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雷] 芮氏 9.6 Skjelvet

作者: mysmalllamb (小羊)   2018-11-27 12:07:30
雷文防雷資訊頁
~*-*~*-*~*-*~*-*~*-*~*-*~*-*~*-*~*-*~*-*~*-*~*-*~
1.影片名稱 : 芮氏 9.6 (台) The Quake (en) Skjelvet (no)
2.觀影時間 : 11/25
3.觀影地點 : 喜樂時代
4.觀影方式 : 自行購票
~*-*~*-*~*-*~*-*~*-*~*-*~*-*~*-*~*-*~*-*~*-*~*-*~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挪威人也要搭上災難電影風潮了?此片《芮氏 9.6》已是系列第二部,由「走到哪都有災難」的地質學家英雄 Kristian Eikjord 擔綱。這裡不是好萊塢、預算顯然不夠多、動作特效等大片技術顯然也不足,但這裡有美麗的風景、陰鬱的天氣、還有《八月三十一,我在奧斯陸》這種北歐系憂鬱少年戲路 XD 那我們來看一位憂鬱中年好了,這電影與其說關於災難,還不如說是關於一位追災者的一顆孤寂心。
https://snakkomtr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8/Skjelvet_A4_main_skjerm.jpg
災難心理學,關於創傷
繼上集《驚天巨浪》Bølgen (2015) 過後,地質學家 Kristian 那拼死也要保護家人的心漸漸走火入魔、離群索居。當世人包括家人都在努力走出災難陰影時,唯他反其道而行拼命往陰影裡鑽。這很有趣,災後療癒的方式竟然可以如此南轅北轍,一種是努力忘卻災難擁抱正常人生、另一種卻是從此把災難當正常人生過下去 XD 只有一種是對的嗎?抑或兩種其實並沒那麼勢不兩立?
這兩種取向的對立,發生在兩個家庭,一個是 Kristian 自己和家庭(以女兒開場)、另一個是老同事 Konrad 與其女兒,我們知道對中年危機大叔來講女兒最重要了 XD 開場女兒 Julia一個人像小大人似地睜大雙眼一語不發手腳靈活、遠從奧斯陸來到這山光水色如天涯海角的蓋朗厄爾 Geiranger 拉回形容枯槁的爸爸,這裡將北歐劇情片那深情但鬱悶的冰心表達得超有感覺,彷彿告訴我們災難片老爸不一定走巨石路線、這樣冰心放逐三年磨一劍的災難情懷更深邃。
絕望的女兒 Julia
這第一段拍得慢悠悠地,讓室外的峽灣山巔、家中的餐廳臥室、女兒的大眼與伶俐身段、父親想愛又嘆口氣推開、已經一團亂家居生活對比極嚴謹的災害研究大牆面... 全部都有空間慢慢呼吸最終看見那悲傷的苦行,超有感!如果此片接下來都能這樣拍直到大地震,我應該會很欣賞。只可惜,電影開場定調之後這冰冷調性並沒有一直維持著,而這種單場戲緩慢的深呼吸手法也讓單一場景佔了太多時間、讓全片沒拍幾場戲就要結束了。
因此接下來,我們可以發現 Kristian 的各種人際關係都流於點到為止,即使一個個開場都還算挺有感覺。和老婆之間,也許比較完整,至少有給她一次對話抱怨、一次約會歌劇院卻落空、然後再到片尾冒險逃生;和兒子之間,則有點虛應故事,沒什麼情感衝突就只是個要守護的人而已,兒子和女友除了俊男美女賣個臉外,整線拿掉基本不影響;和地震中心主任之間,也就一次客氣訪問一次對質被打槍,兩人之間要談的虛無監控與主動預警兩種取向,竟然在大地震後不了了之。
希望的女兒 Marit
