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移動城市:致命引擎 Mortal Engines

作者: mysmalllamb (小羊)   2018-12-07 03:33:30
雷文防雷資訊頁
~*-*~*-*~*-*~*-*~*-*~*-*~*-*~*-*~*-*~*-*~*-*~*-*~
1.影片名稱 : 移動城市:致命引擎 Mortal Engines
2.觀影時間 : 12/06
3.觀影地點 : 喜樂時代
4.觀影方式 : 自行購票
~*-*~*-*~*-*~*-*~*-*~*-*~*-*~*-*~*-*~*-*~*-*~*-*~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本來以為年底我要期待的年度壓軸大片是《水行俠》,沒想到先給半路殺出的反烏托邦YA片《移動城市:致命引擎》徹底席捲!廣告都打彼得傑克森,其實導演雖不是他也是跟了他二十多年的子弟兵 Christian Rivers ,編劇群乃至製作群好像大都也是彼得傑克森的紐西蘭老班底?我看這片的觀影經驗很特別,在我們給美術設計 100分之餘,可能不免對角色刻劃、成長曲線、故事線整合等基本劇情架構感到處處有瑕疵...
但對我來說神奇的是:它的美術設計就為我講了 80%的故事!小說也許還需要用文字多談故事,電影則二話不說端出極高密度目不暇給的設計,各種呼應現世的視覺符號與意象直接把故事的奇幻與歷史格局全拉開了。從60分戰爭的文明傾頹、到千年黑暗時代城市崛起、到資本主義空間掠奪、到文藝復興與工業革命、終於再次走向全球殖民與鴉片戰爭!電影對這文明批判不多說、就大方做出模型拍出風情演出大城吃小城,告訴我們人類幾千年毀滅幾次還是一樣會重蹈覆徹、抱著文化遺產的空殼其實仍無可救藥地健忘。
https://i.redd.it/kaneapgbtcq11.jpg
資本主義,吃完一地再吃下一地
本片中文片名《致命引擎》提示給我們看的「移動城市」,其實對敵人未必致命、反倒是自己一路亡命。原文標題 Mortal Engines 應該是「會死的引擎」,表示這樣到處蠶食鯨吞的機械城市不是永續、不是永生、而是會死的,這種消耗資源建立富裕文明的方式遲早會枯竭,你要存活就只有不停地到處移動併吞別人。
這世界有「移動主義」也有「定居主義」,前者不永續但工業化程度高、城市文明富足,後者比較原始質樸但永續。而這兩個生活方式在世界上的分佈,就以東方那道圍牆分出:一邊是歐洲、一邊是「尚國」Shan Guo;等我們真到了尚國,也許就知小說與電影作者心中想的恐怕是「香國」,西方想像中的尚未受到資本主義全球化文明污染的香格里拉 Shangri-la。
城市會移動、還一次次吃別人,倫敦難道是歐洲史上最怕的蠻族日耳曼、維京、匈奴、蒙古嗎?不,第一場「城吃城」戲文明不傷人,只是把別的小城吃下來、把人民收容進來學習文明給個新生活、你們的舊科技文化都交出來拋棄掉(工程師利用舊科技、歷史學家收集舊文明,同樣是把文明科技剝奪博物館化)、你們的舊建築民居全剷除掉、從今以後大家不分你我(是嗎?其實階級上下分好多層)歡迎當個倫敦人。這,不就是大英帝國 17-19世紀吃全球殖民地的處境?他們不是蠻族要人命、而意在剝奪異地資源、順便把異地人們的原生文化剝奪掉、成為有教養的英國人。
https://imgur.com/IiQVWwj
城市的崛起,中世紀的達爾文
