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雷]《上岸的魚》,太過隱晦,難以領略。

作者: a122239 (Sharp)   2018-03-16 18:55:06
部落格版:http://moviemoney.pixnet.net/blog/post/402696650
賴國安導演執導的首部劇情長片《上岸的魚》以少見的「前世今生」作為劇情主題,除此
之外更點出台灣當今社會正面臨著的難題-存在已久的老人長照議題,以及職業婦女面對
來自職場與家庭的雙重壓力與挑戰。因為題材特殊充滿神秘感,加上易讓人產生共鳴的社
會議題,使得《上岸的魚》獲選為許多國際影展的觀摩影片或者是競賽片,並且在這麼多
的影展中收穫不少好評,而對於本片我的印象是停留在去年2017年於台北電影節引發的爭
議,因當時《上岸的魚》已經通過初審,可製片人卻在他人建議下,想對電影裡前世今生
的概念做些修正,好讓最終呈現成果更好,於是向台北電影節提出撤片請求、想要2018年
在報名參賽,後台北電影節以「作品完成初審後,若取消參賽,往後將不得再報名」這樣
的規章作為回應,卻遭《上岸的魚》製片方質疑官方未公告初審完成時間,且後來更有陸
續收到參賽資料補件通知,認為「初審完成時間」有所爭議,最終是靠著曾任台北電影節
主席的李烈出面協調才化解這次紛爭。
《上岸的魚》對我而言有些太過隱晦,光就前世今生的設定來說,電影劇情並未拍得詳盡
透徹,而是反覆透過小男生怡安的台詞去對觀眾強調、提醒他擁有著前世記憶,在有了這
樣勾人的前提之下,電影沒有去將之做延伸,致使觀眾(如我)即便看完了整部電影,依
舊還是不能理解(領悟)導演想傳達的、關於前世今生的概念。甚至說電影看下來,許多
情節設定與安排,與其說是前世今生,倒不如說更像是一種輪迴,陳慕義代表著「老」;
鄭人碩是「中」;而白潤音則是「青」,老照顧著中,中再照顧著青,而青長大後變成了
中,再回頭照顧著老...一直這樣持續無限的輪迴著,而電影中「老」陳慕義因年紀大了
、生病了,生活不能自理,得全靠著兒子照顧,彷彿他從「老」回到了「青」,再繼續給
「中」照顧。另外小男孩怡安他記著的前世記憶,記得媽媽從長髮剪成了短髮、「自己」
愛喝開水和牛奶、全家住在海邊的房子裡,而他始終不停地想回到過去的家,每每來到海
邊便駐足凝望,就像魚的迴游習性,不管在哪裡、過了多久,前進的方向只有一個,可說
怡安就是一隻魚,上了岸的一隻魚,若這樣想就覺得《上岸的魚》片名是這樣貼切。
從父親那裡繼承水煎包店的浩騰,和從事房屋仲介的雅紀結婚後育有一子怡安,兩年前母
親過世,於是浩騰便將父親接過來和他們同住,當他們夫妻倆忙於工作時,怡安就交給父
親照顧、接送,如同一般的白領家族。只是某日開始,怡安開始變得沉默且怪異,時常對
著他們說想要回去過去的家、找從前的父母親,這讓浩騰和雅紀傷透腦筋,兩人對於兒子
的變化持不同想法,雅紀認為怡安真的保有前世記憶,可浩騰只覺得怡安是生病了應該早
日去給醫師檢查,當兒子的事情還沒有解決,年邁的父親卻在此時倒下,大哥大嫂像是踢
皮球般的把這燙手山芋給孝順的浩騰負責。過去還能仰賴父親照顧怡安,現在連父親都要
他們照顧,這使得原本維持好的平衡開始傾斜,開始吃不消的雅紀忍受不了浩騰的言語刺
激,決定帶著怡安離開,一人照顧一人或許是她所能想到現階段最好的方法...
但即便雅紀帶著怡安離開,問題還是沒有獲得改善舒緩,反而隨著父親病情加重、怡安詭
異情形加劇變得更嚴重,雅紀深陷在工作和家庭之中,還曾因去看房子看丟怡安遭到浩騰
責備,面對來自四方壓力讓雅紀心力交瘁,更把氣出在怡安身上,看到兒子的表情讓她痛
苦自責不已;浩騰則繼續經營著水煎包店,曾和父親談論著的轉型問題正卡著,雅紀的離
開使他不得不獨自面對一切居家問題,在怎樣堅強還是在替父親洗澡的過程中顯露脆弱一
面。浩騰和雅紀面對著各自、卻又好像是得一起解決的問題,在父親病逝之後,他們決定
陪著怡安去找「前世的家」,想方設法想要解決問題,也企圖找回他們當初想攜手到老的
初衷。
或許是本來的議題就不太好處理,長照議題與職業婦女的處境本就複雜難解,又選用極具
神祕感的前世今生當作題材,讓《上岸的魚》看來略為沉悶,步調緩慢、色調又偏冷,最
後結尾也是一個問號,可能是我領悟力太低,但若非有鄭人碩與曾珮瑜的演出,真怕我會
在電影院睡著。說實在話我不是很喜歡白潤音的表演,或者說不是很欣賞他的詮釋方式,
從頭到尾他都只有一號表情,好似這個表情就能把前世和今生做出區隔並且說服觀眾,除
了表情外他的語氣也是始終保持在同一種語調,看久、聽久滿讓人不耐的,反倒是王珮瑜
令人驚艷,不曉得是否能用薑是老的辣形容之,王珮瑜在雅紀一角身上做出多層次且層層
分明的變化,不論是表情或是心境上,都能讓人準確地感受到「她此時此刻的感受」,像
是她看丟怡安後的失措無助、對亂畫牆壁的怡安怒吼完後的自責歉疚、以及她最後賞浩騰
巴掌的幾場戲,都顯見她對情緒掌握這部分的深厚功力。
《上岸的魚》在社會議題的關注度是值得肯定的,不管是長照議題還是職業婦女的處境都
有如實呈現,用你我常見的白領家庭去扣緊這兩者,藉由兩個角色的境遇去拍出潛藏其中
(但相信每個人都知道)的隱憂,如電影中浩騰有請了看護照顧父親,而關於看護這點台
灣政府再在提出的長照計畫中,就有提供「居家服務」這樣的選擇,委託公益組織委辦且
提供高額補助,想用高薪誘使更多人投入居家服務工作,可是過多繁瑣的規定讓使用者和
居家服務工作者難以負荷,再加上不多的就業機會(當中不合理的就業機會占多數)讓許
多人望之卻步,台灣環境的不健全讓擁有相關執照的人才逐漸外流、轉職,未有詳盡的居
家服務計畫成果悽慘,多數人還是傾向於聘請外籍看護來照顧年長者。
長照問題是必得有所改善,現在就看蔡英文總統提出的「長照十年2.0版計畫」能否奏效
。雖然有些扯遠,但我覺得這是《上岸的魚》裡令我獲得最多的省思,也是最想去查閱資
料的議題,至於電影本身,是好的,只是誠如我上面所言,拍得太過隱晦,易被其他東西
分散注意力,是比較可惜的部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