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幸福綠皮書-改變人心是需要勇氣的

作者: immad (Dammi)   2019-01-26 21:42:52
(底下有雷)
不用懷疑這是一部兩個人(重要的是不同種族)互相影響,充滿溫情的一部電影,處理種
族歧視的議題必定是這個故事的核心,不過尚包含了其他東西,部分議題多少讓我想起去
年日舞影展開幕電影《Blindspotting(盲點)》,關於種族的刻板印象,從而衍伸出更
深層的自我認同。這樣外在質疑內化為懷疑自己的脆弱當下,Dr. Shirley在種族問題頻
繁的南方巡演,著實需要相當大的毅力與決心,對比不顧一切,火氣上來就拳頭解決的
Tony,一冷一熱擦出璀璨的火花,同時以音樂為矛盾的道德勇氣,閃閃發光,耀眼奪目。
這是幸福綠皮書。
種族議題未堂而皇之地在這部電影坐鎮,若以故事背景及主演兩人的角度來看。它先處理
Tony的人設,然後將歧視情形聰明地,一點一滴地放入一個白人,但其實也是外來移民(
可能是後代)的Tony視野,或直接不滿,或心理問題,讓議題種子植入觀者內心發芽茁壯
。不過當觀者知道Tony要在美國深南部接送Dr. Shirley時,就可以想像公路旅程上的各
種物理上與心理上的隔離,一如那本Tony在執行任務前那本綠皮書,那個年代特別用來記
載『黑人友善』的場所。如果人人平等,就不會出現如此的出版品了!
不過電影不單是呈現當時外在環境對黑人的不友善,更透過Dr. Shirley這樣一個受過白
人教育的靈魂卻裝載於黑人胴體的音樂家,來刻劃種族的刻板印象,讓電影在種族議題上
多了其他層次,這從Tony開頭將黑人用過的杯子丟進垃圾桶的橋段時便在鋪路,編導以他
為代表人物,就他和Dr. Shirley相處的情況看來,對比幾場對黑人不友善的衝突戲,
Tony並未特別和黑人相處不良,只是以他大咧咧的個性,不自覺地就想和黑人(甚至包含
Dr. Shirley印度裔的管家)劃清界線以及他自認為黑人應該有的模樣及文化來將Dr.
Shirley歸類,已不言則明。編導很穩定地堆砌出Tony的個性,讓這個層次成功地凸顯。
這也自然而然地讓絕大多數只有Dr. Shirley和Tony的對手戲增添了無限樂趣,Tony的熱
對上Dr. Shirley的冷,彷彿在深南部奔馳的車上,跑行程的各點上,一搭一唱地產生為
數不少的相聲段子,擦撞出相當有意思的火花。不可否認兩人對手戲碼必存在的互相影響
一定是基本元件,但同時還愜意地帶入故事核心,又不流於說教,便屬了得。當然這也奠
基於兩個人物的仔細刻劃,以呼應兩個人不同個性的方式。有別於直來直往,容易看穿,
所以針對Tony的率先書寫,個人生活低調,謹慎自持的Dr, Shirley則在每段旅程中,陸
續揭露自己的過往來破除Tony的以偏概全,甚至有時候是在不得已的狀態下,才怒吼出內
心的衝突,自我認同的困難。
這個部分其實去年上映的《Blindspotting(盲點)》就已經在探討,從種族的刻板衍生
出自我認同的衝突,相當有意思,此概念尚可超越膚色,橫跨國籍,幾乎每個人都會面對
到,外在環境期待和自我真實樣貌不同的問題。惟這兩個故事在價值上還是有不同的意義
,相較於此部電影,近代的《盲點》更為幽微,著重內在認同危機;發生在過去的《
Green Book》,則因為時代背景,除了安內還需壤外,以一個問題蔽之:Dr. Shirley為
什麼要到深南部巡演?他的三重奏夥伴幫他回答:改變人心是需要勇氣的。有鋼琴的舞台
上,他暢行無阻;沒有鋼琴的台下卻什麼都不是,又須面對其他黑人覺得奇特的眼光。所
有掙扎後的仍堅持,冷靜底下的波濤,不外乎期待總有一天每個人對黑人的心理藩籬都已
傾塌。
雖然篇幅不多,不過Tony擺脫義大利人的努力雖僅蜻蜓點水,但仍多少感覺到或許受了
Dr. Shirley的影響,以保有自身尊嚴的方式;Dr. Shirley也身體力行,示範用音樂及文
化來推,儘管努力的路還很長,不過已走在路途上,從影片得知,已經有人支持,唯Dr.
Shirley相當有骨氣地不希望自己的權利還需要大人物的介入,令人感佩。一路走來,
Dr. Shirley孤單的心情或許讓Tony自身在美努力實現美國夢的軌跡多少有些疊合,兼以
互助的心思讓彼此成為朋友自是不在話下,因而最後一場聖誕節能夠共聚,同歡樂的場景
,在那個年代,實在是人心最美的風景。
歡迎光臨:
https://dammimmi.blogspot.com/2019/01/1903green-book.html
作者: fabulousWeng   2019-01-27 02:23:00
推推,有夠讚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