大英帝國的全球侵略也有層次的。片頭第一場城吃城,是倫敦城「跨越海峽,向南來到歐洲」,這呼應的恐怕是英國自 1066 年以後不曾被外敵入侵的歷史中、一次次跨越海峽來到歐洲插手他國事務導致生靈塗炭,尤其由大倫敦攻佔「巴伐利亞礦業小鎮」,更有種英國最驕傲的 1704 Battle of Blenheim之印象,至於其他英法百年戰爭、英西戰爭、英荷戰爭、三十年戰爭、乃至拿破崙戰爭(甚至兩次世界大戰)... 不外是要鞏固英國尤其倫敦的貿易、把他國資源納入我大英帝國產業鍊內。
在歷史上,大航海時代之前,歐洲黑暗時代一千年經歷的是「城市的崛起」,本是一個個城市圍起城牆、以行會組成了市政廳、以城市為單位養了軍隊獨立於貴族王權、然後各憑本事發展商業經貿,當然就包括海上通路與陸上貨源的弱肉強食與結盟對抗。「城吃城」的弱肉強食基本上早就是中世紀歷史、本片的未來世界只是重複老歷史、把這「吃」的擴張殖民行為具象化而已。
這「移動主義」本是資本主義不永續開發型態下「吃完一地再吃下一地」,和遊牧民族「這邊吃半年那邊吃半年」讓土地復育的永續模式截然不同。不過在中世紀黑暗時期之前呢?則不是大城吃小城那本片稱之為「城市達爾文主義」的弱肉強食森林邏輯、而是羅馬帝國那中央集權向外擴張的帝國邏輯。當然,從韋伯開始已告訴了我們羅馬文明一夕衰亡(正如本片60分鐘衰亡)恐有其結構上的經濟原因,但在韋伯前(甚至韋伯後至今)整個西方往往忽略羅馬衰亡而選擇性地醉心羅馬文明。
https://imgur.com/pjoSIZ9
歷史與工程,文藝復興到工業革命
電影開頭拍倫敦,很快速交代了這政體沒有國王女王或任何貴族、只有市長與各種不同行會角力,完全是中世紀城市格局,只可惜電影只點到為止提了「歷史學家行會」與「工程師行會」兩者,兩者間的衝突也只出現在一些都市更新、道路開挖、搶救遺址的文化保存情境而已,兩者間首領的競合關係交代得超快速不清不楚地。不過雖然快速,我們還是看到了兩個行會對古文明那迷戀又汲營的態度:
歷史學行會,要挖掘的是古代科學技術,其單純者如男主角 Tom想重建文明之美豐富當代生活、其雄心壯志者如反派 Thaddeus Valentine 企圖找到古文明稱霸秘密重演一次人定勝天改變現狀。西方對古羅馬(與古希臘)歷史遺跡的迷戀,從羅馬帝國傾頹千年後的文藝復興開始(本片60分鐘戰爭至故事當下也是千年),文藝界開始上溯希臘羅馬均衡對稱黃金比例的智慧,從文藝跨足科工的達文西則從古老工程中勾勒了突破天際的陸海空現代科技之雛形。Thaddeus這位與工程師公會暗通款曲的歷史學家公會長老,一定很驕傲自己才是如達文西般跨領域整合的文藝復興人吧?
而工程師本位主義心態下,要從遠古遺跡中挖出的是什麼呢?也許不是各種生活小智慧如烤麵包機、那些全都是不值一哂可以直接碾碎的,而是蘊藏英國北境諾桑柏蘭大地的豐沛礦藏、已及更遠古如恐龍般累積千萬年的化石燃料、意在提供豐沛能源驅動工業革命運轉大英帝國全球機器?在本片,也許就是工程師公會苦心尋找、由 Thaddeus 代為找到的古代電池?我們的文藝復興跨領域反派大師,先找到了古代科技「潘朵拉」發揚光大、再找到了電池提供能源,歐洲文藝復興與英國工業革命於焉雙劍合璧、打造船堅炮利大英帝國準備走出歐陸死水吞食全世界!
https://imgur.com/e0G6jQQ
大航海殖民、到鴉片戰爭
先簡單摘要一下本片以未來喻古今的奇幻歷史梗:
古羅馬帝國,先進文明毀於一旦進入黑暗時期;(六十分鐘戰爭)
黑暗時期,行會組成城市崛起,彼此資本併吞;(城市達爾文主義?)
