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盲點》社會形塑的人臉與花瓶

作者: ys40201 (alanwing)   2018-09-22 23:05:58
~*-*~*-*~*-*~*-*~*-*~*-*~*-*~*-*~*-*~*-*~*-*~*-*~
影片名稱 :盲點
觀影地點 : 國賓長春
~*-*~*-*~*-*~*-*~*-*~*-*~*-*~*-*~*-*~*-*~*-*~*-*~
此區為發文防雷頁
可選擇性提供上列 1~4 資訊 或不提供亦可
觀影心得於分隔線下方發布即可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盲點》觀後心得影評
7.6分/社會型塑的人臉與花瓶
  意外地收到片商的邀請觀賞這部電影,說實在的預告片拍得讓我興致缺缺,畢竟黑
人相關議題的電影並不少,且在台灣能引起多少共鳴只能打個問號;但我想日舞影展的開
幕片應該不可能差到哪裡去吧?而觀看後也的確是讓我驚豔,對於黑人文化在美國社會中
的詭異處境有很好的描述,且全片節奏流暢,非常值得進戲院觀賞,尤其是喜愛嘻哈文化
的朋友,如果想要了解嘻哈文化真實的模樣以及其本身於當代社會面臨的問題,那真的非
常推薦。
劇情大概:
  在奧克蘭的柯林即將結束最後的三天緩刑期,對於自由的生活他有所期望著。而短短
的三天裡,與死黨邁爾斯所經歷的種種事件讓一切有些變數。而這些事情將對柯林的自由
造成甚麼影響?又將使柯林與邁爾斯之間的情誼發生甚麼變化?
電影背景與物件的象徵代表:
  談論黑人議題選擇在美國最是適合的地方,而奧克蘭是一座人口組合相當多元的城市
,透過這樣的一座城市表現出美國當代文化大熔爐的完美表象。
  從一開始柯林倒數第三天目睹警察開槍射殺黑人的那一夜,我記得他經過的路段,正
是為了紀念馬丁・路德・金恩所命名的,在為了紀念美國非裔人權運動領袖的道路上,目
睹了一件白人警察射殺黑人的事件是多麼諷刺。
  而在他們為了工作去一位攝影家家裡搬運照片的這場戲裡,一幅幅將橡樹融入現代街
景的畫像,就是在說明到了現在,這座城市的根源依然還在,而伴隨著這些所存在的問題
也仍未解決;從攝影師叫柯林與邁爾斯「對視」的這場戲裏頭,他們表面上似乎真的心意
相通,但最後仍然是以開玩笑的方式拒絕了更深入的交流與溝通;這也表示這座城市裡的
人們,彼此之間的隔閡依舊存在,白人與黑人之間的「盲點」也依舊存在。
  另外在結束緩刑前的最後一天,他們決定去的那場派對裡,橡樹的「桌子」被拿來炫
耀其年輪的清晰與珍貴稀有,彷彿白人中產階級的「文化入侵」正在將過去屬於奧克蘭當
地的記憶逐步抹滅。
  全片甚至透過蔬菜汁、檀香、行銷方式更換的速食店、甚至透過印度裔的人來講述當
初柯林與邁爾斯的犯罪經過,詳細的說明這座城市正在變遷,而白人與黑人之間的衝突與
平衡卻開始失調甚至面臨崩潰。
身分的認知與人我之間的融合與變化:
像是故意一般,電影故意將兩位主要演員的個性與其種族刻板印象做了反轉,柯
林在電影裡為了不在緩刑期最後幾天出亂子,生活變得更加規矩,安分地度日就是為了盡
快恢復自由之身。而邁爾斯卻恰恰相反,「像是混幫派的」這種印象在他身上表露無遺。
  會如此安排就是為了與片名呼應,將魯賓之杯的理論巧妙融合進劇情之中,柯林試圖
讓自己生活的像是現代社會中黑人該有的樣子,而邁爾斯卻恰恰相反,試圖讓自己活得像
過去社會裡「黑鬼」一般得到認可。這樣的衝突性在他們從派對離開的那場戲有非常棒的
刻畫,最終他們也明白,這個社會依舊存在著傷痕,族裔是出生就無法改變,如何去改變
想法才是難處。
  可是所有的事物或許都像魯賓之杯一樣具有盲點,這是人的本能,不可避免,你改變
的了別人的看法,卻永遠無法自己對自我的認同。其中魯賓之杯理論裡的人臉在本片裡我
認為就是指社會中各式各樣的人,但當我們被象徵物質生活的「花瓶」吸引了目光之後,
便會影響去接納各式各樣的人的能力了。
  但這一切就像主角的疑問,「是否這樣的盲點一定存在?如果在已被告知的狀況下,
盲點還存在嗎?」而顯然的,就算盲點不存在,彼此之間的差異才是造成這一切的原因。
種族歧視與槍枝問題的直白論述:
  整部片一開始透過邁爾斯來揭開槍枝濫用的現況,再用白人警察槍殺黑人民眾的方式
直白說明種族歧視的問題。彼此之間的關聯看似不大但彼此之間卻緊密關聯。社會現況的
壓迫造成像是柯林這樣的黑人越來越懷疑自己是否真的有罪,與他一起揍人的邁爾斯整個
事件裡並沒受到懲罰,反而是柯林必須坐牢,這樣的差異對待在美國屢見不鮮,也因為這
種情況近年的種族議題再度受到重視。這樣的狀況令黑人社會感到不安,如同前陣子Chil
dish Gambino的歌曲 This Is America一般,社會的現況顯然並非如此容易改變。
嘻哈文化的本質與呼應:
  將嘻哈饒舌文化帶入影視作品之中並不少見,像是前陣子的《沖出康普頓》也是很成
功的作品,而在《盲點》裡頭,嘻哈文化能將生活的日常瑣碎與人之間的相處詼諧的表現
出來,也能在批判他人,挑戰他人時展現強硬的態度,而這就是黑人社會能夠孕育嘻哈文
化的最大原因,貼近生活的種種也強勢地捍衛自己。
  柯林夢境裡邁爾斯用饒舌的方式指責著他,就像是現實社會中,眾多白人已交高姿態
的方式在責難黑人族群,而不管黑人如何改變(如夢中的陪審團),終究是要受到社會觀
點束縛。
最令人屏息的一場戲莫過於最後柯林對警官的那場戲,用最能代表黑人社會的嘻
哈饒舌文化,強力的對抗白人菁英警察的刻板印象與歧視,最後更是明確指出:「你是殺
人兇手,而我不是」一句強力的宣言。
結語:
  觀影前以為會是以詼諧為基調的作品,但實際上談論的議題都很深刻,除了一些鏡頭
的處理方式並不太喜歡之外,整體是非常值得觀賞的,這篇文章雖然打了很多,但電影裡
頭能夠闡述的東西還有更多,可見其對黑人議題與槍枝議題的深刻描述;最後還是要說,
這類型的電影其實在台灣真的客群不大,有上映的聽次並不多,如果想要體會黑人饒舌文
化與美國社會間的種族衝突,這部電影必會讓你收穫滿滿。
https://www.instagram.com/wildwildfog/
作者: whitebearyen (whitebearyen)   2018-09-22 23:17:00
好會寫,愛,讚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