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微雷] 詭影 El secreto de Marrowbone

作者: mysmalllamb (小羊)   2018-10-02 10:02:04
雷文防雷資訊頁
~*-*~*-*~*-*~*-*~*-*~*-*~*-*~*-*~*-*~*-*~*-*~*-*~
1.影片名稱 : 詭影 (台譯) /馬柔本宅秘事 (中譯)
El secreto de Marrowbone (西語) / Marrowbone (英語)
2.觀影時間 : 2018/10/01
3.觀影地點 : 住家網路
4.觀影方式 : 網路 iTunes 美國版商店
https://itunes.apple.com/us/movie/marrowbone/id1347528096
其他防雷說明(非必要) : 其實中華電信 MOD也有
http://mod.cht.com.tw/video/movie-details.php?id=511423
~*-*~*-*~*-*~*-*~*-*~*-*~*-*~*-*~*-*~*-*~*-*~*-*~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觀察此片預告已久,但遲遲沒見台灣要上就忘了,謝謝 zzauber大發文提醒了我快快找來看 :) 我很贊同他說此片「一旦劇透,就會將微妙精彩處破壞殆盡」,因此我這篇也以無雷為原則(由於不免總會談到些小細節,標題仍用 [好微雷] ),只談談電影之內我喜愛的魅力點、以及電影之外對現實世界的延伸思考。
現在在中華電信 MOD已能看此片的中文字幕版,可惜我沒加入只好繼續看 iTunes ,還好主角群是從英國來美國的新移民、主要講我覺得比較清楚的英式英語、還交了個美國女朋友彼此說起話來更中性也更清楚,很好下嚥。不過對話語言是次要,此片是大宅心理驚悚片,當然看空間才是重點。
https://pbs.twimg.com/media/DgpMYDpVMAAAhwJ.jpg
美國新生,埋葬過去
我一年多前光看預告就很想看此片,當然不是因為評價好不好或團隊優不優,而是要來看美男美女的 XD 有大哥德姐 Anya Taylor-Joy、小哥德妹 Mia Goth 、陽光大哥 George MacKay 與怪奇弟弟 Charlie Heaton(小弟且不提,不然好有犯罪感)。其中大哥哥 MacKay 擔綱主力演出最重最細膩、大姐姐 Taylor-Joy 戲份雖有點配角但最英雄最帥氣。
如宣傳簡介所提,此片談一家英國人為了逃避一個恐怖過去而遠渡重洋來到美國,正如許許多多揮別過去逃來美國的人一般「我踏上了這土地、就揮別過去陰影、新生從今天開始」,許多移民美國的人都有這種「砍掉重練」的樂觀心理,覺得來到一個全新社群全新階級狀況全部社交重新做起就好。但其實往往沒這麼樂觀,身後的原鄉包袱總擺脫不掉,此片主角包袱更是戲劇化的恐怖男人與債務糾葛,甚至罪咎早已繼承到自己身上根本無法切乾淨。
我一直相信電影的片名與角色名往往潛藏劇情意義,此片片名 "Marrowbone" 就是取自主角一家的姓氏 "Marrowbone" ,其英文字義為「帶髓肉骨」是燉湯的好食材,不過其結構是外硬骨內軟髓,和美國人硬派外表隱藏脆弱的鋼鐵身段隱然呼應,中國音譯的「馬柔本」還挺巧妙地抓到那意象。堅定的鋼鐵男主角、堅固的鋼鐵大宅堡壘、正如鋼鐵般的美國硬漢們,他們潛藏內心絕不示人的柔軟「骨髓」是什麼呢?美國社會又該如何面對這些隱藏陰影呢(讓骨髓流出才能熬出好湯呀 XD )?
美國社會,淨土執迷
總之,電影談的有夢想、有包袱、有越線、有罪疚... 種種和美國移民共同經驗似曾相識的情結,就堆積出了一種執念,和美國移民不計一切要在應許之地篳路藍縷成家立業的執念也很類似。有了執念、心裡就有了各種衝突的聲音、眼中就開始有了鬼影幢幢,我們陽光大哥男主角就這樣帶著弟妹們走進一趟不願面對過去陰影的逃避之旅,只想把過去包袱鎖在閣樓上、自己若無其事踏入新社會。想想此片雖然是西班牙創作與製作,但比大多美國片還更能切入美國心的幽微。
美國心有其粉飾太平的一面,本片陽光大哥這位新移民主角有,不過已經在美國落地生根的舊移民社會也有,只是各自表現形式不同。電影中代表美國舊移民社會的角色都是老白男,有一個律師與一個醫師。其中律師看似只是個免洗情敵,但戲份不知為何比一般的「情敵」本分還要吃重很多,也許是要表現一種「新美國乾淨光明、有黑暗包袱者別來弄髒我們社會」的執念,只想若無其事向上爬當個開心美國人、受到挫折當不成又咬牙切齒。想想這執念,和陽光大哥主角其實不也是同病相憐?