中世紀晚期,資本競爭資源有限,放眼新大陸;(引擎會枯竭,要研發新路)
歷史學行會,找的是技術,猶如歐洲文藝復興;
工程師行會,找的是電池,猶如英國工業革命;
歐洲有技術與能源,會放棄城市達爾文主義?
不,只會暫停歐洲內部相食、轉而殖民全球!(以後不吃歐洲小城、要吃廣大尚國!)
於是,中世紀的市長還在「往南」吃歐洲;
此時,大航海的壞蛋已經「往東」吃東方!(這裡是移動城市沒海洋,就直接陸路東進)
那個「尚國」「香國」也是個中華「上國」:
高牆在中國北有長城、西有高原、東有海禁;
歐洲文藝工業雙管齊下船堅炮利、鴉片戰爭!
尚國,第一層次是香格里拉,有西藏山巒民居與布達拉宮景觀,代表天人合一替代想像;尚國,第二層次是四面天險人工圍起的中國,豐饒有長城,是歐洲殖民亟欲開發的肥羊;尚國,第三層次是所有「東方」被殖民者大集成:這多國聯合的「反移動主義同盟」有西藏(領袖)有韓國(安娜方)有日本(武士)有非洲(船長)有印度(禱告正妹)有中東有土耳其、甚至還有個金髮西方人(瑞典仔尼爾斯)?他們的飛機都是手工原始造型,唯有瑞典仔的和壞蛋的一樣是高科技飛行器,是否他是幫東方捍衛家園的西方義人?
一百八十年前那場船堅炮利的鴉片戰爭,在 19 世紀終於代表蠢蠢欲動的西方殖民諸國打開中國大門,令資本主義全球化的最後一塊化外土地終於失守;在這千年後的《移動城市:致命引擎》中,船堅炮利的聖保羅大教堂又要來敲開長城那邊的中國大門了,是否可以力挽狂瀾避免歷史的重來?(讓我們且忘記中國早已比西方還資本掛帥的現況、先跟作者浪漫想像一下吧)
https://imgur.com/qQHaDSK
記憶與遺忘,帥克與刀疤妹
本片以 100分滿到溢出的美術設計訴說西方歷史重演的文明故事時,可能比較令觀眾難以理解的倒是女主角 Hester Shaw與她的親愛夥伴Shrike:她們父女倆絕處逢生的相濡以沫與悍然決裂是令人心碎又感慨、但那與「移動城市」的資本主義全球殖民敘事又何干?也許從這兩個小人物身上,我們不能忘記他們與本片兩大行會的交相呼應:在這從中世紀黑暗時期苦苦撐到開花結果的文藝復興之交,不論行會體制還是父女個人念茲在茲過不去的,都還是那關於古羅馬與21世紀文明巔峰的美好年代、童年繁華。
這位「帥克」老爸,我還不知他在小說中的角色是什麼,只知他在電影中是個被文明倫敦所污名「承載了一切負面思考」的存在;但對粉飾太平的倫敦來說負面的、是否才是不堪回首卻必須面對的真實過往?此片帥克很矛盾,他一方面自己變成個機器(被優勢人類剝削改造的結果?)拒斥了一切回憶與感覺、另一方面潛意識竟反而拼命收集古董娃娃由外建構已無法想起的模糊過去。是否,倫敦為首的資本主義殖民已經異化了全球被殖民者成為失根的行屍走肉、但只要被殖民者仍有意識抗拒仍能在最有限的斷簡殘編中重拾失落的自我、甚至失落的智慧?
