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普負雷] 波希米亞狂想曲 (喜滿客卡拉場

作者: junemay (junemay)   2018-10-28 21:47:30
※ 引述《sunny1991225 (桑妮)》之銘言:
: 看完本來心中是想給負雷的,甚至在版上之前的番茄文爆走抱怨了不少,不過考慮到
: 這一部應該是鎖定大眾和死忠fans為目標的傳記電影,標準稍微降低一下...只是還是得
: 說,熟悉本片的製作風波的人─從2010發想,一度還是找Sacha Baron Cohen演出主唱
: Freddie Mercury,吉他手Brian May跟鼓手Roger Taylor從計畫開頭就加入,但最後整個
: 案子竟然從演員到編劇原案、導演都換得面目全非,接手的Bryan Singer拍到三分之二就
: 走人,又得把之前廢案的導演找回來補拍完─如果你們對這部電影陷入development hell
: 的狀況會不會影響到電影成果有過懷疑的話,你們的擔憂恐怕是真的。
: 因為不太想詳細討論,底下就把今天在喜滿客看的時候的狀況跟一些想法擺一起了。
: 1.不太確定到時候院線上的時候電影會不會是一樣的狀況。今天喜滿客放的場次是會在
: 歌曲串燒時打上類似卡拉OK的英文字幕的;整體場面頗冷,別說是唱歌,就連音樂放到
: 理論上是超級high歌的"We Will Rock You"時都沒有人敢正大光明的跟著打節拍。只有電
: 影在來到那場傳奇的Live Aid時有出現大家一起跟著拍手的狀況。
: (是說喜滿客之歌這種難聽到爆炸的東西,放在一個搖滾天團的傳記電影前播,實在是太
: 驚悚了。都沒人跟喜滿客方面客訴過這件事?
: 2.電影都叫做Bohemian Rhapsody了,但Bohemian Rhapsody在電影中連被完整放完都
: 沒有。Live Aid那場演奏時本來歷史上現場就只有唱前面的ballad segment,這個是沒問
: 題,可電影前半這首歌登台的關鍵時刻,明明都先拿當時的唱片公司跟電台不願意放三分
: 鐘以上的曲子的規定來開玩笑了,為什麼還要做這種使用音樂的決定?不太確定做這個決
: 定的是導演Singer還是編劇Anthony McCarten,電影中的做法是把這首名曲用在Queen錄
: 製A Night at the Opera期間,然後把它給剪成好幾段,前半Freddie的ballad segment
: 自己拆出來一段,然後其他團員配唱歌劇的地方拆出來一段,配上當時錄音的背景畫面,
: 最後進入高潮的hard rock時才有劇組重建的演唱會畫面。重點是這些片段彼此並不連貫
: ,中間都還會穿插著各種連配樂都沒有的小情節。只有最後進入hard rock的地方時有比
: 較連貫的處理。我並不是死忠的皇后粉,只是我真的很想問,這種把他們的經典名曲切八
: 段、中間還走走停停的處理方式不會讓人感到很反高潮?
: (要把這些地方串起來又不是多難,用個L cut或J cut再把敘事精簡一點不就好了?
: 3.電影的故事分配嚴重失衡。大家都知道Freddie Mercury是皇后團的靈魂人物,但他們
: 仍然是個樂團,不是Freddie Mercury and his mates。我很懷疑如果觀眾在進場前根本不
: 知道這個團的存在,他們離場後能不能叫得出其他團員的名字?劇組都找到
: Brian May和Roger Taylor當顧問了,編劇Anthony McCarten之前還說有在跟兩人訪談的
: 過程中找到一些超棒的新資料,結果這部電影看起來也沒講出什麼一般聽眾不知道的事情
: 啊...而且電影也有將近兩小時二十分了,過程中還讓其他團員人間蒸發了是怎樣?
: John Deacon本來就不太對外界談樂團內部的事情,這可以理解,可是May跟Taylor呢?