而最重要的、我卻覺得也最可惜的一線,發生在與友人女兒 Marit這段關係上。Marit 擁有北歐一般劇情片極少見的年輕美貌 XD 要拿來當商業冒險電影主角女伴的企圖很明顯,而且角色定位是友人之女、主角自己還有愛妻,完全可以為大叔創造一個有美女相伴卻又心安理得的浪漫空間。兩人的關係是很有潛力的,當絕望父女 Kristian & Julia 彼此想愛卻已疲憊無能互相接觸時,這愛就反映在同病相憐的友人父女 Konrad & Marit 身上:妳父親生前遠離了妳、埋首工作、其實都是為了愛妳。
唉,概念上這關係與啟示很有力,只是拍起演起卻在有限空間中束手縛腳草草帶過。與 Marit初會面很膽怯尷尬欲言又止充滿創傷的,但接下去要申論創傷時,只用最快速口語交代「家父生前不常在家」與「他去隧道做這一切都為愛妳」就解決,連一點發現、轉念、生氣、談開、諒解等基本的感情戲過程都沒有,就無縫接軌成為冒險好夥伴,甚至已經可以在大難將至時為對方家人赴湯蹈火... 這很感人,但兩人之間互相信任理解甚至相依共存的革命情感哪裡來的?我相信真要拍此片也可以拍好,但它片長縮到這麼短、單場戲又慢悠悠、所有必要階段都跳過了。
兩個女兒,希望救絕望
如果把這當一部親情電影,那災難重頭戲的大舞台就是女兒 Julia尋覓失落的老爸、陽台上看見老爸苦心探索的地震席捲而來、然後另一個女兒 Marit從後面搶救一把,完全是個希望女兒把絕望女兒救回的完美意象(再搭配一些尖叫嚇人的溜滑梯場景,過過災難片的癮),潛力十足呀!地震與災害,要談到心裡,往往是一個人生困厄的襲來、心底陰影的具象、午夜噩夢的成真;然而要談成勵志,就要主角們挺起腰桿力挽狂瀾不放棄,面對惡夢走出陰影翻轉困厄。這就算在好萊塢災難片也是老梗了,只是這挪威片終於認真做劇情片意象、勝於做爽片場面。
只可惜,既是拍劇情片談親情,光幾個角色配意象遠遠不夠,主角和女兒之間的「絕望」戲碼好像就是少一環、也許該在歌劇院戲做好卻草草帶過?主角和他人女兒之間的「希望」戲碼好像也少一環、也許該在理解父親之苦的過程中多點痛定思痛或恍然大悟?兩女兒間「希望搶救絕望」的戲碼好像也少一環、大美女小美女見面沒兩分鐘沒交換過一句話就變成保姆關係,難怪小的負氣開溜、大的非親非故竟不要命追上去?此情感人又療癒,但情的具體重量卻輕飄飄地。而且到最後,爸爸與兒女三人站在船首迎接新生,那這位赴湯蹈火成全你們的喪父孤女 Marit又有誰聞問?
北歐式災難心理學,還要繼續
除了這兩位女兒「希望救絕望」的主線有做到視覺、沒做到細節外,電影其它支線課題還更加隨便丟出輕輕放下。譬如 Kristian 與妻子 Idun 的「正視災創vs逃避災創」之持家辯論,起了個頭但災害開始就戛然而止,那電梯井內外電梯廂上下的天人永隔一點重量也沒有,彷彿為了刻畫災難之無常就要來個沒意義的隨機犬死;又譬如 Kristian 與官僚身段打死不信的地震中心主任之間「冒險預警vs按表操課」的防災辯論、甚或「謹慎懷疑vs自我安慰」的災害心理,都是災前起了頭、災害令人驚、但災後不重提,通通不了了之,只留下看似帥氣實則空虛的父女三人船首身影。
說實話,看美式肌肉英雄如《加州大地震》的最強老爸巨石強森(以及美式波濤洶湧的女兒達達里歐),我們全球觀眾看很爽卻也遲早會看膩,挪威小國小製片小成本願意挑戰這好萊塢獨佔的災難敘事、更要提出北國富裕社會高自殺率低幸福感的憂鬱觀點、企圖從不可抗力的天災回視面對無常的人心與行動取向,我們全球觀眾都會鼓掌歡迎的。
《芮氏 9.6》這片清楚展現了企圖、做到了有感的開場與災難意象、架構了走出陰影的勵志角色版圖、卻讓自己陷於 106m 的片長而讓一切潛力都失去了呼吸伸展的空間(只把呼吸空間留在單場對戲),殊為一憾。但未來若有續集,我仍會買票支持鼓勵,別讓美式災難片人定勝天的大肌肉大胸部與 big personality專美於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5S9W4FO8D8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