(The Bourne
Supremacy) 與《史密斯任務》(Mr. & Mrs. Smith) 賣得還差──別忘了《史密斯任務》
的八卦新聞也很多。
派拉蒙影業的美夢徹底破碎,映前他們期望《MI3》能夠一雪前恥,首周末票房至少能在
《MI2》的 5,700 萬至《世界大戰》的 6,800 萬之間──媒體更樂觀地上看 7,000 萬。
殘酷的是《MI3》還比自家人評估的低標少了一千萬;但電影公司勇於催眠自己,他們期
望好口碑能讓《MI3》與《蝙蝠俠:開戰時刻》(Batman Begins) 一樣──《蝙蝠俠:開
戰時刻》一開始的票房也很差,但最後囊獲了 2 億美金票房──但很明顯地《MI3》欲振
乏力,它沒有諾蘭蝙蝠俠每周強大的抗跌率與長銷力,最後《MI3》只上演了 11 周,而
《蝙蝠俠:開戰時刻》上演長達 20 周。
而湯姆難辭其咎,他的山達基教爭議、緋聞與大小紛爭──我們還沒提湯姆與《南方公園
》粉絲為了諷刺山達基而開幹的事呢──讓報紙版面充滿了對湯姆的各種負面情緒,連帶
拖垮了《MI3》的宣傳戰。
6.一切為驚悚服務
但是《MI3》仍然是一部好電影,它需要的是時間,當人們淡忘那充斥著狗仔新聞的
2005 年時,《MI3》真正的美麗才會顯現出來。
滿臉血污的伊森韓特被銬在椅子上,對面一位面無表情的中年男子,拿著槍指著一名女子
,他要伊森交出「兔腳」,否則 10 秒後他要槍斃這女的。《MI3》開場的 3 分 30 秒,
是這整部電影最關鍵的一部份,它不像先前兩部系列作,開場走著宛如龐德電影的套路,
先來一段刺激的動作開頭戲當開胃菜。《MI3》不說廢話,直接切入,讓觀眾直視劇情的
核心:冷血的軍火販不斷用各種方式折磨伊森韓特,甚至要脅危害他的新女友,他要伊森
為他偷來誰都搞不懂的「兔腳」,否則他會毀掉伊森最心愛的事物。
在這 3 分 30 秒裡--軍火販倒數的 10 秒鐘裡,J.J.亞伯拉罕證明了他善於操控氣氛
的功力,而湯姆克魯斯的演出自然是關鍵之處。他在這短短的開頭裡,表現了驚嚇、困惑
、冷靜、故作輕鬆、憤怒、冷漠、哀求與悲傷。而在那最終絕望的槍聲猛然響起,畫面瞬
間一黑,立刻切入重拍轟擊的標題片段──過去與未來的《不可能的任務》電影裡,這個
搭著經典《虎膽妙算》主題曲的片段,都會閃現許多劇情裡的重要畫面。但在《MI3》裡
,妳只看得到一根導火線持續地燒著。這是合理的安排,因為觀眾已經沒法再吸收任何資
訊了:他們被剛剛那殘酷的 3 分鐘嚇傻了。
而在單調的導火線片段嘎然而止,你在畫面上看到一張美麗的臉──她是剛剛被槍殺的女
子,那個對伊森非常重要的女孩,她正微笑著打開冰箱。這讓我們知道剛剛的殘酷橋段是
未來劇情,心上因此飄來一絲淡淡的烏雲。
你可以用這總長 4 分鐘的片段,去比對任何電影,看看誰能在短短的 4 分鐘內激動你這
麼多的情緒。然後你可能會立刻成為這部電影與 J.J. 亞伯拉罕的粉絲──在現代電影,
特別是商業電影導演中,這是非常少見的才華。不只是那些台詞交錯堆積、令人信服的緊
張感而已,重點是那種快速的情緒轉換,就像一根火柴點燃了導火線,瞬間豬羊變色。
J.J. 亞伯拉罕早在《雙面女間諜》與《LOST檔案》使用過這種快速翻盤的技巧,讓人一
秒上天堂、一秒下地獄,那種高低落差的快感著實使人欲罷不能,想想其他導演只會用一
種表演來表達單一情緒──想想麥可貝的電影裡充滿著怒吼──而且還不到位,《MI3》
光是開頭就足以讓人耳目一新。
第二幕一場綁架軍火販戴維恩的 16 分鐘重頭戲,可能是全系列電影中最有《虎膽妙算》
氣氛的一場戲。
這場戲證明了,在銀幕上表現團隊合作這件事,並不是把複數角色擺在一起執行任務就叫
團隊合作。團隊合作不是兄弟各自爬山,而必須展現出齊心協力的感覺。這場戲裡幾乎沒
有一項工作,是單人能夠獨立完成──除了開頭伊森翻牆潛入梵蒂岡內部以外。其他包含
伊森破牆讓路瑟進入;戴克蘭冒充門衛放李珍進門;隨後李珍擔任近身監視;路瑟製作面
具與假聲帶;伊森與戴克蘭聯手放倒戴維恩並不被保鑣發現等橋段,全是眾人合力的成果

而在其後,電影已經過了幾乎一半,一直到終場,《MI3》沒有一刻放下緊張的氣氛,這
要多虧戴維恩帶來的肅殺氣氛。由早逝的天才演員、早一年才拿下奧斯卡影帝的菲利浦西
摩霍夫曼 (Philip Seymour Hoffman) 飾演的戴維恩,是位強硬的犯罪頭子。戴維恩從頭
