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好雷]金馬《老大人》-文明盛世裡依然搬演的楢山節考

作者: laoinwin (風簷展書讀)   2018-10-31 21:06:54
有幸入選 2018 金馬亞洲電影觀察團,搶先在影展前觀看九部亞洲新導演的作品,並為奈
派克獎 (NETPAC;Network for Promotion of Asia Cinema) 的選評提供一點個人意見,
特此留下一些觀後賞析,推廣各國新導演作品的同時,也許也可做為大家影展選片的參考

2018 金馬影展-奈派克入圍作品之六
[台]《老大人/Dad’s Suit》-文明盛世裡依然搬演的楢山節考
重擔都卸了吧,重聚起的也不可再分,就讓我的飛升成不墜的願燈,誰教你們的幸福快樂
,永遠有關於我呢。
穿上燙得恰好的西米羅,皮鞋也刷了燦亮,但是啾啾不行、呢咕帶才夠有派頭。
伊人已在青草漫漫的那方,等了我許久。
供奉在胸臆深處的嬌嫩香花,隧道盡頭的低聲呼喚,冉冉飛升又墜跌的天燈,還有那身彷
彿慎重著起、就又能重拾尊嚴的西裝,這些設計別緻的象徵元素細究包裝在《老大人》平
實的影像風格上,替金茂爺爺這段如凡人掙扎、又非凡壯決的最後旅程,點綴上盎然的詩
意。
印象特別深刻的一幕是在慶典過後、山林間四處棄置垂掛的天燈遺骸,由這些也像是被社
會棄置的人們、既憐憫又厭惡地撿拾清運著,好像兩者都共享著這個包裝在美好願景下不
得人見的殘酷現實。還有養老院生活期間、那座無人照料而日漸荒蕪的菜園,菜葉蕪而莠
草盛,一如主人也日漸失去的對身體自主與生活的掌控感,不勝唏噓,又只得慨然承受。
特別讓人觸動的應是演員真摯的情感演繹與心境詮釋莫屬了。雖然金茂爺爺通片滿溢賁張
的憤怒與抗拒稍嫌生硬,倒也反襯出片末與至親和解告別時的柔情,是如何溫暖深厚。那
回眸道謝時的和煦笑意,該是他在全片裡對長子阿正唯一流露過的柔軟面容吧。還有在勸
別女兒時,在臂膀上輕握緩移的深情慎重,短短幾秒的刻畫即足夠向觀眾解明,老父親通
片以來的疏遠不真像口頭上那樣淡漠無情,而是出自真心的疼惜與保護,真摯地讓人足以
無視那段刻意煽情的運鏡。
長子阿正的心境變化也不乏有令人共鳴處。在飽受折磨心神俱疲的困境中,依稀仍能看見
他一直以來的付出與故作堅強;即使一時逃避又滿心怨懟,卻終究揮不去心頭的內疚與疼
惜,一次次承擔起照顧之責。這樣如此親近觀眾的、卑微與偉大共存的品質,不僅易引共
鳴,也讓人又能相信起、不是每片泥沼絕境都永無光明。
但相較於那些衝突難解的現實案例,《老大人》走向悲劇的核心驅力其實已是精簡和戲劇
化過了的。電影沒有把衝突根源套路樣板式地怪責在不孝自私的子女、或扭曲傷人的缺陷
性格,或情感疏離的家庭關係上,電影中呈現的反而是久病塌前依然上心的疲累孝子,和
親密如友的祖孫父女情誼。是以,屏除了大眾刻板印象中對棄老議題的幾項成因後,《老
大人》真正聚焦的其實是角色自身的個性在這樣的情境裡如何因應,並透過其對兒孫生活
艱困的不捨、對自身衰老的無望、對維持這自身尊嚴的最後機會、還有對這已無愛人好友
的世界不再留戀等描述,讓他最後這不得不為的選擇足夠說服而打動觀者。
金茂的死實是成全的殉身,即使混雜了一些摯愛已逝、知己凋零的生無可戀,但驅使他踏
上這段無歸旅程的,終究是那因著傳統價值脈絡與自身個性而自我賦予的、為成就後代子
孫幸福的責任與使命,比起絕境中的棄老們那樣無人可愛可親,倒不如說更像是《楢山節
考》那樣、在生存資源匱乏的絕境下無從閃躲的終極取捨與獻身 (至於角色對現實嚴苛程
度的認知是否有所偏離又是另一回事了)。電影沒有讓角色如片頭自殺的鄰居那般真正「
孤獨而死」,失去了一切支持系統,最終只得獨自在絕望中燃盡,在萬籟俱寂中疾呼、無
人聞問中自尋壯烈,也許已是創作者對慘酷現實最溫柔的潤飾吧。
回到電影本身,我想其在敘事節奏與剪輯上仍是有改善空間的。還有其在意圖連結角色情
感的劇情元素的使用上又稍嫌刻意,一如那過度曝光的含笑花,和老伴呼喚聲的生硬插播
皆是一例。最後收尾的韻味也有些不足,那悲壯犧牲後太直白顯露的安詳面容與隧道終點
,好像少了些可以細細咀嚼的留白。總體來說,《老大人》在社會議題的呈現與人物動機
的鋪排上或許不是那麼精準,但仍有足夠力道將部分現象與癥結袒露截出,角色間的情感
與演員的演繹也不失真摯動人,仍是值得細心品賞的誠意之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