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Lag十八年的《Unbreakable》(驚心動魄)

作者: matthew221 (matthew221)   2018-04-04 18:33:00
圖文全開部落格網址(也有其他文章喔):https://bit.ly/2uKemx3
※聲明:本站所有圖片皆轉貼自imdb,該影像財產權仍屬該公司版權所有,如有侵權煩請
告知,本站立即移除。
會想要找這部片來看,是因為當初看完《分裂》之後,才知道原來有一部前傳,因此一直
放在心中。最近有空,終於找來看完。
照例,看完《Unbreakable》(這部片中文翻譯太爛,我決定只打上英文片名)以後,我
上imdb為部落格尋找圖片素材。結果我發現一件非常意外的事:這部片的評分只有7.2分
!雖然我知道imdb的評分不是全部,因此一直以來,我一向秉持著「imdb高高於7.5分的
電影大多都好看,但即便不多於7.5分,我也可能會喜歡」的觀念。但這部片我認為應該
是叫好又叫座才對的,難道是我的胃口太小眾了嗎?先講我的結論好了:請還沒有看過這
部片的人去觀賞這部片,因為它非常精采,我幾乎肯定每個人都能對這部片產生共鳴。尤
其是看過《分裂》的人們,建議你們去看《Unbreakable》,然後明年再去看《Glass》,
我相信這是一個完美的三部曲系列!
為了不要讓讀者覺得,我好像在故作姿態,表現自己的品味很特別,我想要提出幾點說明
,為什麼我會覺得這部片應該是一部叫好又叫座的電影。
我們心中都有一個David Dunn
首先,這部片在有些地方的節奏並不是很快,現在已經有很多各式各樣的超級英雄片,我
們都明白一部超級英雄片應該怎麼處理,可以很明快、很快地攫取注意力,但這部片不必
非得要像那些節奏明快的超級英雄片,因為它的重點不是David Dunn(由Bruce Willis飾
演)如何打敗壞蛋,不是特效動作,而是慢慢剖析David Dunn的想法。
任何一部受歡迎的超級英雄片,都免不了剖析超級英雄的想法。但很多時候,這個剖析的
歷程是觀眾與角色本身的心境一起變化,而角色心境之所以會變化的原因,則是來自於外
在環境的改變。例如(Tobey Maguire版的)蜘蛛人在知道自己的能力之後,慢慢學習如
何使用,也慢慢改變自己的性格,或者是鋼鐵人一直在思考裝甲對他而言的意義,都是很
扣人心弦的處理方式。不過這當然不是超級英雄片的唯一處理方式,像《黑豹》就比較沒
有像上述兩例一樣的描繪,現在想起來,黑豹比較像是一部描寫瓦甘達,以瓦甘達為主題
的電影。
而《Unbreakable》中的David Dunn也與蜘蛛人、鋼鐵人不同,但他不同之處在於:一、
他的能力很樸實。不會生病、不會輕易受傷,力氣很大,如此而已,他甚至還很怕水。二
、相較於蜘蛛人的能力、鋼鐵人的裝甲,David Dunn的能力沒有使他自己迷失。David
Dunn的心魔在於,他不確定自己是否有特別之處,當他掌握到一些蛛絲馬跡之後,他不太
敢相信自己是否有特別之處。以這點來說,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David Dunn。
你可以做任何事,你為什麼要選擇當保全呢?
有一個笑話:小明去找工作,面試時面試官問他:「你為什麼想來本公司工作?」小明什
麼也沒說,靜靜地遞給了面試官自己的存摺。顯然Elijah Price(由Samuel Jackson飾演
)認為David Dunn不會是笑話中的小明,他相信David Dunn之所以選擇當保全是有理由的
。而David Dunn還真的有他自己的理由──因為他隱約知道自己有特別之處,並因此有特
別的使命。
但就跟一般理智的人一樣,我們跟David Dunn都在日復一日的平凡中催眠自己並不特別,
最終這樣的催眠成了自證預言,直到Elijah Price前來打破了這樣的催眠。
單單根據以上幾點,我就有理由感到驚訝:這部片居然稱不上叫好(似乎頂多算是邪典?
),也不特別叫座。因為這部薴貜疑D材,正是社會中大多數凡夫俗子能夠感到共鳴、感動
的,不是嗎?
