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一週斃命:不死退費 Dead in a Week

作者: mysmalllamb (小羊)   2018-10-14 01:19:10
雷文防雷資訊頁
~*-*~*-*~*-*~*-*~*-*~*-*~*-*~*-*~*-*~*-*~*-*~*-*~
1.影片名稱 : 一週斃命:不死退費 Dead in a Week (Or Your Money Back)
2.觀影時間 : 2018/10/13
3.觀影地點 : 喜樂時代
4.觀影方式 : 自行購票
~*-*~*-*~*-*~*-*~*-*~*-*~*-*~*-*~*-*~*-*~*-*~*-*~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一部英國年輕人拍的黑色幽默電影,談嚴肅的自殺與生命意義,當然我們也不用期待它當個嚴肅劇情片談到多深,最終有談出一點點勵志小意義就很不錯。此片的幽默,我覺得首先在於它的世界觀完整、殺手行會的制度介紹詳盡、選購商品的議價簽約過程正規又嚴肅、行會的行規明明毫無法律效力人人卻奉若神旨... 幽默,就是在這種荒唐議題與現實情境高反差中做出張力呀!We are professionals, we mean business,絕不是來搞笑的,那才真好笑!


除了這題材上的幽默外,我更喜歡的是一種英國年輕人的小清新,這些年輕人都是美好獨特的心靈、他們在這社會都有點格格不入、但他們心底都有一爿夢想小天地、他們的巧手一出靈感源源不絕可以打造一片大花園!電影開頭拍了好多男主角訴說愁思的素描便利貼,有點自閉卻自成一格栩栩如生的小世界。這裏雖然是很陰鬱的倫敦郊區破房子,但電影給予的打光與配色總是有做出一種粉色夢幻感,連第一鏡自殺的橋頭都有泛點綠光。類似的風格,我突然想到其他英國的青澀少年電影如《青春愛欲吻》、《戀夏小情歌》與《歡迎光臨貝拉的奇幻花園》。

想到《歡迎光臨貝拉的奇幻花園》,不禁想到我很愛但一直紅不起來的Lady Sybil,倒是也同時想到這些美麗憂鬱英國少年們共同的忘年之交:Tom Wilkinson 。我從多年前《決戰時刻》開始看他演反派配角演了十幾年,也沒聽說他有什麼年輕俊美當小生的舊作,但覺得他在《歡》片與《一》片中都演一個 2010s英國青年失落時代的上代老人、帶著老英國辛勤工作面臨退休焦慮的上世代身段、來與年輕人誤會一場交手一回達成和解並互相惕勵,似乎是他在新時代終於可以晉升電影主角的好戲路?

這片沒Lady Sybil,但有我一樣很愛的英國小清新男女 Aneurin Banard & Freya Mavor ,前者在英國小片中一直帶著一張魯魯的囧臉、總是有滿腹才氣但走跳世界又處處碰壁,後者則橫跨英法小片帶著一頭紅髮滿臉雀斑當個傻妹(此片則當金髮怪妹)、迎戰道貌岸然的凝視另闢蹊徑嚇人一跳。而在年輕人之外還有銀髮族的小清新!殺手夫婦住的是雙併英國郊區住宅還有花園灑上陽光、有五彩繽紛的廚房還有綠鸚鵡、白天打開窗子照進餐廳起居充滿 CK 的花布風配色、更別說殺手夫人要參加的是鄉村銀髮族的刺繡大賽...

這些英國小生活、多彩粉色調、搭配一點頑皮的配樂、彷彿走錯世界的對話台詞、不苟言笑的嚴肅面孔、誇張卡通的文案與陳設,我覺得成功塑造了一種議題嚴肅但態度輕盈、人生憂鬱但心靈美麗、生活壓抑但希望萌芽、彷彿有什麼東西梗在胸口就等它暢然綻放的感覺。對憂鬱空虛甚至厭世的人,我們總是很害怕在他們面前談起生命議題,生怕一談不好增加他自殺念頭可不得了。但此片精心創造的這個氛圍非常舒服,在平靜中潛隱著一種躁動的喜悅,就等主角慢慢發現、等電影慢慢談開來。

