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本土黑幫電影佳作-角頭2

作者: genyen (我沒有暱稱)   2018-02-21 23:10:38
先說我不是工讀生,看了版上一些負評後發表我觀影後的看法:
1.【建議觀賞前的心態】
我認為黑幫題材的電影是非常難以發揮的
畢竟黑幫本來就是負面題材,電影要拍得大眾化很難
拍得太過寫實→變成紀錄片,過於沉悶,失了觀眾
拍得太過灑狗血→變成八點檔,過於浮誇
拍得太過搞笑→變成喜劇片,過於歡樂,失去原味
拍得太過耍帥→變成偶像劇,過於夢幻,不符現實
拍得太過勵志→變成教育片,過於矯情
此為商業電影,為了票房,一定要兼顧上述各種元素,才能將觀眾最大化
而了解本土黑道文化本來就不需要任何高尚情操與道德使命
本土黑幫不比日本、美國、歐洲規模如此龐大與擁有高端玩法
一般我們所見聞的黑道就是靠特種行業或斂財謀生
不是學歷不高、就是家庭有問題的一群人,為了謀生與認同感彼此聚集
對於他們來說,幫派就是他們的「家」,可以讓他們溫飽有工作可做
在這樣的環境下,為了「家」與「兄弟」,跟敵人打打殺殺是很正常也沒有理由的
他們的武器是「比狠」,不在「鬥智」
你若覺得他們弱智是因為彼此生長環境不同、價值觀不同而導致
既然不認同他們,又何須期待看到什麼你會認同的行為與思想?
要屏除原有的心態觀賞黑道電影,就不會落入原本先入為主的觀念
認為黑道電影一定要很深層、一定要很勸世、一定要傳達什麼理念才叫有深度
不用期待看到太高竿的手段,放下成見才能好好感受與融入這部電影
2.【觀賞的角度】
既然本土黑道大多是渾身刺青、滿口髒話、思想簡單的痞子混混
就不用挑剔裡頭的對話台詞,畢竟現實中常見的就是這樣
他們口中講不出什麼大道理,唯利是圖才是生活的王道,暴力是生存的手段
而劇本是電影的靈魂,既然是拍攝本土黑道文化,自然不用太複雜的劇本
主要靠角色的刻劃突顯身處江湖的「無奈與悲情」才是本片所要傳達的訊息
建議用心體會北館各角色的個性與背景,可以去思考他們的行為:
(1)為何仁哥起先甘願順從貴董老大,後來卻又接受小弟阿慶對貴董見死不救?
這就是恩情與理想間的兩難,仁哥在貴董身上得到安穩,卻由阿慶身上喚起不安的本我
(2)為何阿慶滿腦子只想殺人復仇?因為兄弟就是他的一切,北館就是他的家
這是他活著的意義,跟一般人不同,失去兄弟他將一無所有,所以他拚了命保護著
(3)為何阿超會去買藥,因為他想賺錢買更好的車,過更好的生活
賣藥是最快的手段,這一點也不奇怪,當我們被欲望沖昏頭,誰不為己?
是你要買我的藥我可沒逼你買,別人的孩子死不完就是這個道理
(4)阿保為何當殺手時臨陣脫逃?後來又像小孩子般跟阿慶又哭又叫討拍拍?
因為他的心智本來就是小孩子,不要被他屌屌的外型與口氣騙了
這些只是他混黑道的保護色罷了
(5)為何潘帥為阿保挺身而出卻要「走路」?因為仁哥要保護他不被敵人追殺呀
逃到珠江的潘帥為何又選擇自殺?因為他離開了最愛的老婆與小孩、離開了兄弟
生活只剩喝酒還是喝酒,難解相思之苦
頭腦簡單又無一技之長,沒人看中他,活著沒有意義自然產生自殺念頭
(6)劉健老大為何要與換帖阿仁鬧翻?還不是為了錢與地位!
黑道跟一般正常的上班族不一樣,可以藉由專業與表現獲得尊重與成就感
黑道生存的武器是「比狠」,成就感來自「地位」
加上「自卑心」作祟,沒有「地位」就自認不受「尊重」與「不認同」
所以為了成就自己的黑道事業,選擇與昔日換帖的仁哥作對以獲取「地位」
但無奈還是被上層利用,最後被手下背叛
撇除角色的刻畫外,對於開場澡堂刺殺的噬血鏡頭、北市街頭兩派大陣仗圍毆械鬥
斷手指、斷手、暴頭的逼真血腥畫面,也算是國片視覺上的新體驗
以上述的各種角度來欣賞角頭2,就不難理解為何殺來殺去而產生滿頭問號??
畢竟混黑道就是這樣,難道正常的聰明人會想混黑道嗎?
在他們的世界,殺人可以不用理由,想證明自己很行很厲害就可以殺人了
但殺人要付出代價的,內心並沒有比較好過,他們也有說不出的苦衷與無奈
不是沒有混過黑道的我們可以理解的
如果他們可以有其他選擇,我想沒有人想要自己的人生像電影這般下場
這不是一部以第一人稱敘事的電影
對於各種角色的想法與情緒需要靠演員的演技與畫面來表達
部分片段的剪輯方式,難免對劇情的流暢度上不盡理想,但也不到難以接受的程度
另外也推薦一部高捷早期與庹宗華合作的黑道老片「五湖四海」(1992年)
也可以細細體會黑社會的無奈
以上若有誤歡迎大家糾正,也請理性討論
作者: freedom80017 (大頭公)   2018-02-22 12:00:00
人物扁平要看是那個角色吧?這部個人覺得幾乎都演的很有味道,沒有那種死板板的感覺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