說看看它的畫面
除了它的劇情,我也想試談這部片的畫面。許多人提到這部片的分鏡,都會提到它與漫畫
的相似之處。確實,例如David Dunn與Elijah Price在體育場的對話、David Dunn頂著大
光頭在找剪報,還有David Dunn抱出Audrey Dunn(由我認為本來就應該成為《紙牌屋【
的主角,但最終卻是因為Kevin Spacey的事件才……的Robin Wright飾演)的那一幕,我
都覺得套個漫畫濾鏡是不是就可以印刷出周邊漫畫書了。
但顯然電影跟漫畫還是有許多不同之處。例如電影中沒有大晴天,缺少全都色彩鮮明的場
景,少數出現鮮明色彩的時候,是當David Dunn能力大爆發,開始辨識潛藏的罪犯時,罪
犯身上鮮豔衣服。畫面暗暗的,人也暗暗的,不只是因為光線與調色,更是因為我們看到
角色的途徑。從火車座椅的夾縫中,醫院急診室的布簾內,映像管電視的倒影裡,陰暗儲
物間唯一的燈光下,從小孩已經熟睡,而夫妻輕聲細語,但情緒卻激動著的黑暗走廊中,
角色們出現在觀眾眼前。如果說這些設計帶有什麼意義,那也許就是提醒觀眾與這些角色
之間的距離,或者應該說,這些角色各自的,與身旁世界的距離。也或許這因為如此,當
David Dunn與Audrey Dunn在接近片尾的時候,展現出相對開放且信任彼此的肢體動作,
一種對比就浮現出來。
在片尾我感到安心,但不只是因為David Dunn確認了自己的能力,而是因為他下定決心要
特別、幫助他人,同時也要維持自己與家人之間的關係。他確定自己想要什麼:他要成為
特別的人,同時也要被愛。在他下定決心成為這樣的人之前,他的人際關係可以說是搖搖
欲墜的,而這部片的畫面設計,使得David Dunn的搖搖欲墜變成看得見的東西。
我也可以這樣子喜歡這部片
我實在太喜歡這部片,以至於我除了上述廢話以外,還有能力繼續寫自己喜歡這部片的地
方。例如:這部片是兩千年的片子,所以我不用看到一堆人煩躁地用手機「社交」,取而
代之的,我看到了一些認真的對話。例如我在這部片裡面看到小孩努力想要相信自己的父
親是特別的,在這個小孩過於成熟世故的2018年,簡直是童話。例如我看到一個努力想要
相信自己(雖然過程痛苦不堪)的罕見疾病患者,是如何完成自己的夢想,雖然那個過程
病態極了,而且以他犯案的手法來說,沒被抓到只能說是荒謬。例如我看到電影居然在描
寫一對夫妻為了維繫婚姻而努力,而他們的努力不是徒勞無功的,而且他們也不是為了孩
子在努力,而是真心從共同的努力中得到成果與快樂。
Quentin Tarantino曾為這部片做這樣子的宣傳標語:「what if Superman was here on
earth, and didn’t know he was Superman?」顯然,絕大部分時候,超人不會知道他自
己的能耐。但在這部片,超人發現了自己,事實上,每個角色都在努力尋找自己存在的意
義。因此這部片應該要叫好叫座才對,因為這正是我們需要的童話。
最後:一點意見與分享
我是在Netflix上面觀賞這部片的,這部片最後幾分鐘非常精彩,但是我初次看的時候並
沒有非常明白,於是我決定切換回英文字幕再看一次,結果感受有所不同。在這邊,我想
對這部片的中文字幕提出一點意見。
有幾句台詞,是Elijah Price對著David Dunn說:「在漫畫裡,誰會是大魔王呢?就是英
雄的對手。」我認為這邊出了問題,因為這邊要表達的不是「跟英雄做對的人」,而是「
與英雄截然不同,而且剛好相反的人(He’s the exact opposite of the hero.)」,
所以「英雄的對手」的意思就不夠完整了,而且也無法解釋為什麼Elijah Price要講說他
跟David Dunn是朋友。
這幾句台詞的意思事實上是:雖然我跟你是朋友,但假如我們的故事是一本漫畫書,而你
是裡面的英雄,那麼我就非得是大魔王不可。我早就應該知道這點才對,因為你堅不可摧
,我卻被稱作是「玻璃先生」。
玻璃先生只能從發掘英雄、扮演反派中得到存在的意義,因此他得不到快樂,只能得到一
種詭異的自我滿足。也許在他心中,扮演反派居然是一種交朋友的方式,這不僅是一種悲
劇性的自卑,更使得下面這段台詞格外精彩,以下我就分享這部片最後一部分的台詞,作
為這篇文章的結尾:
(除David Dunn特別標註外,其餘皆為Elijah Price)
Do you know what’s the scariest thing is?
To not know your place in this world.
To not know why you’re here.
That’s… that’s just an awful feeling.
What have you done?(David Dunn)
I almost gave up hope.
There were so many times I questioned myself.
You killed so many people.(David Dunn)
But I found you.
So many sacrifices.
Just to find you.
Jesus Christ.(David Dunn)
Now that we know who you are.
I know who I am.
I’m not a mistake.
It all makes sense.
In comic, you know how you can tell who the arch-villain’s going to be?
He’s the exact opposite of the hero,
and most times, they’re friends.
Like you and me.
I should’ve known way back when.
You know why, David?
Because of the kids!
They called me Mr. Glass.
作者: TaipeiKindom (微軟基本教義激進份子)   2018-04-04 20:17:00
很棒的電影,當初可能因為接在靈異第六感之後,被拿來亂比較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