這對父女的衝突設計,也許正是要回視本片兩大倫敦行會的歷史失憶:對行會來說,文明的舊日繁華令人迷醉、文明的自取滅亡卻自動忽視,這是種創傷下如麻醉藥般的集體失憶,令每每站在屋頂花園為侵略他人鼓掌叫好的倫敦人集體失了心、和現世 17-20世紀看著祖國侵吞殖民地仍樂觀支持的英國人異曲同工;對個人來說,帥克慘遭各類扭曲剝削的創傷累積、看到同被尖刀割臉的 Hester 只想幫她失憶撫慰,但 Hester 即使遭受再重的黑暗創傷仍堅持面對歷史拒絕失憶、就是這整體失憶世界的最後希望。
https://imgur.com/dDvLeBK
文化遺產,失憶或面對
也許,中世紀 400s-1400s 千年黑暗時代與本片故事 2100s-3100s黑暗時代的創傷人們,苦苦面對這荒蕪大地絕望人生都累了?只想忘卻過去把握當下、徹底揮灑人生猶如資本主義徹底消費有限資源?不過我們的刀疤女英雄 Hester 堅持不忘卻創傷、更要從世故拒絕轉為相信人性與人情、能夠接受傻男 Tom的關愛並回以關愛,這才融化了帥克絕望的鋼鐵之心、更找回了封印已久的失落金鑰、終能獨排眾議看見古文明罪咎而堅定解除吧?
看看本片也很荒唐卻又寫實的「市民陽台看好戲」這一景,我們就知道西方當代津津樂道的「城市崛起」與「市民主義」其實有多麼脆弱,明明侵吞世界多行不義、但市民只要掛對了幫派吃到了香喝到了辣、都會集體失憶鼓掌叫好、落入你死我活不管旁人的部落主義。片末,這個宛若香格里拉的「香國」終究能夠不計前嫌、要以就算真實中國已不復存在但文學理想仍要堅持的海納百川,出西方世故意料之外大方伸手接納西方今天墮落的罪咎心靈們。這理想結局給此片劃下了美好句點、只是現世中國已墮落的集體人心仍為續集展開了不止息的缺陷與需求。
看這部電影,我唯一比較遺憾的就是這有點曖昧不明的結局:到底是奮鬥已結束、男女主角終於鬆一口氣暢快擁抱雙宿雙飛?還是如系列小說還有二三四集更多危機、等著看似烏托邦的尚國繼續迎接誘惑試煉?而且還有好多配角故事線不明不白戛然而止,我尤其關心的是女二 Katherine Valentine:她與 Hester 同為人定勝天冥頑不靈大魔王 Thaddeus Valentine 的女兒、是否將承載面對歷史創傷的不同意識形態與不同取向、在這父親黯然殞落(?)的後續進行一場道德辯論與對戰呢?更別說還有年輕男女四角戀情才起個頭、我們都敲碗等著 CP 呀!
https://imgur.com/LrJIbPP
今年才過完11個月、年底還有我這 DCEU 迷期待已久的《水行俠》,不過這紐西蘭製作的《移動城市:致命引擎》已經提早收服了我、已經無疑成為我的年度第一!它也許是年輕導演的長片處女作、也許在基本角色刻劃與劇情整合仍有諸多缺陷?但那滿滿美術不多廢話用視覺講完故事的饗宴,我看商業大片已經好久沒這經驗了。
在此推薦給喜歡倫敦的、喜歡旅行的、就算沒旅行也愛看風景明信片的、或是喜歡西方歷史或喜歡全球地理的觀眾們。此片從有限的美術就能開啟我們無限的視野、延伸我們的關注,相關值得腦補一回的知識其實並不困難讀一下就通,只要我們本就有在關心或願意從今開始關心,看此片就算在細節上可能多所批評,仍必心得滿滿。強烈推薦!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RsFc2gguEg
作者: TruMadDeeply (Name)   2018-12-07 03:51:00
作者: salvador1988 (Mr.Owl)   2018-12-07 03:53:00
如果導演是彼得傑克森應該就有機會爭取到兩集的篇幅故事也不會趕場到連情感都來不及醞釀就急著演下一攤
作者: photoswimmer   2018-12-08 02:12:00
劇情普普,但畫面真的很紮實,不論是一些大景或是運鏡都很暢快,超推進電影院觀賞!!!震撼!!用心!!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