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關於爛番茄

作者: jalinfly (第蛆艦隊)   2018-11-15 10:34:31
看多了每次推文底下都有人講爛番茄很渣這件事覺得很煩,
所以雖然已經很多人解釋過了還是稍微再提一下。
從兩個部分來談,一個是評分的機制,另外一個是影評人的組成:
首先,點進一部電影會先看到的「新鮮番茄」或「爛番茄」的圖像,
以及%數,那個不是什麼對電影的平均分數,
那只是駐站影評人給予的「正面印象」(positive)比例,
簡單來說就有點像PTT上面的好雷、負雷的比例,
而且新鮮的部分還可能比較接近「好雷+普雷」的比例,
也就是說今天影評人看完這部片:「我覺得還行,不差」,
那給予新鮮番茄的可能性也就高。
想要更進一步的餞別度,就要看下面的Average Rating,以十分制來做影評人的均分,
所以也有不少電影是新鮮比例很高,但均分差強人意的,
也有新鮮比例較低,但均分超高的,這都跟片子的調性以及影評人的口味有關。
今天如果是一部大眾娛樂取向的電影,拍得很精緻、沒什麼問題,新鮮度自然就高;
那如果是一部偏門的作者電影,風格強烈、意識形態偏頗,那新鮮度可能就兩極化,
可是或許能夠得到較高的均分。
好比說《蟻人與黃蜂女》爛番茄88%,均分只有7分;
柯恩兄弟的《正經好人》爛番茄89%,均分卻有7.9分。
覺得這樣還不夠,想要更瞭解影評人給予好壞的基準點的話,
就好好地去點底下的影評進去看。
第二點要瞭解的是,爛番茄無論如何終究還是美國人的網站,
現在的影評人種組成比例我查不到,但估計還是以「美國白人」為大宗,
這是什麼意思?這意思就是這個網站的出來的評論風向會是以「美國白人」的口味為主,
他或許沒有像奧斯卡背後的美國影藝學會這麼老牌而且保守,
但終究還是一個單一國家為主的評論網站,就像PTT電影版上面90%都是台灣人一樣。
很多人可能會錯以為電影的好壞跟人種、地區、年代無關,
好的就是好的,壞的就是壞的,但這種想法其實錯了,
電影是一種文化的載體,甚至以一種娛樂的形式涉入了社會學、人類學的範疇,
底下的意識形態跟價值觀的流變是很有意思的。
所以這些「美國影評人」看電影的角度跟切入點當然跟其他國家的人不可能完全一致,
他們有他們觀看電影的脈絡,
以近年鄉民最愛拿出來嘴的《黑豹》跟《逃出決命鎮》來講,
那是因為對美國人而言,這不僅僅只是「政治正確」四個字就能簡單帶過的事情,
那是他們國家背後血腥的歷史中的一部份,
經過百年,總算能夠透過「類型電影」化來轉化其沈重的歷史脈絡,
而且還不是以一種粗製濫造的「剝削電影」(Exploitation Film)路線來做,
而是認真的、精緻的、好看的主流商業電影。
講個不是這麼精準的類比,或許就是哪一天台灣能夠把228事件拍成有喜感的劇情片,
而不被抓出來抨擊一樣,不會有人說你要撕裂族群、不會有人說你看輕這個歷史。
說這麼多,重點也就是想說爛番茄就是一個美國網站,
對於身為外國人的我們來說那就只是一個參考「美國影評人」怎麼看的網站。
而且所謂的「影評人」當然也就是所謂的「知識份子」,
有方法、有工具(所謂的知識)、有脈絡的去解讀一部電影(當然也有超譯的危險),
不同意他的說法,那就看看就好,真的沒有必要說這是什麼垃圾網站。
或者也可以參考一下一旁的觀眾評分,或META、或IMDB,
但最重要的還是自己怎麼想,沒有必要把所有的事情都量化來看,
這個世界沒有那麼單純,不是凡事都只有好壞對錯,
電影也更不會只有好雷、負雷兩種分法而已。
作者: windsoul0312 (開心比較重要)   2018-11-15 13:51:00
習慣看IMDB 一樣有影評的metacritics和觀眾評分對於膚淺如我看商業片給很好的依據 反之觀眾評分人數很少 meta很高可能就是我看不懂的藝術片 很好辨認爛番茄的好評率對於6分到7分的電影 新鮮度無法判斷
作者: currylovekuo (cyn2000)   2018-11-15 18:15:00
我覺得爛番茄對我來說蠻準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