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2018台北電影節-藍色項圈

作者: cielnoir (cielnoir)   2018-07-08 10:44:34
圖文網誌好讀版
https://unclecun.blogspot.com/2018/07/2018_7.html
2018台北電影節繼上次《討拍成癮的男人》,今天看了另一部台灣的《藍色項圈》,這是
部以國中校園與升學至上為背景的恐怖片,先說結論,我覺得滿推薦的,除了其中有個橋
段有點瞎之外,其他部分大致上都還表現得不錯,台灣會在9/14全省上映,推薦大家到時
候可以進電影院支持一下。
====以下無雷====
簡單寫一下劇情:在升學至上的愛迪生中學裡,傳說進入420教室還能活著出來的人,成
績就會進步神速,而只要能在這間學校得到全校第一的成績,就可以保送進入哈佛念書,
因此第一名是許多學生,或者說是家長的目標。隨著天才學生葉群的轉學,他感受到這間
學校異常嚴格的制度與讀書氛圍,並且慢慢發現第一名的學生與420房的某種關聯...。
以恐怖驚悚片來說,這部片嚇人的地方不算太多,但緊繃壓迫的氣氛倒是維持得不錯,因
為除了恐怖片該有的阿飄神出鬼沒嚇人橋段之外,《藍色項圈》所營造的讀書或升學至上
這樣的氛圍,也許比阿飄更讓人感到壓迫。
====以下微雷====
故事由葉群轉學到愛迪生中學作為開頭,他對學校種種規範與制度的反感,大概就像觀眾
們會感受到的一樣。跟著葉群的腳步,觀眾也看到了這座號稱菁英群聚的明星學校,有許
多嚴格到不合理的地方,像是整間學校包含宿舍每個房間,都放滿了監視器,監控學生有
沒有好好念書,然後成績好的學生有特權,成績不好拉低了班上成績就像犯罪一樣。
但真正可怕的,是幾乎所有大人都覺得這樣很合理,大人們都這樣想,不懂事的小孩能
有什麼選擇?電影中有許多經典台詞,像是「別的班級可以,為什麼你們不行?」、「我
沒有你這樣的兒子」,教室掛滿「用勤奮去改變生命」、「刻苦認真」這樣的標語,學校
師長還把「努力六年,享樂一生」這種話掛在嘴上,搞得好像現在不讀書,人生就毀了。
這對學生來說不是鼓勵,反而比較像威脅,所以我們因為害怕而讀書,卻不知道自己為何
而怕,也無法感受讀書的樂趣。我覺得最大的問題在於,沒有人告訴我們讀書的意義在哪
裡,「可以上好大學」、「容易找工作」或「讀書才會有成就」這種意義可不算,每個人
的性格、情感、能力與際遇都不同,怎樣才是好大學、好工作?所謂成就又怎樣才算成就
?對不同的人來說定義本就不同,如何能用這麼狹隘的標準來看待每個人呢?
對於這些定義多半老師們也說不出個所以然,因為他們也是這樣被教育的,就算能理出點
頭緒,這年紀的孩子又要如何體會?更多的是自己平常也不讀書的家長,卻要孩子努力讀
書,還說這樣才有出息。所以我們都在似懂非懂的情況下求學,與其說是為了自己努力,
不如說是因為大人們好像都覺得這很重要,好像不讀書就真的會沒出息,只好為了這些不
真實的期待而努力。
再說回電影吧,在放映結束後與演員及導演的短暫會談中,有觀眾問導演,現實中真的有
這樣的學校嗎?其實我也不知道有沒有,電影常用故意誇大的方式,來表現想描述的現
象或理念,《討拍成癮的男人》也是如此,至少我是沒聽過台灣有這麼嚴格的學校,但我
相信抱持這樣心態的家長與老師肯定是有的。
在電影中,進入420室後把脖子套上繩子,就能獲得看到答案的能力,這就是420室的秘密
。不過420室中的繩子,更像是暗喻令人喘不過氣的升學主義,我們都像脖子上套著一圈
繩子在努力用功,那圈繩子就是分數、期待、文憑這些不切實際的東西,使我們未曾真正
自由。諷刺的是當電影進行到中後段,校長說藍色是這間學校的代表色,象徵著自由,同
學們要努力讀書先辛苦過後才能獲得自由,然而童年最純真的時候未曾體會自由,長大後
又要如何體會?人生在出社會後考驗與挫折只有更多,如項圈一般繞在我們脖子上的,又
何止是學業與分數而已?
作者: abianshiatai (阿扁下台)   2018-07-08 13:01:00
電影想說的東西很好,但呈現的很差
作者: kickyourface (嗯哼~)   2018-07-08 22:38:00
原著是縫 是短篇集 作者張耀升也有在寫劇本的樣子
作者: Legolasgreen (西裝背心是萌物)   2018-07-08 22:58:00
我也覺得以國片來說不錯,尤其恬妞真讓人意外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