電影拍一老一少,彷彿代言這 2010s失落英國的兩個世代焦慮。在年輕人這邊,自 2008 歐債風暴與 2010 英國財政減支後又到了 2016 的脫歐,失業率居高不下已經十年真正創造高學歷高創意低成就的失落一代,男主角 William Morrison 這名字彷彿英國 19 世紀美術工藝運動天才 William Morris 再世、時局卻已天差地遠... 說極端點,這一代的人生彷彿還沒開始就結束了,投射到奇幻電影裡就是 William的自殺意志。
而老年人這邊,以 Tom Wilkinson這 70 歲世代來說,從年輕進入職場就是嬰兒潮中堅份子,基層勞工可能還想著即時退休享清福,但曾有成就打造英國現代半壁江山的菁英們,可是打死不退繼續佔著英國各個重要職位的,本片的殺手大叔 Leslie 也算自命菁英殺手不服老,搞不好也對國家曾有貢獻 XD 。少的職場人生無法開始好想死、老的職場人生無法結束其實也快死,那生命的火光到底在哪裡呢?這輩子曾經出現過嗎?
當一老一少已踏上同一條船,電影「一週斃命」或「不死退費」的「想死不想死」議題,搖身一變成為「人生在哪裡」的問題,好像不管是職場起飛不了的還是飛了五十年降不下來的,都找不到。既然兩邊的焦慮都關於職場事業,本片倒也真安排了個老闆角色代言資方幽靈。《神秘博士》九號演員 Christopher Eccleston一改英國硬漢形象變成個北方多種口音誇張混搭的碎念老闆,真令老影迷有點心碎、卻又敬佩他表現超群為本片增加好多喜感!老闆 Harvey 口口聲聲我們的工作準則職場道德,宛如慣老闆每天灌輸這些新教資本主義工作價值,勞工聽久腦都洗乾淨了。
英國老菁英不服老退不下來,但平凡的老勞工早已準時報退享受人生,殺手家裡的煮飯婆 Penny又是參與刺繡大賽又是想著環遊世界,明明現實世界英國退休族早已大量移民國外享清福、本片這殺手老爹你還留戀什麼?老婆擔綱多少婆婆媽媽戲份炒起本片粉色可愛的英國鄉村風還是其次,她那語帶雙關的 "Killer Instinct"一張村姑笑容背後拿刀備戰才是真爽快。英國老人勞資雙方兩邊都退不下來準備你死我活了,還是代表「生活」的老婆大人能給五十年拚事業衝破頭的男人們,找到一條從沒多瞧一眼的生路。
而本片最美麗的意外,當然是語出驚人的編輯小姐 Ellie Adams,看到 Freya Mavor這張臉看著你,誰也不會想自殺只想追下去!她帶給懷才不遇失業年輕英國人的生機,與其說是給你個工作讓你發揮、還是給你個情人讓你開心,不如說是給你一個對人間苦難撫慰一點點的貢獻機會。William 在選擇死法時那夢寐以求卻買不起的「救了個孩子、美女護士為我哭」很童心地蠢,但又是單純赤誠。與 Ellie這個同樣經歷生死想望自殺甚至多次嘗試的悲傷心靈,William 的文字與相處能夠給孤獨的對方找到個出口,就是兩個人生命的意義,其他什麼事業志業都是浮雲。
也許冥冥中真有天註定,自殺十次不成的 William就算請了老殺手公司還附贈年輕殺手,槍指到額頭這麼多次還是頻頻巧合怎麼也死不了。也許老天就是要告訴年輕人(也告訴年老退休族),人生別為事業等身外的社會價值所定義、更別為了懷才不遇就要死。要死可以,我很快就會給,但一定等你找到人生的火花,再給你死而無撼的圓滿。
片末,「鋼琴隨時會掉下」、「那我們好好把握掉下前」言猶在耳,老天馬上成全 William「救個小孩、女孩想念」的夢想。人遲早還是要死,只是死得其所實踐了人性,那死也無憾,只希望也自小思量生死而彼此也看破生死享受人生美好的 Ellie別太傷心、可以很快走出來。此片以求死開始、以得死作結,這情懷是很悲傷的,這結局卻在悲傷當中有餘韻悠遠的療癒。
本片淺層談老人與少年的職場執著,但深層挖到最深處,應該是兩個尋死孤兒在小屋火爐喝紅酒的談心,那個童年旁觀父母之死的「無常」才是真正切中這許多厭世角色的核心。生命像玻璃一樣一摔就破,好萊塢電影總告訴我們必有驚天遺言,誰知生命隕落一兩秒間可能什麼意義都沒留下?放大到職場人生,不論老少都已被新教資本主義英國套在一個按表操課上軌道才有人生意義的框架裡,但真實的意義又在哪?就在身邊一次交心、一次贈與、一次搭救,再小的地方都是意義,該實踐的實踐完了,即使下一秒就死也是無憾。
我要認真推薦此片!它是年輕編導 Tom Edmunds的第一部長片練習,在角色編排台詞編寫情境設計氣氛營造上,處處有巧思,一場場戲一個個梗都別有深意。雖然我覺得此片處處巧思並沒整合得盡善盡美,譬如一老一少兩人的默契好像缺了點更深的交往與交心、精靈般的女主角啟示好像開了個頭卻沒做出更高潮、追趕跑跳的追殺旅程好像才剛開始就結束了?但這片的種種巧思一個個都值得十倍發揮,看完電影只覺得心裡空空地抱怨它沒徹底發揮,不過這個抱怨就是我最高的讚賞。在此推薦所有愛英國片的、愛小清新的、愛黑色喜劇、關心生死的,都來看看應該不會失望地。
作者: wantingheart (缺心)   2018-10-14 01:23:00
看預告,感覺很像意外製造公司。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