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觀點隨著制高點轉變-登月先鋒

作者: james2233   2018-10-28 15:57:56
「阿姆斯壯登入月球」是從小就在課本上讀到爛的史實,要怎麼樣能讓這樣一個大家再熟
悉不過的劇本,再度帶領觀眾回到1960年代,喚起人類對未知領域的渴望?金獎導演達米
恩查澤雷(Damien Chazelle)再度讓證明他的能力!情感多層次的描寫,把身為一名父
親的含蓄內斂透過萊恩葛斯林(Ryan Gosling)憂鬱深邃的眼神完美演繹,讓近乎冰冷冷的
史實加上了血和肉,充沛的情感描繪讓「登入月球」這件事除了科學性的突破之外,更增
添了人性深刻。
我們不斷在學習道別
告別#1:
從片頭描寫尼爾(阿姆斯壯)對於女兒因病離世,喪禮上故作堅強到把自己關在小房間內崩
潰痛哭,其實是整部片尼爾最充滿情緒的表現。儘管尼爾是優秀的飛行員、工程師,但他
也是一名父親,和一般家庭沒有不同,是家裡的支柱是保護妻小的靠山,所以當自己女兒
重病卻束手無策的無助,是尼爾最大的內疚遺憾。這份心情他甚至沒有和最親近的妻子聊
過,這樣複雜的心情是人類獨特情感,也是這部片的靈魂。
告別#2:
時值1960年代,美國與蘇聯正為了軍備季賽而衍伸至外太空的探索,而身為當時美國最為
優秀的菁英太空人之一,針對「為什麼要想登陸月球」尼爾所想的並不是為國爭光、贏得
蘇聯等政治正確地回答,而是「這能讓我們用不同的角度,去看一些我們早就該知道,但
現在還不知道的事物」。登陸月球何其困難,沒人知道會遇到什麼樣的阻礙,除了技術與
體能上要克服,面對當時輿論排山倒海的抨擊NASA更是眾矢之的。前人不斷失敗的經驗就
是給後人的寶貴經驗,今晚還在一起喝酒聊天的好友,明天就墜毀喪生在太空艙裡,「這
陣子參加的葬禮多到我們都變專家了」從尼爾老婆的口中的這句話就血淋淋的表達這項任
務有多麽艱鉅。
『這是一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
(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
更像是對前人犧牲的感激以及對後人勉勵。
告別#3:
很多時候我們都要到道別時刻才會發現這些事的意義
面對太陽神11登月行動幾乎是有去無回的任務時,即將離家的尼爾卻沒有對家人任何的不
捨知情,甚至不斷拿起望遠鏡望向月球,彷彿那才是他的目的地。直到登月後的心境轉變
,終於釋懷女兒的死,發現其實這一趟旅程其實是找到回家的路,地球才是他的家,妻子
和兒子們都在等他回家。
關於政治正確:本片在威尼斯影展首映時,引發不少批評的聲浪,指出電影並沒有表現阿
姆斯壯插上美國國旗的畫面,甚至被貼上「反美」的標籤。對此很喜歡阿姆斯壯的兩個兒
子與原著共同聲明:
「我們今天看了很多關於這部電影的評論,尤其是關於電影當中缺少了插旗的畫面,然而
這些評論多數都是由還沒有看過這部電影的人所下的,正如我們已經看過了幾次,我想我
們應該對此表達一些看法。
這部電影聚焦在大家不認識的阿姆斯壯,這部電影聚焦在你沒有看過或是不記得阿姆斯壯
登月的旅程,導演與製作人花了好幾年的時間進行廣泛的研究來了解這位神話背後的男人
,來了解這個傳說背後的故事。這部電影給予你獨特的視野來看到阿姆斯壯家族以及像是
艾略特希(Elliot See)、艾德華懷特(Ed White)等已故美國英雄的故事。這是一部非
常私人的電影,透過我們的父親的視角來描繪他的經歷。
這個故事是具有人性以及普遍性的,當然,它頌揚了一個美國成就,也頌揚了『全人類』
的成就,就像阿姆斯壯與巴茲(Buzz Aldrin)在月球上留下的那句永世流傳的話一樣。
這個故事是關於一個平凡人做出了深刻的犧牲,並且遭逢強烈損失的苦痛,為了要實現不
可能的事情。
雖然阿姆斯壯沒有這樣看待自己,但他是個美國英雄。他同時也是個工程師、飛行員、父
親與好友,一個帶著令人意想不到的慈悲來面對重大悲劇並且獨自承受的男人。這就是為
什麼,儘管有拍攝許多美國國旗在月球上的畫面,導演還是選擇專注在阿姆斯壯回頭望向
地球、走向小西坑(Little West Crater)的畫面,以及他的獨特與完成這趟旅程的個人
經驗,而這趟旅程也充滿了許多令人難以置信的高潮與壓倒性的低潮。
簡而言之,我們絲毫不覺得這是一部反美的電影,而是正好相反。但請不要把我們的話語
視作唯一,我們仍然鼓勵大家去看看這部傑出的電影並且親自見證。」
原文網址:https://wp.me/padmgz-2i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