擔綱反派配角的律師,雖面目猙獰卻也令人憐憫;倒是片尾來給電影收尾的醫生,冷冷帶出了「多重人格」的點題。話說多重人格,我們台灣一般文學與影視閱聽者可能許多是從《24個比利》入門的?然後在許多美國影劇越看越多越習慣、在與我們遙遠的心理學界又聽說一堆爭戰論辯、總是霧裡看花不知它是真議題還是假議題?一直令我個人很好奇的是:怎麼多重人格這東西通通發生在美國、別國好像都很少聽說呢?
多重人格,與過去共生
要影人參與科學辯論太沈重、沒有入場券更理不清千絲萬縷的複雜專業,但以一個藝術作品針對社會狀況提出觀點還是可以擲地有聲。此片看似有個大魔王、卻沒有台詞沒鋪動機、彷彿只是個模糊的心理陰影具象化;而意在言外的大魔王,我個人覺得就是這位出場一分鐘台詞兩三句的醫生了,彷彿一切西方創始美國集大成的精神病院規訓化身。多重人格,是個病症,是我們歌舞昇平的清淨美國社會不想要的、是沒有資格組成正常家庭走向正常人生的、當然是要一個個消除殆盡的。
但,從多少文學與現實案例我們都知,多重人格的肇始往往是難以承受的巨大創傷、新人格往往是來幫助度過創傷或抵抗壓力的,這些真的都是洪水猛獸令人除之後快嗎?許多作品談多重人格驚悚題材,常常污名化甚至常常妖魔化,往往最後訴求消滅多重回歸正常、或是體貼點的往往訴求消滅創傷讓人格歸一。而此片,給了個(至少對我來說)很另類的結局出路,讓我不得不愛上女主角卓然出世的洞見與決策、也更愛尖叫少女 Anya Taylor-Joy療癒美國心的超級英雄身影!
美國新移民呀,人人各有原鄉創傷與陰影、人人都渴望「跨過那條線」後忘卻過去展開新生;然後人人力爭上游爬上中產成了舊移民社會後,卻都苦苦守著那塊淨土,不想讓更新的下代新移民帶著他們的狗屁倒灶過去前來弄髒我們的淨土。用這條美國心的軸線來看,們也許發現此片男人們從陽光大哥、中產律師、乃至菁英醫師這些老中青跨世代男人們,他們都在同一個男性建制的框架下走向偏執,壓迫自己也壓迫別人。而女主角引入的另類(女性?)取向,也許才是包容過去、正視陰影、擁抱現實、與創傷共生的永續之道。
此片表面是大宅心理驚悚片,全片主要部分也把驚悚感做好做滿精彩連連,但驚悚背後的現世議題絕不缺席,就等觀眾嚇好嚇滿之後再總結點題令人醍醐灌頂,尤其在這歐美多國舊移民(就算歐洲白人自命原住民、其實都可以上溯到祖先移民)紛紛拒斥新移民的壁壘年代,更是切題得既療癒又超越。這是西班牙編劇 Sergio G. Sánchez 編導一把抓的單飛首作,他從編劇首作《靈異孤兒院》就做出了關懷系心理驚悚、後來在《浩劫奇蹟》繼續探討親情與創傷、在《雪地裡的棕櫚樹》則繼續發展了歷史罪疚與時代血淚、這一切不同面向的習練似乎就在這部《詭影》集大成!
這片看編導作品超過癮、看 Anya Taylor-Joy當時代英雄超帥氣,不過最好看的還是憂鬱男孩 George MacKay!幾年下來我不知不覺已經看過他好多部,其中沒那麼喜歡(也還算喜歡)的只有《神奇大隊長》、最愛的是學蘇格蘭腔唱歌超生動的《愛在陽光燦爛時》、他演技最爆發的得獎片當然是一樣充滿親情創傷的《險中之人》。我還很喜歡他搭檔羅南的小片《我的生存之道》,悲傷男孩就要讓英雄美女撫慰呀、在這片《詭影》已經第二回 XD 期待他交出更多好片搭檔更多新生代英雄女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X1mpptPZ4c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