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決戰賽末點》明星光環背後的人性面

作者: benbenson12 (binbin)   2018-07-15 20:16:47
以下有雷
痞客邦圖文好讀版:http://loory.pixnet.net/blog/post/190385465
《決戰賽末點》是部瑞典運動傳記電影,由斯維爾·古德納森與西亞·李畢福主演,講述
在1980年溫布頓網球錦標賽決賽,這場史詩對決的兩位選手在比賽之外,生活與內心世界
所必須面對的挑戰。作為一部運動競技題材,電影並沒有《我和我的冠軍女兒》中摔跤或
《決戰終點線》的賽車那種讓人熱血沸騰的動作場面,也不像網球「性別大戰」的《勝負
反手拍》那種完全藉由個人生活來闡述當代男女議題,《決戰賽末點》反而是場面和劇情
兩者兼備,在比賽與選手內心世界之間取得絕佳的平衡。
本片兩位運動員,分別是被稱為「瑞典冰人」的比約恩·博格與「壞孩子」約翰·馬克安
諾,先不管這場比賽過程有多麼驚人,光是這兩位球員本身就十分有趣。當時的博格是個
世界排名第一、連續在溫布頓四連冠的球王,面對媒體訪談沒有一絲情緒、平淡如水的他
,來對比脾氣暴躁、總是在球場上挑戰裁判或跟觀眾互嗆的馬克安諾。
或許是技術上無法重現當時賽場上的狀況,《決戰賽末點》最後捨棄雙方你來我往,以記
分板的比分拉鋸來呈現賽況。沒想到這樣的做法卻產生出乎預料的效果,導演不光把整體
劇情張力建立在兩人接球表情特寫,也在利用閃回插敘的方式,花大半篇幅來描寫他們從
小到大的個性養成,觀眾在認識這經典史詩大戰的同時,也能看到這兩位偉大球員背後有
血有肉的一面。不過這場早在賽前就充滿話題性的冰火對決,除了如預期般殺得你死我活
,到最後完全演變到意志力的比拚之外,也成為兩人從無到有的友情開端。
起初博格也與現在的馬克安諾一樣,會不斷爭論判決、在場上動怒的年輕球員,直到他遇
上能適時提點自己,希望他能不對外表達情感的教練之後,才漸漸停止這種行為。但博格
這份被壓抑的情緒,卻從球場上轉移到他的生活中,電影在前段就展現出博格的龜毛,無
論是對車輛的要求、住同一間房間、賽前必須再三確認球拍的鬆緊,還是不能踩到球場上
的線,都是在迷信之外,盡量保持周遭事物不變的敏感神經,這種把自己維持在冷靜狀態
,是使博格能在賽場不分心、完全發揮實力的方法。
看到後來我才發現,原來表面上完全相反的博格和馬克安諾,在某種程度上他們其實是非
常相像的,同樣渴望勝利,只不過發洩壓力的地方不同而已。正是如此,博格在房內看著
馬克安諾暴怒的比賽畫面,能夠完全了解他的處境。雖然馬克安諾有著過人實力,媒體卻
不斷把焦點放在四連霸的博格之下,他所欠缺的認同感,更使他在賽場上展現出讓觀眾更
討厭他的惡性循環。然而對一個從小把博格照片掛在牆上,並且把他當成目標的馬克安諾
來說,被偶像在休息室看到暴怒的自己,馬克安諾那有些尷尬和羞恥的反應,反而成為他
改變的開始。
在博格在這個攸關他職業生涯,挑戰五連霸的壓力之下,有一位如同父親般的教練在旁不
離不棄適時的給予鼓勵和支持。相比之下,馬克安諾身邊卻不存在這種人物,因此經過球
場上的交流後,或許是從馬克安諾身上看到從前的自己,身為偶像的博格就自然而然成為
負責提點他的角色,以球會友,最終觀眾席上傳來的不再是馬克安諾的噓聲,而是對兩位
偉大球員表達敬佩的掌聲。
不只如此,片尾那場球賽結束後的機場戲可以說至關重要,最後他們彼此的友情,不需要
千言萬語,是出自於同類人的惺惺相惜,所以在博格因為個性害羞支支吾吾講不出話時,
平常交友廣泛的馬克安諾才能破冰討一個擁抱,比起被晾在一旁的博格未婚妻,這兩個人
是多麼感人的兄弟之情阿!
整體而言,《決戰賽末點》以80年代網壇雙巨頭的至尊對決為題材,不像傳統運動電影有
太多動作場面,但靠著記分板數字所帶出的劇情張力,讓我們深刻感受到比起觀眾更強烈
許多的球員壓力。片尾最後秀出兩位球員真實樣貌,除了不得不佩服電影的選角成功外,
兩人的友情才是比賽獲勝之後所得到的最珍貴禮物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