: 電影中對於皇后團在Live Aid前夕的狀況的描述也很詭異。Anthony McCarten的故事
: 完全把樂團的崩潰推給了Freddie的享樂主義和他惡名昭彰的個人經紀人Paul Prenter。
: Freddie的個人形象當時確實有不小的爭議,可是明明在Live Aid不久以前,皇后樂團仍
: 然有過大型的巡迴演出,而且正是因為那次演出跑到了堅守種族隔離政策而飽受世界各
: 國撤資攻擊的南非,樂團才在英國名聲掃地的。
: McCarten有樂團的當事人在可以取材,卻仍然堅持只聚焦在Freddie的個人小劇場,我覺
: 得完全就是missing the target。
: 4.McCarten跟Singer把重心擺在Freddie Mercury身上是很吸睛。但很遺憾的,他們眼中的
: Freddie一點都不特別。Singer雖然這幾年來名聲並不好,導戲怎麼會也退化得這麼嚴重
: ?他在過去至少也是個以關心社會少數族裔與處理家庭關係聞名的導演才對;整部電影
: 處理Freddie的自我認同焦慮和社會關係的方式,連個日舞影展或酷兒類型的影展新人
: ,甚至是之前總算拍出大災難家、交出勉強OK的答卷的James Franco,大概都能做更好。
: Singer處理這些片段的方式,基本上就是關鍵資訊用幾句台詞帶完(我們是英國的波斯移
: 民blahblahblah...這是公益廣告自介?),關鍵物件就特寫一下(講到Freddie小時候就特
: 寫一下照片),連一個稍微有點想像力的鏡頭和視點運用都沒有。
: 然後就是McCarten的劇本。McCarten的劇本除了要交代Freddie的性向困惑和享樂放縱,
: 他還希望把Freddie的救贖放回皇后樂團本身。一個一旦失去音樂跟演出就失去一切且迷失
: 的天才,最後藉著跟團員和解來獲得拯救,聽起來多美好!問題只是在,故事把所有時間
: 花在那些MV式的演唱會場面跟Freddie的顧影自憐上了,其他皇后團成員跟隱形人一樣,
: 只要在關鍵場景出來露個臉即可,而他們的人生,以及他們與Freddie的關係,都沒獲得
: 多少處理。Brian May在電影中當著Freddie的面罵他是個混帳,但觀眾平常也沒看見多少
: 團員跟Freddie互動的模式,誰會知道這句話的說服力在哪?McCarten寫出來的這個東西
: 真的是訪談May和Taylor的成果?我好懷疑。
: 沒有人說McCarten跟Singer需要把人物的人生處理得很獵奇才能吸引人,可是,如果你只
: 想給一張60分的答卷,別人也沒辦法給出超過60分以上的分數。電影沒有把Queen放在
: 更大的社會脈絡下(像是60晚期的前衛搖滾運動)檢視可以當作是工作者不想跑題,但你們
: 都已經把Queen縮小成Freddie的一人故事了,拍得用心點應該不過分才對。
: 5.總和以上,雖然這部電影叫做Bohemian Rhapsody,談的是Queen,主角是
: Freddie Mercury,我卻覺得它不是一部皇后團的電影,而是一部拍得極為平庸的同志電影
: ,而且很搞笑的是,電影中那些MV式的演唱會重建看起來都比他們處理人物本身的複雜
: 性的手段要用心。Rami Malek模仿Freddie在台上賣力演出的模樣有好幾個鏡頭都像到
: 嚇人(可以自己去找Queen在Live Aid和蒙特婁的錄像來比較),幾個團員的選角也都極為
: 仿真。只是MV拍得好,不代表這就是一部好的音樂傳記;因為你從中既看不到幕後工作者
: 對皇后團的理解,也沒有看到世人理解他們的方式。
1.後來的導演Dexter Fletcher只接手2場戲,不到電影的20%,劇本也沒有更動。電影導演
頭銜,最後只掛名Bryan Singer 1位。
2.你參加的首映是"歡唱版",上映時會有"一般版",歌詞將以中文翻譯呈現銀幕上。
3.皇后樂團的音樂,最具特色的就是合音和多層次的樂器聲,在錄音器材還不是很進步的
當時,是個非常大的工程,需靠反覆錄製,波希米亞狂想曲歌劇段的母帶,有些地方都要
磨透了。我想這是電影之所以拆開來交待的原因。何況看到他們在錄音室做聲音實驗是很
有趣的,更早的The Beatles,同期的Led Zeppeline等等,也都喜歡這麼玩。
4.電影海報明示或暗示都很清楚,也看得很清楚,這部電影會以Freddie的故事為主。雖然
我也很期待另三位團員的番外篇。
5.關於Brian駡Freddie是混蛋這段,我想你可能沒看清楚
作者: sunny1991225 (桑妮)   2018-10-28 22:12:00
Brian電影中應該罵了Freddie不只一次渾蛋。Roger被Freddie弄氣導致眾人不愉快的地方我並沒有沒看懂,只是那個編排對我來說沒什麼說服力因為電影中在談團員互動這部分一直都很制式且功能性。像是Freddie從入團到變成樂團主導者這部分,電影幾乎沒做什麼鋪陳,剛入團到磨合的過程直接跳過,馬上就是出專輯、跟John Reid簽約了而且在那場party前,劇情也沒有安排任何導火線去說明Freddie跟團員有過不和或摩擦。這種情感真空的問題大概只有Freddie跟Mary那個支線沒有發生而已(可以說只要是跟Freddie的私生活有點距離的部分,電影都呈現著一種有氣無力的散漫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