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為什麼電影院都是24fps

作者: tadshift2 (煞氣的毛)   2018-04-13 12:20:31
※ 引述《p49999 (qqq)》之銘言:
: 最近看到一半2006年的舊片沒看完 於是在網路找了一下
: 竟然有出60FPS 看了一下 哇靠 這也太流暢了吧
: 網路查了一下24和60FPS的差別
: 24 FPS 拍攝和放映的電影會有模糊、抖動、頓挫和頻閃這些問題
: 所以這些看起來才更加接近現實
: 而且相對60FPS來說也比較便宜
: 老電影人的批評是:沒有了模糊和閃爍的效果就不像是電影了。
: 可是我怎麼覺得60FPS>>>>>完全屌打24FPS
: 簡言之,目前已經有120幀的電影出版
: 但是電影界普遍認為 高幀不符合大眾看電影的習慣
: 我自己是覺得這是唬爛 就是24幀比較好拍 也比較便宜
: 大家覺得呢
在電影問世以前 心理學家馬科斯 發表了「飛現象」的論文
是一種認知錯覺,兩張圖一張左邊有條直線,另一張右邊有條直線
兩張連續間隔出現,受測者腦袋會自動填補這條線的時間空間關係,即:線從左跑到右
對爾後的「完形心理學」有重大的影響,完形心理學抑是現代設計及藝術的重要理論。
生理上而言,人類的視覺可以處理的格率約在20以上(低於20畫面會連結不起來)
相比而言,貓咪、老鷹等掠食者眼睛所見的可能超過每秒120格。
電影出現之後,人們發現,電影播放時會有閃爍黑影,
因為電影之初格率約落在12~24內,看久了不但會暈眩而且影片本身的單格畫面會無法連接
愛迪生經過實驗後提出,播放格數應該落在每秒46格(46fps)
問題來了,若要拍到46格,那麼製作影片成本就會提高
原本拍16格,就會提高成三倍的成本。
電影放映師後來想出了一個辦法,
同一格放三遍,16乘以三就是48,比46還高一點。
12乘以四、24乘以二。
怎麼做呢?請看圖:
https://imgur.com/dPt5ucr
所以電影不論以多少格數拍攝,放映都可以每秒48格放映。
(所以我們以下再討論時皆是指拍攝時的格數)
默片時期攝影機都是用手動的
https://imgur.com/JPPqzrq
需轉動手把來拍攝,為了維持格數一致還要放台節拍器來記拍子。
轉得愈快 格數就愈高,反之就愈低
早期電影工作者,用這個手法做了很多特效
早期的電影院為了讓放映場次多一點,也會讓用格數改變放映速度
讓一天多個一兩場
當默片時代走進有聲電影時期時
問題來了,可快可慢的電影,遇到聲音就無法這樣做了
因為聲音必須要跟影像同步,聲音又必須即時(Real time)
於是美國電影業制定了一個格數到今天都適用,
就是每秒24格。此時標準的電影攝影機就必須搭載電動馬達了。
為什麼24格呢?
早期電影聲音是被記錄在底片旁邊的磁帶,
12格格率會讓磁帶太短導致聲音失真,
且因為24可以被2, 3, 4, 6, 8給整除
所以電影工作者在製作剪接時就可以 以0.5秒、1/3秒、1/4秒為單位
為什麼不32或48?因為成本考量,底片是很貴的,所以必須抓最低的門檻。
隨著科技演進,攝影機可以拍攝的格數、畫質
電影院可以放映的格式都遠比以前還要高很多很多
問題在於,電影的「感覺」已經深入進人類的文化
24格被定型,高於三十格會被認為太過真實
這是目前電影改變格率遇到的第一個問題
但事實上格率不一定要妥協
也不一定要高於24
迪士尼動畫片在數位化以前,都是每秒12格 甚至近期的魏斯安德森動畫片都是12格
包括日本動畫也是以十二格為標準
現在瘋狂被人推崇的今敏 甚至會用每秒1格兩格來穿插在電影裡
某些電影為了戲劇需求也會降低格率
鬥陣俱樂部
福爾摩斯的打架片段用每秒22、21格拍攝 增加模糊跟張力
大概是這樣。
以上資料是從以前書上讀來的
另外翻譯了某些出自於:
Filmmaker IQ
https://youtu.be/mjYjFEp9Yx0
的片段,對電影有興趣的人絕對要追她的頻道
*早期默片動作都很快 就是因為拍攝格率低
*早期有聲片因為電動馬達太大聲,所以攝影機必須要躲在隔音室裡,讓收音師收音
作者: seniortony17 (tony)   2018-04-13 15:53:00
專業推~~~
作者: jasonlin2100 (jasonlin)   2018-04-13 18:06:00
沒自動開圖是要看 啦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