到尾都拒絕與主角們溝通,他只關心自己的目的是否達成,他不通融、不協商更不關心任
何其他事物,他甚至不羞辱任何人。你不會在他身上看到那些老套的好萊塢壞蛋印象,比
如喜歡耍嘴皮子、或在自己佔上風時玩弄主角、而且通常在洋洋得意時被英雄暗算反制。
看起來甚至有點木訥的戴維恩,就像面無表情的牛頭犬一般,而他咬人時甚至不會有任何
預警。
相對於一路輾壓伊森的戴維恩,由蜜雪兒莫娜漢 (Michele Monaghan) 飾演的茱莉亞則是
天平的另一端,她溫柔體貼,可以感受到電影裡有很多篇幅在著墨她與伊森的關係,藉此
營造出後半段伊森的心痛折磨。這點可以與《MI2》作比較,可以發現當兩部電影都以愛
情作為拉扯主角行動的關鍵時,兩邊的說服力是截然不同的。而《MI3》的結尾,大部分
的時間都留給了茱莉亞,乃至於最後的結局,是一個充滿溫暖與欣慰的收尾,甚至讓人聯
想到,這可以是整個系列的最終大結局:主角可以在此放下一切,攜手愛妻邁向光明的未
來,在那裏沒有 IMF,與 5 秒後會銷燬的 DVD 播放機。
一次完美的創新、一次慘烈的失敗
《MI3》最終成為了 22 年來全系列最低票房的作品,但它完全不是一部爛電影。本質上
《MI3》全然是針對前兩集的一次創新挑戰,它不像第一集充滿爾虞我詐的謎團、也不像
第二集有風格化的動作場面與讓人頭昏眼花的逆轉秀、《MI3》很單純,它只想盡全力營
造氣氛,藉以玩弄觀眾的各種情緒,就像一台峰迴路轉的雲霄飛車,讓人目眩神迷。
《MI3》沒有複雜的動機與計謀、沒有需要解釋的道具或機關,電影裡所有的角色與他們
的行為,都是為了激發觀眾的情緒而存在,而當任何角色盡完責任之後,便迅速地被移出
舞台:像是劇本絲毫無意解釋兔腳是什麼、偷取兔腳的整段過程觀眾被蒙在鼓裡;伊森小
隊在劇末高潮完全無聲,甚至魔王殞命的過程也極度被簡略。只因為這些情節與劇情,都
跟當下電影想要激發觀眾的情緒無關。這是 J.J. 亞伯拉罕非常極端的導演手法,不少觀
眾可能會嫌他太過草率,但他本來也不想眉角清楚地說故事。說起營造氣氛,他仍然是當
今好萊塢手法最重的商業導演,如同他在《MI3》開頭 4 分鐘帶給觀眾的震撼一般。
《 MI3 》:被強烈低估的電影
簡單地說,《MI3》是一部被強烈低估的電影、是一部不該被湯姆克魯斯負面新聞拖下海
的不幸電影、是一部用來打臉那些用票房決勝負的電影觀察家的動作驚悚傑作。這很諷刺
,湯姆克魯斯期待這部作品能給他催生的電影系列一次中興的機會,但是這次拖累《不可
能的任務》系列的,卻正好是他自己。
而原本湯姆與派拉蒙影業,在《MI3》身上的期望,通通沒有實現,而這些期望,都留待
他們的下一次嘗試去完成。這讓觀眾再次花上超過5年半的時間,才能等到續集《不可能
的任務:鬼影行動》(Mission: Impossible – Ghost Protocol)……
而那,又是另一個有趣的故事了。
=============================================================================
本專題還有其他幾篇文章,但電影版版規限制同類型文章一天只能貼兩篇
有興趣的可以自行轉貼
https://tinyurl.com/y2aoc73f
《不可能的任務》第一集:從頭說起老湯姆校長兼撞鐘的故事
https://tinyurl.com/y2y7ycc6
《不可能的任務:鬼影行動》(上):當湯姆成為前浪的那一天
https://tinyurl.com/y45pwmhx
《不可能的任務:鬼影行動》(下):打造「不可能」的黃金公式
https://tinyurl.com/y2wvqgr3
《不可能的任務:失控國度》(一):兩位年輕的世界之王
https://tinyurl.com/y2r7jczk
《不可能的任務:失控國度》(二):悲傷的奧斯卡得主
https://tinyurl.com/y2ysybp5
《不可能的任務:失控國度》(三):雙刀流導演召喚 50 年前的惡黨
https://tinyurl.com/y6kqz6xt
《不可能的任務:失控國度》(四):尋找一隻完美的蝙蝠 ─ 女主角
https://tinyurl.com/y46d3gxv
《不可能的任務:失控國度》(完):任務尚未完成,湯姆仍須努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