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怎樣的角色才叫有立體感?

作者: KiwiSoda01 (奇異果汽水)   2018-04-08 20:04:47
※ 引述《pupilz (可愛動物保護協會)》之銘言:
: 常常看到某些鍵盤評論大濕
: 批評某某片中的角色缺乏立體感
: 到底什麼是立體感呢?
: 歷史上最有立體感的角色又是哪位呢?
雖然是一篇廢文
但是我也來發一篇廢文釣釣更多廢文
角色的立體感,淺顯一點可以從角色喜怒哀樂的標準開始
也就是,角色在遇到什麼情況,會有什麼樣的情緒?
這樣的標準能不能讓觀眾理解並接受?
戲劇的一大魅力,就是觀眾可以透過神之視點,
來快速了解一個人的各個面向。
在現實中,要了解一個人,需要數天甚至數年的時間。
如果在一個故事中,無論是書或是電影,通常只要幾分鐘。
當觀眾了解了這個角色各種情緒的標準,觀眾才有帶入感。
因為觀眾會開始帶位思考;當這個角色遇到一個新的狀況,
這個角色會怎麼做?自己又會怎麼做?中間的差別是怎麼造成的?
樂趣因此而來。
更深一層刻畫一個角色,
就要去描述角色的恐懼,背後的動力,成長的過程,經歷過什麼創傷,
怎麼形成目前的人格等等。
舉一個例子好了,雷神索爾裡面最有人氣的角色是誰?是洛基。
為什麼?因為觀眾理解他的出身,影響了他對家族的感情,進一步讓
他有各種反叛的行為。觀眾看過他跟父親兄長反目成仇,也看過他在家人死前
真正的悲痛,看過他對寒霜巨人的背叛,看過他被浩克前面大放厥詞被霸凌,
看過他在更大威脅選擇跟哥哥聯手。
索爾本身有刻畫得這麼深嗎?可能一二集都沒有。直到第三集才比較有平反過來。
再舉一個例子,讓凱西艾佛列克拿影帝的海邊的曼徹斯特。
整部片其實只做了一件事情:讓觀眾理解凱西艾佛列克所演的這個角色。
從他的日常開始,他的悲觀,他的憤怒,他的自我毀滅,
讓觀眾知道準則卻又無法理解。後來才揭曉這個基準的形成過程,
讓觀眾感同身受。最後才讓觀眾在理解的前提下,告訴觀眾他最後所做的抉擇
跟觀眾會做的抉擇有什麼不同,而且觀眾也能夠理解背後的理由。
你會發現這個所謂有立體感的角色,
你可能理解他多於旁邊跟你一起觀影的人。
雖然這非常可能只是一個觀影的錯覺。但是這個錯覺就是導演/演員/劇本的功力之一。
所以你可以看到有很多人開幹一級玩家這方面很失敗。
因為整部戲下來只描述了一個配角:綠洲的創造者哈勒戴。
這兩天我在家看了可可夜總會,我覺得裡面那隻狗都還比一級玩家主角更有立體感。
因為觀眾沒辦法摸透一個少年前一秒幫阿姨緊張,後一秒幫阿姨哀痛,
再下一秒就看著女生起秋是什麼情況。
作者: currylovekuo (cyn2000)   2018-04-08 21:23:00
我是覺得YA電影的主角不用討論什麼立體感,笑一笑放鬆就好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