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Netflix 帶給電影的衝擊

作者: Acinonyx (跟月亮乾杯!)   2018-03-31 12:56:39
※ 引述《neak (neak)》之銘言:
: 更不要說對於很多電影從業人員來說電影就該是在戲院看,不然為什麼不叫那些片子為SP
: 就好。
先說這篇文章寫得很好,把netflix發展至今和電影界的脈胳交待得很清楚。
不過我有一點不一樣的想法,不見得是反對,不過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電影的本質。
電影的本質是什麼,是因為什麼而存在?
電影的定義,可能每個人的答案不一樣。
我提一個自己的定義。
電影對我來說,就是做一個夢。
電影的製作人員們,用視覺和聲音,帶我到這個時間空間,讓我做一個夢。
當然這個定義的不周延是很明顯的,例如紀錄片呢,無聲電影呢,等等...。
不過,用這個定義,是想從「為什麼人要看電影」這個角度出發,
不管人類為什麼喜歡聽故事、喜歡做夢,不同的說故事的媒介在歷史上不斷出現,
從口語到小說到電影,甚至現在的電玩也可以做為說故事的媒介。
所以說到底,為什麼會有電影這東西,還是源自於人類的需求,
電影是因為有人想要看電影而存在,還是因為人想拍電影而存在?
所以,電影是用哪種膠卷拍的,很重要嗎?
或者說,是不是用膠卷拍的,很重要嗎?
真正對觀眾重要的是,是不是可以在這段時間空間裡,做一個好夢。
週末了,你打開電視轉到電影台,找到一個也許看過也許沒看過的電影,
進入電影製作人員用影像和聲音為你編造的夢境。
你會因為是在電視上看到的就不稱它為電影嗎?
或者因為是在飛機上小小的螢幕上看到,就不稱它為電影嗎?
當然,說故事的人,電影的製作人,他可能有他的理由
想要用特別的膠卷,他認為,用這樣的膠卷可以把他的故事說得最好。
你認為用怎麼樣的手法最能呈現你想說的故事,編造你想編造的夢境,
那很好,就照自己想的去做。
但不代表不照這個做法的就不能叫做電影。
電影院的存在,也有它的歷史脈胳,
在觀眾沒辦法自己負擔播放設備的時代,
找一個地方,把大家集合起來,用一套播放設備同時滿足大家的需要,
這當然是很不錯的做法。
但這個做法,在2018年的現在,並不是唯一解。
「對於很多電影從業人員來說電影就該是在戲院看」
我可以理解這個思路的脈胳,甚至可以體會這句話裡面的情感,
不過,這就有點好像說,
小說就該是用筆在稿紙上寫出來,就該用紙印成書,一頁一頁翻著看。
小說如果在 kindle 上出版就不叫小說了,沒有資格參加文學奬。
這句話聽起來就像「netflix發行的不算是電影,沒資格參加電影奬」一樣荒謬。
我們不也很清楚電影院的限制和缺點嗎?
旁邊的人講話,用手機,吃東西,都會影響我們看電影的體驗,
還有場次時間的限制,加上要花交通時間到電影院看。
所以隨著年紀漸長,我很少去電影院了,
絕大部份的電影都是在家裡看的,
不過偶爾,我也會上網路買張票,挑一個時間,進電影院,
體會只有電影院才有的獨特魅力。
上世紀初,汽車剛問世,也有人說汽車是沒辦法取代馬車的,
當時的汽車很容易壞,也沒什麼適合汽車走的路,加上發出的噪音,簡直跟怪獸一樣。
但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確實,馬車也有馬車的好處,也有馬車獨有的情調,
所以今天的世界裡,馬車並不是完全消失,
只是數量很少。
我們也可以說,沒有馬的馬車,己經不能叫做馬車了。
但是,對大多數人來說,如果可以順利到達想去的地方,坐的東西叫做馬車還是汽車,
很重要嗎?
對一個觀眾來說,在這段時間空間裡,可以做一個好夢,
它叫電影或是別的名字,很重要嗎?
電影獎要怎麼發,誰有資格參加電影獎,
這些都有它的脈胳,情感,甚至利益的考量。
只是,照現在電影界的做法,這路可能越走越小。
我不是電影從業人員,也不是netflix,
這些事要說跟我無關也真的是無關,
只要我可以不時做個好夢,其他怎麼樣好像也無所謂。
也許我想說的只是,時代在改變,這樣而己。
作者: perfects1988 (LoserChan)   2018-03-31 14:06:00
...在說什麼啊??我以為大家很明白這只是純粹關於"錢"的事...在Netflix上架就是會導致電影公司少賺,所以他們才會去抵制Netflix,Netflix只好樣樣自己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