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犬之島》-真情與殘酷並存的主從矛盾

作者: laoinwin (風簷展書讀)   2018-06-04 17:33:57
好一部定格動畫的傑作!不管是日式鼓樂與美式民謠的穿插混用、黏土與手繪的無縫拼接
、幾幕如壽司製作和手術過程等超級有趣又充滿細節的鏡頭,和台詞間時不時穿插的冷調
幽默等等,使得《犬》片在各種美學形式上都有十分飽滿的質感。這些華麗的電影元素共
同構築了一則溫馨動人的人犬童話,故事裡有陰謀和應當打倒的惡棍,有德不孤必有鄰的
起義,也有真情流露的忠義情節,簡單直接。
而我最佩服安德森導演之處即在於、如果單看電影表面的戲劇脈絡,我們完全可以滿足於
這正義善良都回來了的大圓滿結局就好,頭尾自洽,可喜可賀。只是有些人和我一樣在觀
影過程中隱約接受到一些違和處或令人不安的雜訊,簡直像是導演刻意留下的線索,暗自
巧妙地掩藏住本片真正想傳達的意念。以下試列舉幾點一談。
那些讓案情不單純的小線頭
1.電影前段強調著 Chief 和 Nutmeg 硬頸的自主意志,不滿足與人類賦予的角色而有自
己的追求與渴望,好像在歌頌著犬類也能有自由意志。只是劇情走向最後他們最終還是順
從命運、樂於接受了主人賦予的人生角色與任務,前後在調性上有所矛盾。
2.人犬間”命令與服從關係”的理所當然性,簡直被刻意放大以致讓人難以忽略。「狗狗
們都愛12歲小男孩」,"犬愛人"這好像天生就得如此的機械性反應程度讓人不寒而慄,讓
人隱隱覺得指涉著許多相似但變形的人性處境...
3. Atari 的市長職位竟然是世襲來的 (當然理由有用現代化的文字遊戲修飾過),上任後
頒布的嚴峻法令雖然很快地用幽默帶過,但似乎也暗指他和前市長的高壓統治並無什麼不
同。終究是擁護著某種信仰(擁護犬)的原受迫者、反過來非理性壓迫另一種信仰(擁護
貓)的原壓迫者。
4.電影充斥各種能表現出導演自己是個道地的日本文化愛好者才觀察得到的元素,一如料
理做法、太鼓、浮世繪、歌舞伎和俳句,卻同時也充斥著足以刺激日本國民意識的痛處:
長崎核爆、福島核災,和喪失摯愛的小野洋子,乍看另人難解導演如此安排的用意。
如此計較挑剔並不意味著我認為那些動人的真情不是導演的真義或是某種虛假偽善,正相
反的,我完全相信那也是導演想表達的人犬關係中純善美好的部分,例如Spots 與
Chief 的任務交接儀式一幕就差點沒看哭了我…但綜上各種矛盾違和之處看來,我幾乎
確信安德森是故意製造這種幽微的衝突的,用以表達他那對人犬的忠誠關係既崇敬又嘲諷
的態度。
質疑人獸關係的反覆自我批判
如果有人和我一樣在那和諧的人犬親愛團結主旋律下接受到了那一絲不協調,我認為那正
反應了導演與有如此感受的你我、都是共同對「人與馴化寵物之間存在的主從關係」這個
概念有著有意識或潛意識地、如後述這樣的自我批判的:
I. 我們強調人的自由意志和寵物是家人朋友,卻忽視或刻意不談現實生活中寵物們
和 Chief 與 Nutmeg 一樣不能決定自己是緝毒犬、表演犬還是導盲犬,同時又安慰自己
牠們並定也樂於服侍。(如上段第1點)。
II. 我們在過去無數的寵物電影裡刻畫著犬類無條件的忠誠與愛,甚至讓他們在螢幕
上自己開口牠們是如此信仰和需要人類的這份愛,這些台詞與意義的源頭卻終究是發想自
代表社會共同意識的人類編劇腦中,我們為這些情節歡笑哭泣但其實我們永遠不可能理解
牠們的真實感受。(如上段第2點)
III. 還有私以為最終極的議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