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紅盒子:我和布袋戲,有時還有父親

作者: pigass (不要哀求學會爭取)   2018-10-27 01:28:06
雷文防雷資訊頁
~*-*~*-*~*-*~*-*~*-*~*-*~*-*~*-*~*-*~*-*~*-*~*-*~
1.影片名稱 : 紅盒子
2.觀影時間 : 2018/10/25
3.觀影地點 : 中壢威尼斯影城
4.觀影方式 : 自行購票
§其他防雷說明(非必要) :
~*-*~*-*~*-*~*-*~*-*~*-*~*-*~*-*~*-*~*-*~*-*~*-*~
此區為發文防雷頁
可選擇性提供上列 1~4 資訊 或不提供亦可
觀影心得於分隔線下方發布即可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也許是因為你們啟動了某個,密鍵在我內裡的神秘動物本能。那和我年輕時所
想像的「活著」的時間契約大大不同了:那變成一段漫長的旅程。因為你們會
純真無辜地問我(你們常把我當作一個玩伴,或是有時心不在焉的遊戲首領:
「我們在哪?」「我們將要往哪去?」「還有更好玩的嗎?」那使得「活」變
成一支駝隊。你爺爺已經倒下,在我的面前。此刻我成為這支駝隊的領隊者,
我用我的身軀擋住你們,不讓你們看見爺爺死亡這件事。我的雙腿觳觫,眼前
茫茫。
                   -駱以軍,〈活著,像一支駝隊〉
燈光。劇場裡空著無數張椅子。舞台中央端坐著座華美的戲臺,飛簷數疊,吊
筒垂懸,龍柱對列。畫外音問,最後是不是再演一場戲?一把老嗓音應好,接
著纔見老師父訥訥的,從戲臺後面踱出,手上一尊布袋戲偶,立定,站好,微
微欠身鞠躬,踅回臺後,然後是鑼鼓點點如雨落。
戲臺後是搬戲偶的師徒,在那之後,更之後,是戲神田都元帥的神像,周身金
箔熠熠閃光,但是細看其實似已殘舊缺落。一縷香煙從祂跟前升起。
你想對父親說些什麼嗎?畫外音問。老師父頓了頓,言不及義,嘴齒啟閉一陣
,不再言語。
這是部關於父親的紀錄片,但是父親在這之中絕少被提起。
鏡頭追著老藝師陳錫煌老先生,四海五湖踏遍四處演出,被政府機關表揚為薪
傳國寶,為了推廣和傳承傳統布袋戲,哪有機會哪邊去,從不避諱公開展現自
己多年的經驗和技藝,無論誰人上門求教皆不推拒。「什麼人來我都教」。
但是生計和資源的現實困境從未被關注與解決,不論政權更迭國外國內,布袋
戲都只被視做宣傳的工具或者文化技藝的象徵,表演環境以及技藝傳承的實務
問題未曾為掌權者重視。官員帶來光鮮的舞台和鎂光燈,握手寒暄,拍攝合影
,旋即又把一切都帶走,一點不留。
老師父愁緒萬千,兼以身體狀況大不如前,傳承的壓力令他心焦如焚,雖然拜
師者不在少數,但是在他眼裡似乎總是未臻完美。徒弟門生登台演出,老師父
在台後盯看,難掩憂心。
傳續是最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傳續。
你這團和亦宛然有什麼關係?看戲的觀眾問老師父。
那團原本應該是我要接的。陳錫煌老先生簡單的說。
芥蒂在這裡。他的父親李天祿本是入贅妻家,頭胎兒子依例從母姓,李天祿面
對與自己不同姓氏的長子似乎總有疙瘩,與之難以親近多有責打,只對承繼其
姓氏的次子親善。李天祿亡故,聲名赫赫的劇團由次子接掌,長子離開,什麼
也沒帶,唯獨父親的名字尾隨他一世人。於是窮盡一生,操演布袋戲數十載,
學藝的徒弟來到眼前行大禮跪拜,髮白手抖牙齒鬆動,外人介紹他,猶原說他
是「李天祿的兒子」-像一個身份,而不像一個獨立的人。
想對兒子說些什麼嗎?畫外音又問。老師父回說沒有。他和兒子不親。比較起
兒子,也許老師父對於那些師承自他的徒弟們有一份更接近父子的情感,那麼
徒弟們對布袋戲的傳承有什麼看法?徒弟們泰半露出苦笑,有的試圖轉型發展
努力推廣,也有經年以來看盡世態現實的,只有老師父沒想過放棄,說要更快
、更多、更清楚,花樣套路盡現,護持演出的巧技,眼見後生摒棄傳統布袋戲
仿擬真人樣態的表現方式,連忙請來田都元帥坐鎮,盯視著一眾小輩。
那對元帥說些什麼好了。畫外音說。老師父想都不想,叨絮的講說起來,像對
親人瑣碎的閒談。
所以還是得要有人照看,有人凝視,然而父親在人生裡一直不在,只有神祇能
看望他。但是那個缺席的父親在他的生命裡卻又揮之不去,走到那裡都魘著他
,於是每台戲都是和父親纏祟魅影的較量,唯有在父親得意施展手腳的舞台,
才有可能迎上前去真正的擊倒他、勝過他;矛盾的是,當他這麼做的時候,實
際上也就和他亟欲擺脫的父親嚴絲合縫的疊合了,那件用來扳倒父親的神兵利
器,終歸還是從父親那裡商借來的,就像陳錫煌老先生、或者他父親說的一樣
:人很難能夠違抗命運。父親長長的影子伸探到他腳底,或跑或走,父親都在
他身後腳下,此生難別,他也就很難真的離開父親,真的「出生兩次」,成為
一個能夠被愛與去愛的完整的人。
只是啊,他終究是成為這支布袋戲傳承駝隊領頭那隻極目遠望的駱駝了,那種
茫然和焦慮是一種全然的、作為父親的焦慮,也正因為布袋戲的傳承教習,師
徒/父子的身份空缺才有了彌補的可能性,人也才有了完整的可能性。
這也許正是自由和解脫的契機。
作者: jessica87270 (芝芝)   2018-10-28 22:21:00
今天剛看完,真心推薦大家進戲院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